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从《春秋》、诸子百家、《史记》到明清小品,从元曲、杂剧、志怪传奇到白话小说,横跨两千五百年的时空,让我们体会不同的人生境遇,回归诗意的精神世界。 我们进入中国文学的世界,在语言所构拟的空间投入自己的情感与想象,体验前人的希望与失望,快乐与忧伤,体味前人伟大的艺术创造,理解民族精神的发展历史,我们的生命得以展开,变得宏大而美好;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了解人类文化的基点。
词,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因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绘文人眼中难逃浮浪浅薄的美女和爱情,历来被称为 艳科 小词 。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修养?读者又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略这种修养和境界?叶嘉莹女士将为您细细评赏,虽小词,大雅存焉。
如果你想要活成自己期望的样子,那一定能在《世说新语》的故事里找到共鸣。痛饮/狂歌/服食/躺平,不被定义的人生超级精彩,魏晋人早就试过了,人有千千万万种可以成为的样子,想来想去还是只愿意成为自己。? 《精解世说新语》这本书来自骆玉明教授在复旦大学传授20年的《世说新语》解读课程,浅易而不浅薄,分13个专题讲解《世说新语》魏晋时代士人对尊严、德性、智慧和美的理解与热爱,涉及魏晋南北朝所有热门话题:英雄与名士/药及酒/清谈风习/士族的婚姻与家庭/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女性的风采 看他们在不如意的世道中,如何用出格的言行释放天性、通过追求美和享受获得快乐。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也是晚清以来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它的文辞优美,但因为它的解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感悟式的意象批评,所以一般读者不易读懂。《人间词话七讲》分为两部分。**部分为著名词学大师叶嘉莹的讲内容。作者以深入浅出和典雅细腻的文字,为读者讲述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著名的 境界 说、词与诗的美感特质的区别,及历代著名词家词作。第二部分为人间词话原文。
《为什么读经典》的*版由埃斯特尔 卡尔维诺编辑,在蒙达多里出版社的 伊塔洛 卡尔维诺的书 丛书中出版。除了给予这本书以书名的那篇文章,这个在作者死后出版的文集包括了三十五篇绝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的文章(只有四篇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两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谈论了那些在不同程度上并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对卡尔维诺有重要意义,或是激起他的钦佩的作家 从荷马到格诺。 这一版的《为什么读经典》完全重印了该书的*版,包括由埃斯特尔 卡尔维诺签名的卷首语。书中转摘了卡尔维诺在1959年春天为回答《新论点》杂志向当时主要的意大利作家提出的 九个问题 而专门写的答案,作为作者的前言。将卡尔维诺在1959年的喜好 这些喜好仅仅用一句短语( 我爱 因为 )来说明 与他相同和随后年代的文章里那些经过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喜好
本书借书信往来这一传统而别致的载体,展现了三位作者对《红楼梦》中人事情理的分享与探讨。三人选择以自身经历见闻为引,剖析书中人物的行为性格,解构曹雪芹的创作动机与手法。他们在大名著中品小人物,由旧故事中得新见解,从《红楼梦》记录的生活点滴中捡拾超越性别的真情、发问爱与婚姻,也从曹雪芹独到的选材与运笔中见证传统观念的烙印、探讨规则与自由的冲突。信件往来之间,观点论述有时相互支撑,有时彼此争锋,从中总能感受到现代人视角下名著的温度与活力,也展现出思想碰撞创造的辽阔世界。
苏轼在诗、词、文、书、画各方面的成就如何?苏轼在政治上有哪些才能?为什么说 乌台诗案 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如何评价苏轼的一生?为什么人人都爱苏东坡?除了苏轼成就非凡以外,还因为他作品中的思索和观照,总能触动人心,他的创作和人格,光辉璀璨,跨越时空,千百年后,依然令人敬仰。本书是复旦大学朱刚教授写给大众的苏轼读本,全书分为四部分,部分是简明版的苏轼传,叙写了苏轼特立独行的人格,狂放不羁的个性,博大的心灵世界,以及无人企及的艺术成就;第二部分是 作品赏析 ,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苏轼的代表作;第三部分 名家视角 ,选取了黄庭坚和王水照的文章,第四部分 苏轼年谱 ,能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苏轼。
