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上膛》是刘猛的一部军旅小说。17岁的大学生小庄,为了追随初恋女友而暂时休学参军,经历了一段异于常人的绿色军营经历。整个故事围绕着爱情、战友兄弟情展开,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陆军特种兵成长的心路历程。该作品独特之处在于全景式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精锐部队 狼牙特种大队,残酷悲壮、铁血精诚的训练和生活。如果祖国需要,他们就是一颗上膛的子弹,时刻准备着!
小说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农耕文明,一个衰微民族在受到入侵之际,奋起建立近代以御侮自强的悲壮历程。 清末,西方列强面对千疮百孔的中国,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使用不同于落后的封建文明的话语体系,极尽欺侮、剥削、压榨之能事。李鸿章等人意识到海权对于饱受侵略战争威胁的中国的重要性,一心建立中国自己的舰队对付列强。然而,自慈禧太后以下,朝廷权贵自私自利、愚昧闭塞;长期的愚民政策之下,百姓对世界大势茫然无知 看到中国采购铁甲战舰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和长远的政治、军事利益,西方列强竞相向中国施压逼购舰船。国势艰难中,有识之士在内耗和列强进逼下苦苦支撑。千难万难中建立起来,在腐败、愚昧、落后的政治环境中乱象滋生,战力低下。李鸿章对此放任不管,在甲午海战中战败并覆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远去的白马》是一部有分量、有思考的军事文学作品。军旅作家朱秀海在采访多位亲历过解放战争的幸存者后,收集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以一匹驰骋沙场的白马为引子,拉开了长篇小说《远去的白马》的帷幕。小说主人公赵秀英,在抗日战争期间就曾多次组织村民支前,带领全村民工队配合八路军作战。由于混乱中的一个误会,赵秀英和她带领的支前队来到东北解放战争的战场上。背井离乡、思念幼儿之苦没有动摇这位共产党员的心,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组织才能和做群众工作的经验,组织打粮队帮助三十七团度过缺衣少食的艰苦岁月,数次救全团于饥困。在战场上,她冒着从前线抢运伤兵,在敌军的轰炸中用血肉之躯架起战场通讯的生死线。解放战争胜利后,她继续坚守着共产党人的使命,为一方水土、一方百姓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本书根植于真实的历
一次危险的水下救援,将爱吹牛的草根渔民蒋小鱼阴差阳错地被送进了以残酷训练而著称的“兽营”,在这里,他遇到了一批绝世天才——能在丛林中徒手搏狼的野孩子张冲,全国大学生游泳冠军鲁炎,打遍兽营无敌手的“兽王”巴郎,在海盗窝里艰辛成长的“战神”向羽草原上的神枪女猎人乌云格日乐等人。 ……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几个从海外归来的热血青年,隐蔽在沦为 “孤岛”的上海,与中共地下组织以及军统合作,与日特和汪伪汉奸周旋。从破获日特刺杀蒋介石的阴谋,到保护南京大屠杀的铁证;从营救犹太专家,到智取机密作战计划。狭路相逢,喋血浦江,惊心动魄,浩气长存。 这是一部以真实史料为基础的虚构作品,它改写了抗日题材的一种范式,以全新独特的视角叙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间谍故事的迷人之处在于,这里没有炮火连天,但无时不闪现着刀光剑影。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几个从海外归来的热血青年,隐蔽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与中共地下组织以及军统合作,与日特和汪伪汉奸周旋。从破获日特刺杀蒋介石的阴谋,到保护南京大屠杀的铁证;从营救犹太专家,
媒体评论 还历史以个性和灼热 评徐贵祥的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战争文学仍愧对历史,愧对那些逐渐远去的战争岁月。虽然中国的军事文学,特别是战争文学最粗壮、最坚实的支柱依旧应当是革命历史斗争生活,但在我们不少作者心中对它拥抱的热情似乎早已退潮,仿佛我们的感觉神经再也感受不到历史依然是热血贲张的心跳。当然并非是所有作家都疏离历史,放弃在那块广袤土地上的耕耘,如青年作家徐贵祥就以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回到过去,还历史以天空的色彩与云流,还历史以表情与体温,使我们又一次走进了历史,使历史又一次走近了我们。徐贵祥这部作品的创作,不仅证明了历史对于战争文学的永恒价值,抱在他怀中的也的确是一种实实在在、沉甸甸的收获。 也许因为徐贵祥所从事的编辑工作,使之拥有对于历史史料
一九八一年春,茅盾先生遗嘱将自己的二十五万元稿费捐献给中国作家协会,作为基金,设立一个长篇小说奖,奖励每年最?的长篇小说。是为茅盾文学奖的缘起。其后二十多年中,这一中国当代文学的奖项一直备受关注,影响甚巨。 我社自一九九八年春出版“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先后收入在我社出版并获奖的十一部作品。“书系”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数年内多次重印。二O0四年冬,在作者、作者亲属和有关出版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编辑出版了包括一至五届二十二部获奖作品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此后,伴随着茅盾文学奖评选的进程,新获奖作品我们将陆续予以增补,以完整地体现中国当代文学奖项的成果。 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的编辑过程中,对所有作品进行了文字校勘;一些以部分卷册获奖的多卷本作品,则将整部作品收
西汉武帝时期,一个在狼群中长大的女孩被一名寄身匈奴帐下的汉人所救,取名玉瑾,跟随他学习诗书武艺,并与单于的王子们一起长大。不料一场匈奴政变,玉瑾被迫来到长安,并在路上先后结识了温润如玉的孟九和骄傲热烈的霍去病,至此三个人之间的故事徐徐展开。从苍茫大漠到京都长安,玉瑾化名金玉,一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看似不经意间搅起了长安城的一池静水,水下风云诡谲波涛暗涌。孟九的一再拒绝和退却究竟暗含着什么样的隐情?霍去病的痴心相护是否一如当年的那句“如果有什么事情记得来找我,长安城里你不是孤身一人”能迎来两人最终美好的结局?
