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挤压下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和风情。本书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延续《俗世奇人》壹、贰风格,由十八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描写天津卫的乡土异士和市井奇人。他们中绝少精英,都是活在你我身边的凡人,但其言谈举止又有非凡之处。作者对篇中人物照例有褒有贬,他们那种强韧剽悍的性格瑕瑜互见,无不深深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融入此间百姓集体的好恶。作者谋篇布局功力深厚,文字短小精妙,回味无穷。
书 名 经典常谈(作家经典文库) 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朱自清写给大众的十三堂国学常识课,畅销八十年的中国传统经典入门读本 。 精编精校 多条 注释 无障碍阅读。 I S B N 978-7-5212-1199-3 CIP数据 Z835 责任编辑 省登宇 周李立 作 者 朱自清 版 次 一版一次 开 本 32开 页 数 176 字 数 130千 装帧形式 平装 定 价 28.00元 作者简介、封面: 朱自清(1898 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诗人。21岁开始发表诗歌并出版诗集。27岁时执教于清华大学。代表作《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完成于1942年的著作,全书分十三个章节,浅明而精辟地介绍了我国文化传统中的
《俗世奇人贰》是作家冯骥才继《俗世奇人》之后的又一部描写天津卫清末民初奇人异士的力作,它与《俗世奇人》一样,也收录了十八篇短篇小说。但之前的十八个故事,只是作者众多故事里的一小部分,为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各色人物,市井生活,作者在百忙中挤时间写出了这部《俗世奇人贰》。小说里的人物有声有色有脾气有模样,活灵活现,读完小说掩卷之后,你会看到活脱脱一群立在书上的天津卫奇人异士。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性,鲜明的人物性格、生动有趣的故事耐人寻味,尤其是作者精练、有画面感的语言,准确地为读者勾勒出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各色人物。 本书插图还是选用了《醒俗画报》的一些图画,它们虽然与小说故事不相干,但属于同一时代,能真切地反映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场景,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挤压下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和风情。本书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志摩诗》是徐志摩的诗集。所选篇目来自徐志摩生前自编的三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以及他遇难后友人为其编选的诗集《云游》,且全部参照民国影印本收录。徐志摩诗作章法整饬、音调铿锵,本书所选诗文兼顾音韵、情感和意境,都是优中选优的上乘之作。
柯勒律治是英国浪漫派代表人物,与华兹华斯、骚塞并称“湖畔诗人”。他的诗想象瑰丽,语言华美,富于玄思。而袁宪军教授的译笔也清丽、典雅,与原作颇为契合。书中,袁宪军教授不仅选译了柯氏《老水手之歌》《忽必烈汗》等名篇,还着力迻译了柯氏精美的叙事诗及富于哲理的诗剧,这对读者更全面、深刻理解诗人无疑是有极大裨益的。
《红高粱家族》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86年,是 莫言长篇小说全编 (修订版)系列中的一册。是莫言向汉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力作,曾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 百年百强 和英美学界重量级期刊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的75年来世界四十部杰出作品榜单。小说通过 我 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 我 的先辈们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个个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故事。 我 的先辈们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迸发出可歌可泣的传奇爱情,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在情感受到世俗规则压迫时陷入的冲突。 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在民间口头流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传奇化的过程。历史是人写的,英雄是人造的。人对现实不满时便怀念过去;人对自己不满时便崇拜祖先。我的小说《红高粱家族
冯骥才著的《俗世奇人(足本经典名著口碑版本)/ 语文 阅读丛书》是一部描写天津卫清末民初奇人异士的力作,小说里的人物有声有色有脾气有模样,活灵活现,读完小说掩卷之后,你会看到活脱脱一群立在书上的天津卫奇人异士。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性,鲜明的人物性格、生动有趣的故事耐人寻味,尤其是作者精练、有画面感的语言,准确地为读者勾勒出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各色人物。
本书由国内很好的孟加拉语翻译专家、泰戈尔研究学者董友忱编译,汇编了从1874年泰戈尔13岁创作的《少年之歌》直至1938年创作的《崇敬佛陀》,共100首诗歌。这些诗歌感人至深,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亲人和朋友的厚爱、关怀,对穷苦人不幸的深切同情,还有对世界重大事件的感受与见解,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出他的人生轨迹和伟大人格。这些诗歌既是泰戈尔生平、思想、观点、品德的珍贵研究资料,也是一份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启迪后世读者。
《余光中(诗歌精读)》是余光中生前 授权、亲自审定目录的诗歌精选集。余光中是我国 诗人,著有诗歌《乡愁》《春天,遂想起》《乡愁四韵》等。本诗集分为乡情、亲情、自述、人物、咏物、即事、即景七辑,收录的100多首诗歌,都是进入余光中诗歌世界 的精品。
内容提要 1914年,秋园出生在洛阳一户行医人家。长大后的秋园嫁给了驻扎当地的一位国民党文职官员。秋园先是跟随丈夫从洛阳搬到了南京。抗战爆发后,一家人又迁往重庆,中途脱离部队回到湖南乡下。在湘阴,秋园生下五个孩子,活下三个,女儿之骅排行老二。贫穷、饥饿、歧视日日侵蚀着这个家庭,之骅自小便目睹母亲为生存所做的苦苦挣扎。丈夫去世后,秋园带着两个幼子流落湖北,艰难求生。16岁时,之骅逃离了乡村,到一个偏远小城求学、扎根。秋园和之骅母女被命运抛掷底层,两代女性为活下去付出了*努力。当晚年的之骅拿起笔回首一生,真正的救赎方才开始。
《艾青诗选》收录诗人艾青诗歌创作各时期经典作品近百首,如读者耳熟能详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火把》《北方》《向太阳》《我爱这土地》等。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个难以捉摸的谜,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这个谜一样的男子,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陌生到我们只知道这个名字,只知道他是诗人。他是一个僧人,却写尽了凡尘俗世的情与爱,他的情诗犹如青藏高原的明珠,照亮了无数男女的心房。他的传奇、他的故事让人们为之着迷。 仓央嘉措在藏南的山野中长大,向往自由和爱情。他不在乎什么身份地位,扮作俗人模样在拉萨夜晚游乐,享受酒馆里醇美的青稞酒,享受与姑娘们的爱情。他的情诗就这样源源不断地从酒肆传到雪域的四面八方。如果仅仅沉溺于情爱,仓央嘉措不会受到不同年代、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的喜爱。真实的仓央嘉措是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西藏流传很广,普通的小摊上都能买到他的诗集——一种藏文刊印的小册子。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由闫
内容提要 长安的大雨天,杜甫睡在青苔与积水里,李白困在翰林院的书堆里打瞌睡,小旅馆里王维正为少年时的诗作标注年龄,李商隐在下雨的春天登上高楼,中年白居易从梦中惊醒,慢慢想起来,这是元稹去世的第八个秋天…… *的唐代诗人们,他们的作品已经是不朽的经典,有的更是被后人贴上了'诗仙''诗圣'的标签。诗句于他们而言是用来炫耀才华,交换功名,铺展开自己人生地位与财富的筹码。诗人们怀揣着梦想来到长安,希望能做官,买房,为国家效力,成为时代的英雄。那时候他们都年轻,都拥有卓绝的诗才,光明的未来仿佛触手可及。然而命运*叛逆,从不轻易满足人的心意。 本书集历史、传记、诗歌评论等多重元素于一体,可以说是一本大唐版《人类群星闪耀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