在荒诞无意义的生存境遇中,人怎样让生命富于意义和尊严? 《局外人》和《鼠疫》这两部深刻而影响深远的小说,是加缪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其对人类荒诞生存境遇的深刻揭示与超越,至今仍能照见我们的现实。《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 局外人 和 鼠疫 》是法语文学大家余中先教授,关于加缪这两部经典著作的诚意导读。从加缪自身的 局外人 体验出发,细读书名所蕴含的多重隐喻、人物的象征意义、主人公口头禅中的人生态度、插曲故事的巧妙构造、文风背后的作者追求、加缪不同作品之间的有趣互文,等等。 书中不作文学领域种种流派的理论式批评,而是致意于从主题、人物、结构、文风等基本面向入手,对作品本身进行阅读欣赏;通过对这两部经典作品的导读乃至打通,也为我们勾勒出加缪思想的发展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加缪,在荒
《全职高手》作者蝴蝶蓝,真名王冬,阅文集团白金作家、网游文神级大师。作品语言文字诙谐幽默,每部作品都有明确的主题,多数以生活中的网游为载体。《全职高手》是蝴蝶蓝的第四部小说,这部作品自2011年2月开始连载,至2014年4月完结。全书共计1728章,字数达534.97万字,在起点中文网上收获了576.29万总推荐,拥有268万粉丝,以及登上起点首页热点封面推荐,获封2013游戏竞技之王、2013年度*作品等荣誉。导读者张慧伦和张丽军从蝴蝶蓝的创作经历写起,围绕《全职高手》这一作品,剖析作品的创作构思、精神内核、人物群像、叙事策略以及IP影响力等,其中还设专章记录了作者和蝴蝶蓝进行的一次深度对话,力图全方位,立体展现蝴蝶蓝和《全职高手》的全貌。
《经典小说解读》是孙绍振教授专门针对古今中外的经典小说作品进行的文本细读的又一部专著。在解读小说的选择上集中于各版本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小说,解读质量比同类作品更成熟,更贴近中学语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师提高文学修养的良师益友,同时能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能力。
孩子不爱读名著,原因有三:字太多;情节太复杂;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啥。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通过诙谐语言和手绘漫画,不仅让砖头一样厚的名著瞬间变得轻松有趣,还能给让孩子讲透名著背后的历史、社会、思想、人性: 《神曲》实际上是一部欧洲版的西天取经; 《格列佛游记》本质上是一部对英国现实社会的辛辣讽刺剧; 《普希金诗选》其实是普希金二十五年朋友圈大集锦! 翻开本书,半小时了解8本世界名著的精华,像追剧一样追完《荷马史诗》《神曲》《堂吉诃德》《哈姆雷特》《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悲惨世界》《普希金诗选》
《万川之月》是一本从新的角度解读中国山水诗歌的书。中国山水诗,乃是中国哲学精神的感性显现,除了表达诗人的心境,更是表达着中国诗人代代相承的共通的心境,集体的意欲;这共通的心境与意欲,正映射着中国哲学的真正性灵。本书不仅仅把山水诗作为精妙优美的语言文字或风景画来看待,更重在探究山水诗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的心灵境界,试图发现中国山水诗隐藏在技法、家数、渊源、流派以及风格背后的共通的民族文化的诗心。从中国哲学的学术立场看中国山水诗歌,从中国山水诗歌的特殊角度看中国哲学,这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孩子不爱读名著,原因有三:字太多;情节太复杂;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啥。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通过诙谐语言和手绘漫画,不仅让砖头一样厚的名著瞬间变得轻松有趣,还能给孩子讲透名著背后的历史、社会、思想、人性。 《变形记》其实是工具人的翻车名场面。 《名人传》实际上是一场比苦励志大会。 《老人与海》本质上是硬汉老头儿的四次不认命故事。 翻开本书,半小时了解8部世界名著的精华,像追剧一样追完《我是猫》《变形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小王子》《泰戈尔诗选》。
