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是明代一部很有影响力的白话历史演义小说,以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为主线,描写了西周末年到秦统一六国五百多年间的璀璨历史,该小说以场面宏大,跨度长,事件复杂,人物众多,描绘深刻著称。一个个以时间为顺序串联起来的列国故事,把上起治国、强军、富民之道,下至为人、做事、相处之道兼容并包,从问世至今,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
《封神演义》是中国明代长篇小说,俗称《封神榜》,也叫《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等,全100回。成书年代一般认为在明穆宗隆庆至明神宗万历之间。许仲琳是在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基础上,博采民间传说,融合演绎而成为长篇神魔小说。前30回着重描写商纣王残暴、文王访贤等故事;后70回主要描写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故事,并穿插阐教、截教相争和神魔勾斗,想象宏大,表现作者宣扬王道、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政治观。
这是一部中国人的节日之书。清代苏州名士顾禄,二十五岁时在家中守孝,“日与父老谈吴趋风土,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辄寄诸子墨,以资歌咏,以助剧谈”,遂写就《清嘉录》。该书以节令民谚为标题,按月份顺序,分条记述地方风土人情,并大量征引地志、诗文、经史资料,娓娓详备,充满生活情趣,堪称中国民间岁时节令的百科书。
《封神演义》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神魔小说之一,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玉虚宫元始天尊为代表的阐教、碧游宫通天教主为代表的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人文社《封神演义》整理本初版于1955年,由古典文学编辑部专家编辑舒芜先生校勘标点而成。1973年增加参校本修订再版,是《封神演义》的优质读本。此次新版《封神演义》大字本,以16开大本、大字疏朗的版式呈现,护眼悦目,阅读舒适。同时随书附赠近期新制作的《封神演义主要人物关系图》,图文并茂地展示书中仙界、人间,阐教、截教,西岐、殷商等各部分势力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之间的关联,帮助读者迅速掌握全书主要人物,更好地理解欣赏原著。
词从小道、艳科,难登大雅之堂,到上升为“一代之文学”,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是哪些人使宋词完成了蜕变?是哪些事在宋词中留下深刻印痕?而宋词又是怎样与一个王朝的兴衰相始终?这背后,大有故事可讲。 可惜的是,许多研究宋词的书籍,更喜欢沿着文学鉴赏的老路,去告诉读者这首词好在哪儿,而往往忽略了作品诞生的时代信息——这背后可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可能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抑或可能是一次宾主尽欢的宴饮,又抑或是一曲哀伤痛悟的临终寄语。 一个作品,诞生的历史信息,有时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这也是本书花了这么多笔墨去追述宋词流传过程的原因,每一次整理保存都携带着那个时代的信息,从而超越了词作本身的意义与内涵。 有鉴于此,摆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或许是独特的:不是从文学角度去解析宋词的美与痛
本书从中国人的姓名文化、起名方法、命名礼仪入手,阐述了运用古典诗词文赋起名的具体方法和原则,从中国人较多用来起名的《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道德经》《庄子》《列子》以及唐诗宋词等古代哲学、文学典籍中,精选可以用于人名的富有真善美意蕴的组合,建立了包含近两千个起名实例的古典诗文名字库。在编选名字组合的同时,对其出处篇章大意及文句含义做了白话解读,使读者能够了解名字组合的文化背景,满足大众多种多样的起名需求,为读者提供尽可能翔实周到的参考,有助于读者举一反三起出好名字。书的最后还附有名字库的简表,仅收录名字及其出处,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方便读者查阅。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朝廷政治腐败,外戚宦官干政,国家动荡不安。荀彧在乱世中脱颖而出,被人称为“王佐之才”。荀彧年少有为,又得名士推举,于永汉元年(189)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从此,这位荀子的后代,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辅佐曹操,同谋大业,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宏图伟业,成为了当时卓有名望的政治家、谋略家。
