《中兽医手册(第3版)》为了适应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迫切要求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愿望,我们对《中兽医手册(第3版)》版进行较大的修订,修订后的《中兽医手册》由原来的四篇增订为基础理论、辨证论治、中药、方剂、针灸、病证防治、阉割术等7篇。在编写形式方面,把中药药味和针灸穴位均改为表格形式编写。这样,既减少了篇幅,又便于阅读,并增加了病证防治内容和增补了方剂篇、阉割术篇及小动物病。
陆钢、范开编著的《犬疑难病的诊疗与针灸图谱》介绍了部分犬疑难病的针灸治疗。全书分为疾病篇、针具及操作篇和腧穴篇,有彩图百余幅。 疾病篇主要介绍10种常见犬疑难病的诊断与针药治疗,并附有14例典型病案报告。其中较有特色或首次介绍的有:针灸治疗犬慢性顽固性咳嗽、下颌关节障碍症和后肢肌肉萎缩症,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方法治疗犬心力衰竭,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针灸疗法对犬颈椎病或腰椎病引起的瘫痪重症进行有效治疗。 针具及操作篇介绍了传统针灸疗法(包括气针)以及电针、穴位注射、激光穴位照射三种现代针灸疗法。 腧穴篇介绍了犬的94个腧穴,含腧穴图60余幅,既标示了腧穴在体表的刺人点,也标示了其进针方法,便于学习针灸者掌握与实际操作。部分腧穴条目下附有现代实验研究简介,可以进一步引证腧穴的功能与主
本书将临床常见的猪病按照系统分门别类,以呼吸系统疾病、繁殖障碍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和肢蹄相关疾病为主,对规模化猪场常见疾病进行阐述,主要涉及12种呼吸系统疾病、8种繁殖障碍疾病、8种消化系统疾病、4种皮肤和肢蹄相关疾病,对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提出了科学、实用的防控方案。
本书由来自一线的中兽医专家和知名中兽医编写,编写专家对多年来的问诊治疗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本书共分为中兽医诊疗技术、兽医中草药、中兽医防治经验、中兽医文献(古籍)资料4各部分。具体介绍了畜养动物常见疾病、中兽医诊疗技术、兽医中草药、中兽医防治,资料原始,医方医术行之有效,是兽医专家实践经验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附录部分还简要介绍了湖南省浏阳市中兽医发展历史沿革、浏阳市部分老中兽医简介。本书可以为传承中兽医文化,合理利用中兽医资源发挥重要作用,对进一步加快中西兽医结合,促进现代畜牧水产事业的发展,提升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郭光纪同志是当代著名的中兽医古籍专家,是山东畜牧兽医学院的副教授;他早年右眼失明,却能写出几十部著作、数十篇论文。这期间,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勤劳动。总结郭光纪副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记载教书育人的实践经验,对于启迪后人继承发扬祖国中兽医学是十分有益的。为此,我们编辑了这本《郭光纪中兽医研究文集》。 《郭光纪中兽医研究文集》共分中兽医精萃(医理探源、医案医话、医著评析)、方解、著作简介,并附郭光纪传略。 医理探源部分,主要选录了郭光纪副教授对兽医针灸源流的考证研究,对祖国兽医学瘟病的研究以及对脏腑学说的探讨,并以大量的临床实例来解读脏腑学说理论的科学性。 医案医话部分,选录论文9篇。大多为运用兽医古方或引用中医经方治疗疾病的验案。其中有纯用兽医典籍中的古方取效者,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兽药的生产、经营在各地蓬勃兴起,兽用,药品从过去主要用于畜禽疾病的治疗,已发展为使用于治疗、预防、 促生长、环境消毒等生产环节。兽药科学的进步,使新兽用药品不断涌现,新制剂品种逐年增多,不够完善的一些兽药相继被淘汰。 正确使用兽用药品,能够保障和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提高畜禽等动物产品的质量,能够有效地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生产中,因为药物和添加剂使用不当而引起的生产损失也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养殖者和兽药经营者,对兽药的质量、抗药性、兽药残留、新兽药的使用等问题愈加关注。为了普及兽药管理和药品知识,更好地在生产中正确、合理地选用药物,特编写了本书。 本书针对生产中常见的问题,采用问答方式,介绍了使用于畜、禽、鱼、蚕、蜂方面的兽药近700种,
陈怀涛、贾宁主编的《羊病诊疗原色图谱(第2版)》收录羊的主要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及肿瘤病共计71种,图186幅。每种疾病均介绍病原(病因)、典型症状与病变、诊断要点、防治措施及诊疗注意事项等内容。文字简明扼要,图片真实清楚,结构紧凑合理,容易掌握应用。本书可作为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羊场和羊养殖户饲养管理人员工作的重要参考,也可作为大中专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的补充教材。
《畜禽解剖学彩色图谱》共12章,内容包括绪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和家禽的解剖特征。编入彩图302幅,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和详细。以牛和猪为主体,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情趣的变化,增加了犬的解剖内容,将马、羊、犬、鸡与牛和猪进行对比。每章配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彩色图片以自拍的图片加工而成,图中说明直接用汉字标示,直观醒目。此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和本科课程动物解剖学配套的辅助教材,又可作为指导生产实践的参考书。此书无论是从内容形式上,还是从知识阐述方面都体现了实践性的特色,使读者能够充分掌握动物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美国运动医学会认证复习指导(第4版)/高等教育体育学精品教材》是该书到目前为止全面的一个版本,每种认证的案例,知识点详解和认证技巧,以及与每种认证考试相似的模拟题。这一版独特的特点就是案例,这些案例均在教材范围内,并根据新的研究所划分的领域组织编写。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题及解析(兽医全科类)预防科目 2025年》本系列书由中国兽医协会组织兽医学各学科权威专家,紧密围绕《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兽医全科类)(2025版)》要求的知识点,精心编写
谷风柱、沈志强、王玉茂主编的《羊病临床诊治彩色图谱(精)》以“看图识病、看图治病、看图防病”为目的,从生产实际和临床诊治需要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教学和诊疗经验,针对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对羊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简洁明了的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全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简明实用,适宜广大兽医工作者、养殖户和相关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农村函授及相关培训班的辅助教材和参考用书。
