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大典·林业典》的编撰为基础,挖掘,翻译,凝练,注释,编著而成的《中国古代林业文献选读》一书,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六个历史时期,精选每一阶段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林业文献,每篇文献前设“导读”,介绍该篇文献的形成时代、主要内容、历史价值等;文中增加“注释”,注解文献中的重要人名、地名、物名、制度等难以理解的词句;文献后有“参考译文”,将古典文献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以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本书自1985年出版以来,已经多次再版。现为第六版。《袖珍木材材积表》第六版是在第五版的基础上,更新了“杉原条材积表”(GB/T4815-2009)和“锯材材积表”(GB/T449-2009)。本书中的“原木材积表”及其所附的“圆材材积表”中,单厘米径级和一些大径级的木材材积,是为满足林区和进口材计算材积而增加的非国家标准数据,是否采用这些数据,由供需双方商定,请读者予以注意。
《河南森林》各森林类型中的病虫害部分,由河南农学院高冠玉副教授、洛阳林业学校潘安贞副教授撰写。《河南森林》的写成除了编委以及作者外,同时苏金乐副教授对《河南森林》的动植物拉丁文学名、中拉学名对照作了编写工作,郭桂周副教授为《河南森林》插图作了部分绘制。因此,这部书的问世,是全省林业系统大协作的成果。 《河南森林》内容比较丰富,结构比较严谨,是一部科学性强的学术性著作,这部书的出版对于了解河南省自然、经济概况,森林资源的分布、结构、发生、演变和发展规律,以便保护天然林,合理利用本省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制定林业方针政策、林业规划,发展林业生产、林业教育和林业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作为林业领导干部,科技、生产人员以及有关院
《林业文苑(第七辑):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与政策研究》内容详实丰富,包括:导言: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资源与环境的中的价值与成本、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效益循环等,仅供读者学习使用。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优化方法与规划支持研究》分析了当前土地利用优化和规划支持研究的发展概况和未来趋势。运用理论结合案例分析、数学模型结合计算机仿真的方法,以服务规划实践为目的,从土地利用系统的角度,提出面向规划的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优化方法论,构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支持框架和模型,并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北部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旨在丰富土地利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加强土地利用科学研究与规划实践的衔接,为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优化方法与规划支持研究》共分十章,包括三部分内容。部分是理论基础:第二章阐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第三章评述外土地利用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和规划支持研究。第二部分是
《林业干部教育培训能力建设研究》设 林业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创新研究 、 林业行业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建设研究 和 林业基层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业务能力建设及指导性培训方案研究 等3个子课题。课题组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专题调研、问卷调查、座谈研讨会等方法,收集梳理了众多文献资料,分析掌握了大量手数据,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创新林业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对策建议;确定了林业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建设的内容、途径,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林业基层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业务能力建设与培训需求,制定了指导性培训方案。
《中国造林技术》按照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现代与古代相结合的原则,以森林生态学、现代造林学、林业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为依据,围绕我国林业重点建设,以人工林的主要林种为单元,从规划设计、种苗培育、造林施工到经营管理,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造林技术的基本经验,是50年代以来的实践经验和科技成果。同时,针对目前不少地区存在的造林树种选择不当、林分结构单一、人工林病虫害严重发生、林地肥力衰退等问题,提出了建设优质高效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技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