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隋唐至清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自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废止科举考试为止,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历代有诸多学子参与乡试、会试、殿试等各级考试。其中,殿试高中第一名者便称为状元。朝廷通过殿试策问,提出有关经义或政事等问题,以简策问难,征求对答,用来考察应试者的学术水平和对国家政务的理解能力。本书精选历代状元文章,汇编成集,将繁体字化为简体字,异体字改为通行简化字,根据现代标点符号用法统一进行了标点,方便读者阅读这些殿试文章,汲取知识。
王朔经典自传体长篇小说,《致女儿书》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王朔从自己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讲起,一直说到自己的爸爸妈妈,ZUI后说到自己。每一句话都是掏心窝子的话,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女儿一些心路,并对自己的作为进行了反省。我们可以看到王朔作为一个父亲,与我们日常印象中的他不同的那一面。 这是很私人化的文本,甚至是被 当作遗书来写的 。他写到对离去的亲人的思念,对女儿不留余地的坦白,他心中对真正的温暖和尊重有一种极大渴望,裸露情感的程度在其他书中未曾见过。《致女儿书》证明王朔也可以很好地抒情,他的另一面非 常柔软、浪漫。
两百多年前的1812年,《格林童话》出版第1版第1卷;1817年出版第1版第2卷。此后,经过多次删改、增补,这部经典著作于1857年出版格林兄弟生前*后的第七版,从*初质朴的多元化民间实录,被基督教文化改造成中产家庭读物,许多原始的民间故事被删除或替换。本书为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版,以1812与1817的初版全集为底本,恢复格林童话初版全集的原貌,被誉为 了不起的版本 。
他是战无不胜的 功夫之王 ,征服了泰森等一众世界级高手; 他是叱咤风云的影视巨星,令数千万影迷怀念至今; 他对功夫的独到见解,现在仍受到世界各地习武者的追捧。 他就是李小龙。 很多人对他的认识,仅止步于 功夫 这个片面的标签。 但你不知道,他在华盛顿大学主修哲学专业,并发表哲学甲级论文,又深谙东方道家思想,凭借一己之力打开了中西方哲学的壁垒,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哲学智慧。 《李小龙生命哲思录》这本书是李小龙哲学思想的精华,书中722条精彩语录展现李小龙独特的人生哲学:做人要像水一样。 在《李小龙生命哲思录》中,对于生命、生活、自我,他都有清醒的、不同于常人的认知,也正因为他把高能认知应用于武术中,才成就了一代 功夫之王 。 读完这本书,感悟李小龙在哲学思想上的高能输出,感悟他总结的722条人生智慧,包括
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有时会想:除了教书,我能不能走出校园,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次机会,我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让我错愕。更让我错愕的是,我即将接手的这个“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要建在地下!墙皮破损,电线裸露,没个好模样,人手就我和馆长小宁两个人。 小宁说买书的事情全听我的。书商纷纷发来书目,但我发现我得自己动手编一个更适合本区读者的书目出来。我们的馆小,书少,这恰恰困难——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 碑林区是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周末常有家长带小孩子来附近逛街,应该加大文学书和少儿书的占比。附近有全国优选的石碑博物馆,展出的不是绘画或者器皿珠宝,而是“字”。这个地方离我们图书馆步行只有几分钟,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依据木心晚年定稿,甲辑收入《大心情》《火车中的情诗》《永井荷风的日本国》《而我辈也曾有过青春》《安息吧,仇敌们》《知堂诗素录》等(特别收有《从前慢》原汁原味的小诗),乙辑收入俳句集,并配有作家影像、创作手迹等。诗集首次出版时,木心已八十二岁。 这一百余首意境深远、金句纷披的诗篇,逾百行木心式的精彩箴言,至今仍为读者津津乐道。甲辑中,诗人在时空中,漫游伏尔加河、西西里岛、伊斯坦布尔、爪哇国、古希腊 异域人情,中国地貌,跃然纸上。下辑全为短句,多为偶感而作,异彩纷呈。这些句子又似俳句又似格言,诚如木心所言:俳句结集,大有火树银花之感。