《动物微生物基础》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应具备职业岗位必需的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畜禽疾病诊断防治、动物疫病诊断技术员、实验室化验员、动物性产品的微生物检测、动物疫病的监测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主要涵盖了常见细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以及微生物与外界环境、免疫学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无菌技术、制作培养基、消毒灭菌、微生物纯培养与初步鉴定、血清学试验、免疫防控等技术工作,具备初、中级微生物学实验室诊断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能够初步独立的开展相关科学实验,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的融合。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
本书总结了迄今为止应用多种系统生物学方法(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奶牛的围产期疾病发病机制和早期生物学诊断中取得的成果。这些新兴技术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奶牛围产期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本书中包含专门介绍组学科学的章节,讨论了其在动物和兽医科学中建立的“神话”和新的研究模式。书中讨论的疾病包括子宫炎、乳房炎、蹄叶炎、瘤胃酸中毒、围产期免疫抑制、胃肠道微生物群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不孕症、脂肪肝、乳热症和胎衣不下等。本书适用于在组学领域中对奶牛健康感兴趣的学者、兽医、动物营养学家、研究人员和研究生。
本书以“看图识病、类症鉴别、综合防治”为目的,从生产实际和临床诊治需要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教学和诊疗经验进行介绍,包括猪病的诊断与防控、猪病毒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猪细菌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猪寄生虫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猪营养代谢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猪中毒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猪其他普通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等方面内容。 本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简明扼要,注重实际操作,可供养猪生产者及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培训)用书。
本教材采用专题形式介绍动物营养学领域内的新原理、新成就与新进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如培养研究生资料查阅、收集整理和理解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等。本教材内容分三部分。各部分专题内容及编写人员如下:第一部分营养素功能研究,包括蛋白质与小肽营养、脂肪酸营养、碳水化合物营养与肠道健康、微量元素营养、维生素营养、能量体系与能量模型等6个专题;第二部分动物营养调控,包括动物采食量调控、肠道菌群调控与健康、日粮养分利用与减排、营养与应激缓解、抗病营养与免疫增强、营养与繁殖力的激发、营养与肉品质调控等7个专题;第三部分畜禽营养研究与应用,包括仔猪断奶与营养策略、母猪繁殖性能与营养策略、家禽胚胎营养策略、营养与蛋品质、瘤胃能氮平衡与同步化营养策略、瘤胃酸代谢调控与酸中毒
《马匹护理》稿从马业和赛马运动新领域视野角度,从理论与实践上阐述马匹护理方面的一般知识和前沿知识;常规方法和特殊方法;以及马匹护理的新观点。《马匹护理》主要由十一章组成:马体基本形态结构;第二章,马匹护理概述;第三章,马匹习性与特征;第四章,马匹体表卫生;第五章,马蹄保养;第六章,马匹常见病护理;第七章,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护理;第八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护理;第九章,血液及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护理;第十章,其他常见疾病护理;第十一章,运动马匹护理。
兽医病理学包括兽医病理生理学和兽医病理解剖学两个分支,鉴于此将本教材安排成篇和第二篇两部分。篇为兽医病理生理学,侧重于描述患病动物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原因和机理。第二篇为兽医病理解剖学,侧重于描述患病动物机体的形态结构变化及其发生原因和机理,从形态学的角度阐明疾病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一般规律。因为该部分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并且在临床诊断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是本教材的重点内容,约占本教材的2/3。
本书由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张红超老师主编。内容包括:宠物传染、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骼与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与感染、皮肤疾病、眼病与耳病、肿瘤疾病等。书中对50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等用270余幅原色照片进行了介绍。本书立意新颖,形象直观,注重实用,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宠物医师、畜牧兽医工作者及相关院校的师生阅读参考。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动物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的支撑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家畜环境卫生学实验是其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家畜环境卫生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编写的主要宗旨是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内容设置上,力求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呼应,共设计了58个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51个,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7个。
20世纪下半叶,随着动物权利运动的兴起,动物伦理问题成为哲学伦理学界关注的重点议题。在中国,中医药产业利用野生动物入药的经验习惯和“活熊取胆”之类的活体取药方式成为动物权利论者批评和攻击的对象,给中医药文化和产业发展带来诸多困难。动物医疗应用中内在的伦理矛盾和中医药在动物利用上的特殊文化传统结合在一起,使得动物医疗应用伦理中的“中国问题” 为凸现。本书在全面分析动物是否拥有某种权利,人类能否利用动物,在何种立场、何种范围内对动物的利用能够得到有效伦理辩护等普遍问题基础之上,提出以马克思主义整体生态观作为构建动物医疗应用的伦理理论基础,指明在此理论框架下的动物医疗应用的道德正当性及其伦理边界,并尝试提出中医药产业中动物利用的伦理实践方案和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