《中国诗歌:智慧的水珠》主要诠释中国古典诗歌中所呈现的智慧,分为“诗艺篇”、“时间篇”、“空间篇”、“自然与超自然篇”等四编。就诗歌形式而言,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抒情、意象、诗律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就诗歌内容而言,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时间观、季节观、人生观、历史观、政治观、乡土观、爱情观、生活观、自然观、超自然观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本书并非为专业读者而写的,也不是导论性质的书,而是为文学爱好者及初入门的大学生提供一个进入中国文学传统的路径,兼具鉴赏读物的功用。文笔优美,富有理趣,适合入门阶段阅读。
这是一部中国人的节日之书。清代苏州名士顾禄,二十五岁时在家中守孝,“日与父老谈吴趋风土,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辄寄诸子墨,以资歌咏,以助剧谈”,遂写就《清嘉录》。该书以节令民谚为标题,按月份顺序,分条记述地方风土人情,并大量征引地志、诗文、经史资料,娓娓详备,充满生活情趣,堪称中国民间岁时节令的百科书。
《世说新语》是魏晋名士的群像,魏晋风度的集中展示。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关注、宣扬、赞赏人的个性的时期,士人们自觉地通过言语、行事展现自己的个性,追求与众不同,表现自己的智慧,流露自己的真情,即“魏晋风度”。《世说新语》则通过有倾向性地选择、渲染、描写,为后人集中描绘了一批儒雅为底蕴、深情为基调、聪慧为标志、放纵为表象的魏晋名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余味无穷,鲁迅曾经评论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作写意式的描绘。《世说新语》也为后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其中的文学典故、人物事迹也多为后世所取材引用。可以说《世说新语》是一部蕴含思想深度、文学历史价值和玄远哲理的文化宝典。 “三全本”《世说新语》译注者朱、沈海波
一代文豪苏东坡,是个琴棋书画诗酒茶俱全的生活家。而后世论起东坡的生活趣味,多谈起他的美食与酒,而对东坡在饮茶一道上的品位与情趣,少有谈及。其实苏东坡爱茶爱得紧,对茶叶、用水、茶器、同饮之人都很讲究。茶是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苏轼的诗词文章中也处处有茶的身影。苏东坡的茶生活,也是宋代茶文化发展繁荣、宋人生活美学的一面镜子。 知名茶文化学者周重林,细细梳理了苏东坡与茶相关的50余篇诗、词、文章,辅以权威注释、白话翻译,细细钩沉出一个精细、闲雅、清欢、充满人情味的东坡茶世界。以茶喻人,最重要的是“清白”;以茶喻生活,很好的滋味是“清欢”。
吴文英,号梦窗,南宋词坛大家,被称为“词中李商隐”。他的创作维护了词之阴柔婉曲、含蓄蕴藉、要眇宜修的本质特性,丰富了词体艺术的技巧,为其后的婉约词树立了又一种榜样,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对吴文英的作品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整理,通过题解、校注、汇评,对梦窗词的创作背景、词旨推究、版本源流、文字疏证、典故探析等方面做一综合汇编,为欣赏梦窗词和研究其艺术风格及在词学目前的地位作资料参考。
《唐树义日记》记载了其为官之旅、返家生活、水灾治理及与太平军战斗之事,由于所载皆为亲身经历,并与史实大都可以印证,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唐氏长年坚持日记,今存五 部,大多都有作者自书名称,从道光廿二年(1842年至咸丰四年(1854年),中间有所间断。日记皆为手稿,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至咸丰四年(1854),共计 十七册,具体内容包括:《北征纪行》二册、《梦砚斋日记》一册、《楚北旬宣录》五册、《归田录》六册、《待归草堂日记》三册。
本书从金銮密记到大唐远征军,从牛李党争到最后的士族,从段成式的迷宫到撒马尔罕的金桃,用寥寥数笔即勾勒出恢弘万千的盛大帝国。知名历史作家、编剧魏风华以别样的目光和独到的视角钩沉猎奇,根据唐人笔记中所录异闻怪谈的蛛丝马迹,结合《旧唐书》《新唐书》等古籍正史对照取证,唤醒被封印的民间记忆,探寻大唐盛世幽暗角落的隐秘历史。
" 词学泰斗叶嘉莹深度品读 词坛上晏殊、柳 、辛弃疾、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几道、吴梦窗、 国维等数十位闪耀 星流传千古的佳作,给你 堂 级的诗词鉴赏课。 柳 的热烈执着、李煜的婉约清淡、辛弃疾的奔放大气、晏殊的圆融 静……代表词人佳作 本读透! 叶嘉莹讲述古诗词背后的百味人生,带你读懂中华文脉里的境界和智慧,感受诗词的 美与力量。"
《俞泽箴晚年日记》起于1920年2月26日,止于1926年7月31日,历时六年半。《日记》的主要内容、历史价值与史料价值如下:作为京师图书馆的馆员,《日记》中比 较详细地记载了20世纪20年代初,京师图书馆的日常工作状况、工作概貌以及图书馆领导的频繁变更、员工的人事变动等。尤其是对徐森玉(1881—1971)任主任期间的 工作,记载翔实,如为保护馆藏善本及《四库全书》,为扩充馆址,为应对“国立京师图书馆”的风波以及众多的馆务工作,徐森玉克服重重困难,躬亲其事,恪尽职守。《日记》填 补了早年图书馆史料上的空白,让我们看到了徐森玉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