《美国人眼中最真实的越南战争》在美国发动的众多战争中,越战是最饱受争议,和最为人诟病的一场战争。 1968年,越南雨季里,2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驻扎在马特峰上。豪雨和烂泥,吸血的水蛭和致命的老虎,丛林疾病与营养失调, 梅勒斯少尉和他的B连战友们的不平凡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除了抵御外在的危险,更令人惊骇的是,他们发现的阻碍竟然来自战友之间种族歧视和互相竞争的企图心,还有为了前程欺上瞒下、置士兵生命于不顾的上级军官…… 翻开本书,跟随这群平均年龄才20岁的男孩,经历残酷的厮杀,了解战争的真相,还有这背后崇高的责任感和珍贵的战友情。
红旗谱: 小说以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同冯老兰一家两代的斗争历史为主线,描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割头税运动和保定二师学潮斗争,艺术地概括了大革命前后中国北方农村和城镇的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反映了中国农民革命由自发反抗到有组织的斗争的历史进程。它在揭示中国民主革命的农民问题,揭示农民和共产党所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关系上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可以说在“五四”以来反映农民问题的小说中是一个集大成者。它既真实地写出了祖国历史的风云,农民心灵的演变,又再现了中国农民走向革命的历程,总结了两千多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农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组织起来,斗争才会胜利。正是这一点,作品揭示了民主革命阶段的若干本质特征,它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反映,也就达到了生
《厉华说:军统集中营》收录厉华和其他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章十四篇,共计二十三万余字,配有精彩插图七十一幅,运用丰富生动、鲜为人知的史实和大量图片,全景式地展示了当年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等军统集中营的真实历史。读后静思,能使人们通过缅怀先烈,更加从容自信地走向未来。
这是一部反映西安事变的历史小说。它描写了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法宝,争取了以张学良、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发动西安事变,以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掀起了神圣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主人公是流亡关内的东北青年白山、洪燕等。小说生动地描绘了他们从“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到西安事变风暴中的战斗历程。他们有生离死别的苦难,确也有梦幻一般邂逅相逢的欢乐。他闪热爱东北家乡故土,确更渴望革命斗争。他们像乌云密布中的海燕,迎着祖国解放的暴风雨高歌翱翔。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运用丰富的史料,对当年那种风云变幻的描写,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小说以较多的笔墨表现了周恩来同志在主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丰功伟绩和他的光辉形象。书中写到的其它历史人物张学良、杨虎城等亦栩栩如生。这是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1934年11月30日湘江西岸;1934年11月30日湘江西岸阻击阵地;1934年11月30日·黄昏湘江东岸;1934年12月1日湘江西岸—军团阻击阵地;1934年12月29日湘江东岸黄土岸高地;1934年12月1日湘江西岸界首;1934年11月·中旬南昌行营;1934年12月2日新圩、文市之间无名高地1934年12月2日油榨坪资水河边;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宁都;1932年10月江西宁都北郊李园村;1934年9月·中旬于都竹沟村;1934年12月4日越城岭山中;1934年12月6日越城岭山中;1934年10月7日中央苏区瑞金;1934年12月——1935年1月宝界岭山中;1934年10月28日于都河畔;1934年11月10日于都竹沟村;1934年12月南昌行营;1934年12月11日湘南通道;北京——宁都。
作者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解放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如上党之战,邯郸之战等,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写了陈赓在民族解放的事业中所做出的丰功伟绩。该书内容丰富,洋洋千万字,资料翔实,集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体。通过这套书,读者可对整个解放战争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李云龙是一个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职业军人,是一个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搏斗的名将。 他的人生信条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在战争与和平的失控转换中,他的人生注定要成为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