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著名的南朝文学家、政治家王融为中心,分 历史篇 、 文学篇 两部分: 历史篇 论述王融的家世盛衰、贵官仕途、性情形象、交际网络、悲剧落幕等,还原真实的王融形象,折射南朝社会面貌。 文学篇 从宫廷礼仪、永明政治、南朝宗教等角度考察王融的文学世界,揭示其所代表的永明文学风貌及其贵族特质。全书视野宏阔,论证严谨,文笔流畅,精见妙语迭出,既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王融个人史,又是读者走近南朝历史与文化的绝佳窗口。本书原为作者的博士论文(2011年),201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7年获首届普隐人文学术奖。初版早已售罄,现予增订再版,作者不仅仔细修订全书,还据最新研究成果增加万余字内容,并由繁体版改为简体版、平装本改为精装本,更便读者阅读与收藏。
柳树芳(1787 1850),清代诗人。字湄生,晚自号古楂,自称 胜溪居士 ,吴江人,柳亚子的高祖。清嘉庆间诸生。纂修《分湖柳氏家谱》,并着有《分湖诗苑》《分湖 小识》《养馀斋集》《胜溪竹枝词》等。本次整理依据的底本为《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影印本。手稿多修改痕迹。为保留原貌,修改痕迹在脚注中进行说明。柳树 芳阅读诗文,多有圈点,亦于脚注中说明。日记所涉及的部分人物,附录小传于脚注中,供读者参考。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 柳树芳日记整理 (项目编号:2141)成果。
《高枏日记》为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九辑之一种,系晚清官员高枏于庚子年间所作日记。高枏(1852 1904),字澄兰,泸州城厢人。清光绪进士。曾任山西副考 官,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御史,历任刑部、兵部、工部三科给事中。本书从在京中上层官僚的视角出发,详细记述了庚子事变前后义和团运动的情况,涉及八国联军、朝廷政局的 相关史料颇多,为后世了解庚子事变及当时的国人心态提供了一手史料信息。
《菜根谭》 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书集。作者糅合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结合自身的体验,撰写出这套出世入世的法则,助人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其文字简炼明隽,兼有语录的影响力、随笔的可读性、训诫的深刻意义。还有人说菜根谭 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 处世三大奇书 。 《围炉夜话》 主要以修身齐家、立德立业为主,是我国古代劝诫世人的小品文,篇幅短小精辟,富含哲理,汲取了历代思想和语言精华熔铸于一体,犹如冬之炉火,给人温暖,给人慰藉。全书分为221则,作者王永彬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将本来会令人觉得比较高深的哲理融入日常生活中,且语言亲切自然
本书包括《春在堂诗编》二十三卷、《春在堂词录》三卷、《曲园自述诗》《自述诗补》各一卷,集中体现了俞樾诗词创作的成绩和特点。俞樾诗既近白居易之 温和典雅 ,又似袁枚之 清言霏雪 。《曲园自述诗》《补自述诗》则是其一生重要经历的归纳,每首诗均有翔实自注,有助于读者了解俞樾一生概貌。俞樾词不多作,自认为 不谙韵律,填词非所长 ,《春在堂词录》前两卷主要是初定居吴中前几年的作品,除家常事、精舍教学外,多的就是描写西湖风物;卷三是与文友恩锡的唱和之词。总体上,俞樾诗词不仅有自己的儿女情怀,亦将笔触深入百姓的困苦以及国家的变故,表现出身处晚清时局变化中的一代大儒的心境。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包含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内容论及戏曲理论、演艺实践、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物古玩、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是中国古代人民丰富生活的写照,也是文人生活的提炼总结。 这部《闲情偶寄图说》以芥子园本为底本,校以翼圣堂本,对人名、地名、典故、工艺、术语等进行了注释,是方便阅读的可靠读本。书中还插入了大量图片,以期用图说的方式对《闲情偶寄》进行解读。书中所选图片或来自出土、传世文物,或源自古代版刻、民间实物,或是民俗活动、手艺过程的记录,图片下的详细解说能以细微、多元的视角对原书内容进行阐释,是一部图文并茂、图文互补的经典。
《阎敬铭友朋书札》整理自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 阎敬铭档》的书信部分,时间从阎敬铭入仕前,至阎敬铭晚年辞官归里后,时间跨度极大。《书 札》涉及路德、李世长、祁寯藻、史念祖、张荫桓、吴大澂等一百余位历史人物,涵盖了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交往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个以阎敬铭为中心的历 史资料集合,因此,《书札》对于研究阎敬铭的思想发展,了解当时社会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札大体包含了三个部分,一是阎敬铭往来信函,二是写 给其子的家书,此外附录了部分孙福海收函。
