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小说以一只猫的视角,观察并评述身为中学教师的主人苦沙弥和他的朋友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资本家邻居金田的女儿婚事等事件。小说中的猫语言幽默机智,妙语连珠,作者借其口嘲笑了明治社会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世界,揭露了资产阶级势利、粗鄙、凶残的本性。全书构思灵巧,手法夸张,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揭露和批判了明治 文明开化 的资本主义社会。
我有时会想,二十年后,五十年后,甚或一百年后的事。那时节,已不会知道曾经有过我这样一个人。我的作品集,想必积满灰尘,摆在神田一带的旧书店的角落里,徒然等着读者的光顾吧? 可是,我依然要想。寂寞百年身,哪怕只有一位读者能手捧我的书,在他心扉前,尽管依稀微茫,呈现出一片海市蜃楼 天才的芥川何须这样悲观!他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已使他成为闻名世界的短篇小说奇才。 本书按创作时间顺序,收录芥川龙之介代表小说、散文共26篇,从多角度展现 日本短篇小说巨擘 的光辉艺术成就: 是当强盗?还是饿死? (《罗生门》) 老僧在除去讨厌的长鼻后,竟然有了新的不安与苦恼! (《鼻子》) 凶杀案涉及的当事人,为什么会抢着当凶手? (《竹林中》) 项羽是不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之器》)
老夫是猫,尚未取名,平日似乎无所事事,慵懒躺平,不是晒太阳就是睡大觉。悄悄告诉你,其实老夫一直在观察你们人类,透过猫眼看人,一看一个准! 老夫的主人是一位教师,他看上去勤奋好学,每天从学校回来后就一头钻进书房,大家都以为他在读书备课,事实却并非如此 老夫偷窥到他十有八九是在书房呼呼大睡,有时口水都流到书上了! 那些来主人家拜访的人更是稀奇古怪,有人曲意逢迎,有人虚伪狡诈,有人愚蠢可笑,有人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 在老夫看来,人心并不复杂,但有人偏偏看不清,看不准,看不透。 翻开本书,带你一眼识透人心!
《我是猫》是日本“国民大师”夏目漱石的代表成名作,对日本文学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本书的写作角度很新颖,从一只猫的视角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这只猫生活在一个教师家中,见识了形形色色各种文人:没心没肺无厘头,唯恐天下不乱的迷亭;古板又一丝不苟,有点不知变通的寒月;理想主义,空有理论不实践的独仙……当然还有猫咪的主人,迂腐没耐心,做事三分钟热度,自命清高的苦沙弥。在猫的眼里,这些人聚在一起成天讨论些没意义的事情,不满现实,也就只会抱怨,像苦沙弥,被私塾的学生恶作剧整得苦不堪言,被邻居嘲笑,却都无可奈何。同时,猫咪也见识到了与苦沙弥不同阶级的另外一些人:一心想把女儿嫁出去,势利眼的“大鼻子”,资本家金田的老婆;跟老婆一个鼻孔出气,知道苦沙弥挖苦阻挠女儿的婚事后还派人陷害的资本家金
《我是猫》以一只猫的口吻,俯视着日本当时的社会,俯视着二十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同时发出种种嘲弄和讽刺。作品通过主人公苦沙弥的生活,以诙谐的语言、细腻的笔调和犀利的笔锋,描绘了一批惯于谈天说地、道古论今的文人学士和势利小人,淋漓尽致地揭露和嘲讽了资本家、统治者,批判了金钱万能的社会和盲目崇拜西方生活方式的社会习气,塑造出一群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形象。
《朝花夕拾》是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三幕话剧《茶馆》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以及社会背景下的芸芸众生相。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三幕话剧《龙须沟》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二春、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棋王》《树王》《孩子王》是阿城的三部中篇小说,创作和发表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三部小说都是通过知青的视角来描写普通人的人生经历和下乡生活。知识青年,简称知青,指从1950年代开始到1970年代末期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多数人是初中或高中学生。这些人身上折射着一个时代甚至几个时代的历史烟云。很多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是突出生活的苦累和生活方式、观念的冲突。而阿城的“三王”则是另外一派风清月明,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在写作手法、格调与主题上与同期作品有很多差异,因此小说一发表,便轰动文坛。时至今日,“三王”的写作手法、理想主义情怀和“不合作”姿态,仍然意义重大、毫不过时。本书据作者版本编排,“zui接近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