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木心散文小说系列之《素履之往》,依据木心晚年定稿,一辑收入《庖鱼及宾》《白马翰如》《亨于西山》《十朋之龟》《舍车而徒》等,二辑收入《一饮一啄》,三辑收入《亡文学者》《晚祷》《媚俗讼》等,并配有作家影像、创作手迹。 素履之往 ,源自《易经 履卦》: 初九,素履,往无咎。 以朴素坦白之态度行事,此自无咎。以喻质朴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世态度。
《兰波作品全集》,包含了法国通灵诗人兰波的全部诗歌、散文诗及重要书信。就像一部全息影像,完整、立体地呈现了这位少年诗人灵光乍现的五年 (14-19岁,是他全部创作生涯),以及全部的通灵诗歌,及诗人短暂的一生(年仅37岁)。作品中读者可以看到诗人充满黑色幽默的初恋;像波西米亚人一般的流浪旅途;魔幻而神奇的 文字炼金术 ,连同 地狱一季 中撕心裂肺的苦难; 彩图集 里缤纷的灵性世界 不仅如此,在全书末尾,读者还能读到诗人临终前写给母亲和妹妹的书信,看到这位少年诗人在 放弃文学 之后,如何变成一个 目光冷峻的中年男子 ,以及他在非洲荒漠中,忍受了怎样的孤苦、绝望和难以想象的病痛。
元旦清晨,料理家渡边有子坐在晨光中的餐桌旁,静静地祈愿 新的一年一切安好 。这本小书即由此开始,以一天一张照片、一则散文的形式,记录了她在这并不特别的一年中每天的生活日常。 清早起床烤面包的香气、夏日里冰葡萄酒的清凉、感冒时一碗葛粉汤的抚慰、午后和朋友聊着无关紧要话题,任时间慢慢流走的悠闲光景 日复一日平常生活中微小的幸福,常常让渡边有子心生感动,她用简单温暖的文字向读者呈现生活的朴素画面,并由衷生发出对日常之美的咏叹。此外,作为料理家的渡边有子自然也不忘传授她的私家料理食谱,使读者有机会亲手烹制让幸福感倍增的家庭料理。 在一切迅速发展变化的当下,渡边有子珍惜日常的生活态度,或许能为读者提供另一种抵达幸福的可能。
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普鲁斯特不朽名著《追忆逝水年华》第一卷,也是知名译者陈太乙 普鲁斯特中译十年计划 的起点。 从小马塞尔等待母亲的那个晚安吻开始,文字的魔法将带你顺流而下 贡布雷的晚餐、带有椴花茶香气的玛德莲、山楂花、小乐句、嘉德丽雅兰 雷欧妮姨妈、法兰索瓦丝、布洛赫、凡特伊、维尔迪兰、斯万与奥黛特的纠缠 记忆拯救一切、时间毁坏一切。在记忆与时间的褶皱之间,普鲁斯特重新发明了一个世界。作家本人则放弃自我,成为作品。
李菁从采访被誉为 华人口述史 之父的唐德刚开始,在20年的时间里相继采访了政治、历史、文化等领域有影响的大量人物,足迹踏遍祖国各地以及北美、欧洲,始终热衷于口述史的写作,丰富了 个人史 的撰写。清朝最后的格格金默玉, 常嘉煌口中的父亲常书鸿与敦煌情缘、经济学家吴敬琏的母亲的报人生涯、 考古学之父 李济、 把整个中国翻译给了世界 的杨宪益等30多位近现代人物,他们在李菁的笔下复活,让读者领略惊涛骇浪的人生交响曲。
《知道分子》是作家王朔的随笔集,收录了作者对文化现象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包括文学创作理念自述,如《我的文学动机》《知道分子》等;友人怀念文章,如《回忆梁左》《崔健印象》等;对文学名家的理解,如《我看鲁迅》《我看老舍》《我看金庸》等;以及一些序言、访谈文章等。 应该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朔有他的独特之处,他的风格也影响到很多后来者。在书中,我们能发现一个睿智、犀利、敢说真话、率直自由的王朔,他对人对事的通透,对己的不虚伪不美化的姿态也展露无遗。
《还有谁谁谁》是著名画家、作家黄永玉先生的全新散文集,主要创作于2022-2023年,可以说是《比我老的老头》的续集或补充,两书共同构成完整的当代个人记忆史,映照出一个时代的背影。 在这部新作里,百岁老人回望走过的漫漫人生路,以及一路同行的故友亲朋,讲述他们的情怀与命运、理想与归途。《只此一家王世襄》篇写与文物收藏及鉴赏大家王世襄的相遇相交,《侥幸的小可见闻》记录了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的豪爽率性,《轻舟怎过万重山? 忆好友王逊与常任侠》写尽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孤梦清香 难忘许幸之先生》彰显民国导演许幸之为人的操守,《让这段回忆抚慰我一切的忧伤》倾情书写黄家与香港《大公报》潘际坰、邹絜媖夫妇肝胆相照的60年情义,《郑振铎先生》显示出尊重事实的学者风范,《差点忘记的故事》看到一个平等宽厚的蒋经国
这本集子辑录的是1980届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学们的心思和表情,也昭示了同学们唇亡齿寒的关系。大家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三十年,也共同拥有一个相同的三十年。他们曾以昏庸自嘲,如今又升华为妖了。少时昏庸,壮岁奋进,于今唯知天命,其他一概不知,尤其不知老之将至,这大约便是妖的境界了。昏得清纯,妖得老辣,从昏到妖,运脉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