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在风中飘》是鲍勃 迪伦在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shou部全新作品。他于2010年开始创作本书,历时十余年。在这本新书中,他对66首精心挑选的现代流行音乐作品的产生背景和内容本质提出了非凡的见解。通过讲述猫王、约翰尼 卡什、雷 查尔斯、小理查德、雪儿、谁人乐队、诱惑演唱组等的音乐,迪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关于现代流行音乐的私人歌单,也用这些作品展示了一幅美国20世纪万花筒般的画像。 作为一个讽刺的观察者,迪伦对这些歌曲以及它们背后的精彩人物和故事充满了感情和热情。这些文章不仅仅是乐评,它们饱含着智慧、洞察力和独创性,你仿佛能听到迪伦的声音从书页中浮现出来,有感性的幻想与倾诉,也有理性的解读与揭露。如美国知名娱乐杂志Variety所言: 这是有史以来关于流行音乐的书籍之一。
从古希腊罗马到当代美国,精选上百封意义深远的世界信件,出自总统、科学家、艺术家、战士、刺客 写信人身份迥异,信件类型亦包罗万象,涵盖私人信、公开信、检举信、连锁信、绝笔信、狱中书简、电报和在激战前夜送出的重要简报等。这些信件串联起一系列或明或暗的重大历史时刻,带领读者从薄薄信笺间窥见历史之潮的端倪和转折处,感受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
荷马史诗 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是古希腊不朽的英雄史诗,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石。《伊利亚特》全诗分24卷,15693行,主要叙述的是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希腊英雄阿基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五十天发生的事情。希腊英雄阿基琉斯因女俘为主帅阿伽门农所夺,盛怒之下拒绝作战,希腊联军因此受挫。后因好友帕特罗克洛斯战死,再度披挂上阵,终于杀死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使希腊联军转败为胜。《奥德赛》全诗共24卷,12110行,叙述特洛伊战争后,希腊联军英雄、伊萨卡王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十年,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返回故国,夫妻团圆的故事。奥德修斯勇敢机智,在特洛伊战争中献木马计,希腊联军终于获胜。回国途中历尽艰险,先后制服独眼巨神和女巫等,又被女仙卡鲁普索留
《恶之花:波德莱尔诗歌集注》是《恶之花》的全新译本,旨在以1972年伽利玛版《恶之花》为底本,对发表于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不同文本的波德莱尔诗歌进行一次系统的呈现、题解和对勘。同时,这部集注还收录了《波德莱尔早期诗》《 手稿残篇》《 序言草稿》《 案档案》和《波德莱尔年谱》等重要文献,以及泰奥菲尔?戈蒂耶为1868年第三版《恶之花》撰写的长篇评述《论夏尔?波德莱尔》和波德莱尔研究专家克洛德?皮舒瓦为1972年伽利玛版《恶之花》撰写的《 导言》。本书可谓是迄今为止中译本收录波德莱尔诗歌及《恶之花》相关资料 多的一个版本,对波德莱尔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可能是目前为止收录 全的布莱希特德语直译本!他是汉娜·阿伦特眼中20世纪“德国 的诗人”,先锋剧作家的盛誉未掩平民诗人的锋芒,反而赋予其诗歌以戏剧性。如果说“里尔克的诗艺是献给艺术的”,那么“布莱希特的诗艺则是献给社会革命的”。在其流动、激荡、活跃的一生,诗歌几乎就是他的“日常巡察和呼吸”,他瞩目战争、政治、社会事件, 忧心这一切背后人本身的苦难;他的诗句看似浅白,素淡,却以反讽、讥谑、戏仿的利刃刺入夜的黑暗和寒冷。而在多篇 译介的早期诗歌中,我们感受到在自然里的纯然快乐,得以认识另一个布莱希特。在诗歌的坏时代,重读布莱希特一生各个阶段的好诗歌,在剥离了“漂亮画面和香喷喷词语”的明澈文字里唤起自我的道德勇气和智识清醒。
本书是牛津大学诗歌教授克里斯托弗 里克斯关于美国音乐家、诗人鲍勃 迪伦诗歌的细读论著。里克斯对鲍勃 迪伦50年创作生涯中的41首原创歌词进行了精读评析,以作品中的罪、美德和恩典为焦点,论证迪伦诗性上的天才,追溯其作品所承接的经典英诗源流。丁尼生、叶芝、济慈、斯温伯恩、马维尔、哈代、艾略特 不朽的英语诗人们显形于迪伦的字里行间。而对迪伦歌曲中那些 不完美的韵、错位的韵,还有那些荒腔走板的韵 ,里克斯皆在不可能处发现可能,带领读者感知韵律之下深层的隐喻构造,领略声音和意义的微妙扣合。
此三卷本《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全集》的译者为塔里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玮,她在浙江大学师从张德明教授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时,就选择了艾米莉为研究对象,并译有《安于不定之中:狄金森诗选》,著有《艾米莉·狄金森的“空间诗学”研究》。(此外译者于《国外文学》《当代电影》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诗歌、散文散见于《诗歌月刊》《江南诗》《绿洲》、湿人聚乐部、阿拉尔文艺等杂志与网络平台。) 因为狄金森在生前拒 以一种 为信实的、权威的姿态发表自己的作品,她的诗歌主要由后人编辑出版,现存近1800首, 版本中约翰逊版共1775首,富兰克林版共1789首。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尊重并趋近狄金森的诗风,保留其独特形式特点,努力呈现狄金森追寻崇高并不满足于优美的心灵探寻者形象。
创作生涯长逾半个世纪的叶芝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他上承浪漫主义先辈,以勤勉而虔诚的创作接续着一个亘古常新的想象传统,构筑起自己完整而严谨的象征体系,又被视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从诸多名篇中浮现的巨大身影为无数后辈诗人瞻望。对于想要精读和系统把握现代诗歌的读者而言,叶芝无疑是一个适宜的起点。 象征主义者叶芝同时也是思想深邃的哲学和历史研究者,他那些哲思深蕴的诗作以玄奥晦涩的风格著称,虽然中译本众多,但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阅读它们的感受仍然如处云雾。本书的写作亦是由想要窥透作者深意真正读懂一首诗的好奇心启动,历时四年而成,细读苦研仿佛拨云见月的过程。 全书辑录叶芝各个时期代表诗作一百首,采用前中文后英文并对其中六十余首逐行详细解读的编排体例(另有三十余首未加注,是
葡萄牙诗人佩索阿疯狂地爱过,但又决绝地逃离了爱情,也写下大量关于爱情的文字。这本诗集选译了佩索阿本人以及三个主要异名者卡埃罗、雷伊斯、冈波斯有关爱情的诗作,佩索阿与恋人奥菲丽娅互写的七封情书,以及佩索阿以专享的女性异名者玛丽娅·若泽虚拟地写给一位名叫安东尼奥的男士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