本书包含日记四种,翁曾纯《蘅斋日记》、瀚如氏《瀚如氏日记》、张榕端《海岱日记》和雷国楫《燕游日记》。四种日记均藏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蘅斋日记》共两册,所 记时间不连贯,主要为翁曾纯在江西广信督销局、浙江衢州厘局经办盐务事。《瀚如氏日记》所记时间自光绪三十九年九月二十三日至次年三月初十日,主要为其自北京至天津,经长 江至四川的沿途见闻,以及衙门日常事务。《海岱日记》为张榕端奉命祭告所作,记载出京、登泰山、回京沿途所见。《燕游日记》所记为雷国楫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下旬进京,十二 月自青浦县回松江府,所经地之沿革、山川等。
《古文观止》(上下册)一本书可观遍古文中优秀篇目,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十二卷,二百二十二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一流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清初问世以来,盛行不衰,备受推崇。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颇负盛名的一部诗词美学著作,也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代表作。此书用传统的词话形式,西方美学的观念和方法,以自然流露的点评,梳理和赏析唐、五代以来的诗词美学,是晚清以来极富有影响的赏评诗词的著作。 《浮生六记》是浮世生活的诗意写照,堪称一部 生活的艺术 ,为清代传记散文中的感人珍品。本书真实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展示了人的一生的不同阶段的际遇,对现代人也极富教益。
《汉英对照中国古代散文选》选取了60余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散文,辅之以汉英双语注释和英语译文,帮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和历史,也对学习英文的中国读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Chinese-English Selec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Prose Writings has selected more than 60 representative ancient Chinese proses, supplemented by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annotations and English translations. This book helps foreign readers understand Chinese language, culture and history, in the meantime helps Chinese readers learn English.
全书共十五卷,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此柯劭忞先生遗书*种本,大致于民国二十四年由国立北京大学刊。 《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 年)的历史。 《穀梁传》是一部对《春秋》的注解, 以 语录体 和对话文体为主 。作者根据 刘向、郑康成 对谷梁传的论述 , 引 用公羊 传 徐疏,宋君春秋注, 总结所谓 九旨 , 作为 谷梁 传的 义例 。书中纠正前人的谬误 , 整理前人与后世对事件的不同解读 , 释此事而证以彼事,因此事通释彼事之例 。参证疏通, 所作十五卷加以论述 。 在当时列强侵华、社会动荡的政治背景下,此书 借古喻今 、 以注经史 , 发人深省。
阿勒泰系列全5册:羊道三 曲 冬牧场 我的阿勒泰
《容斋随笔》内容广泛,诸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医卜星算、诗文语词、史事考辨等,无所不有,充分显示了他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该书对后世影响较大,深受毛泽东的喜爱。
高濂著的、野间三竹绘的《四时幽赏(共4册)(精)》是一部描写杭州城周围春、夏、秋、冬四时可游玩之处的小品文,记录了古人随四时流转所做的四十八件雅事。日本江户时期的儒医野间三竹因喜欢此书,为其绘图,遂有了《四时幽赏》彩绘本。
“南宋笔记小说之冠,御前常备奇书”。这样评价《容斋随笔》实不过分,它自问世以来,便被加诸各种赞誉。此后流传千年之久,为其撰文作序者亦纷然不绝。 宋人称这部书 “可以稽典故,可以广见闻,可以正讹误,可以膏笔端,实为儒生进学之地”。 明人称这部书 “可劝可戒,可喜可愕,其于世教未尝无所补” ,并说读这部书可以 “大豁襟抱,洞归正理。如跻明堂,而胸中楼阁四通八达”。清人则认为这部书 “淹通该博,南渡以后诸说部,惟《野客丛书》可与对垒,他家终不逮也”。一代伟人*也十分推崇《容斋随笔》,不论是戎马倥偬的征战岁月,还是举国安定的和平年代,都随身携带,即时翻阅。 《容斋随笔》成书于宋朝,由当世儒生洪迈所著。洪迈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博学多才,泛览天下群书,尝一有所得,便欣然之,几年乃成《容斋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