孩子不爱读名著,原因有三:字太多;情节太复杂;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啥。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通过诙谐语言和手绘漫画,不仅让砖头一样厚的名著瞬间变得轻松有趣,还能给孩子讲透名著背后的历史、社会、思想、人性。 《简 爱》实际上是一个孤女的逆袭之路。 《瓦尔登湖》本质 上是一份简单生活的实验报告。 《猎人笔记》其实是屠格涅夫玩儿的集人物卡游戏。 翻开本书,半小时了解8部世界名著的精华,像追剧一样追完《大卫 科波菲尔》《简 爱》《呼啸山庄》《瓦尔登湖》《汤姆 索亚历险记》《猎人笔记》《战争与和平》《海底两万里》。
本书是一部小说解读手册,它将手把手带领读者阅读众多小说经典文本,主要从主题和技术两个方向,一探小说艺术的堂奥。如同此前张秋子深受网友喜爱的文风,本书依然坚持 新手友好 原则,循循善诱。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勘探文学带给心灵深处隐秘的震动。不同于印象式的、读后感式的小说评论,本书致力于将学院派的文学解读方法以易懂的方式传递到一般读者手中,使读者获得深入理解小说魅力的能力。
《红楼小讲》是周汝昌为普通读者讲解《红楼梦》的二部作品。主体部分曾连载于报纸副刊,结集成书后,颇为各界读者喜爱。再版后,作者特为新版撰作小序,增写数篇讲《红》小文,并补入2000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整理稿《(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文。全书深入浅出,对《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及前呼后应、手挥目送的笔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精当的解说点评,尤其是对《红楼梦》的主旨、精神,再三致意,是一部可以引领普通读者了解、体悟《红楼梦》真谛的入门读物。
卡尔维诺在准备启程前往哈佛大学发表 诺顿讲座 前夕,不幸因脑溢血辞世,本书因此被视为这位小说大师赠与世人的遗产。他在书中精心勾勒的文学价值,既可充当评鉴一般作品的尺度,也可以作为认识卡尔维诺的指南。卡尔维诺出入古今典籍、旁征博引,其阅读品味和学识见解令人叹为观止。这本专为熟悉和热爱小说艺术的行家和读者所写的备忘录,被誉为 二十世纪*雄辩的文学辩护书 ,也是留给本世纪读者的*好礼物。
《呐喊》,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十四篇小说和一篇自序,皆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可不读之作。 黄乔生老师为《呐喊》作注,不仅对小说涉及的历史事件、典故、民俗等加以考释,还大量引述鲁迅同时代人和历来研究者的分析,更引用鲁迅杂文、书信等原文, 以鲁注鲁 , 首要目的是回到鲁迅的本意 。 每篇最后皆有短小精悍的 评 ,对鲁迅小说有更深入的补充和思考。 在史料与阐释上均呈现出严谨性和开放性,不强调阐释的终结,不寻求独一的彼岸。 插图精选数十幅照片、手稿和美术作品,可读性更强。
《解味红楼:曹雪芹的旧梦与悲歌》是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张庆善先生最新的从多个角度评说《红楼梦》的学术随笔集。书中围绕几个一些《红楼梦》相关争议话题和主题进行解读,如曹雪芹是不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世和《红楼梦》的关系,又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刻画、情节设置、艺术手法等,每个主题以数篇文章进行解读。并对一些《红楼梦》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如人物结局走向、续书问题等,提出合理的推测与猜想。本书作者为《红楼梦》研究著名专家,以大家手笔撰写小品文章,相对于高头讲章或繁琐考证,文笔更加自由活泼;同时也保持一定的学术水准,使读者可以从多元角度欣赏《红楼梦》,并获得比较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小说在描述我们的生活形态、从死亡与历史遗忘中拯救那些生活的肌质方面有着独到的能力。阅读的行为就是最神圣和最个人化的行为,本书既有伍德个人的阅读经验,讨论了契诃夫的短篇故事《吻》、W.G.塞巴尔德的《移民》和菲茨杰拉德的《蓝花》等作品;还透露了他本人与书写文字的亲密关系:我们看到一个来自乡间的男孩的成长历程,包括家庭环境、小时候的阅读等等。 这不仅是一位优秀批评家所作的简短、论证严密的书,它还是一段亲密的个人叙述,反思并体现了读者与作者(还有批评家)之间富有成效的共谋,并邀请我们重新思考对我们阅读与创作小说而言至关重要的一切事物。
詹姆斯 乔伊斯是20世纪最著名,也最易引发争议的一位作家。许多读者都因他的作品《尤利西斯》《芬尼根守灵夜》的晦涩难解而感到气馁,戴维 诺里斯则在这本引人入胜同时不乏严谨的通识口袋本中,一丝不苟地探查了乔伊斯不同凡响的生平与作品。 诺里斯不仅简洁地介绍了乔伊斯的生平,而且详细介绍了其主要作品的标志性场景和象征意义,比如把《尤利西斯》与荷马《奥德赛》对读,还带领读者探索了遍布《芬尼根守灵夜》的字词迷宫。这些解说都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乔伊斯,理解他以 晦涩 著称的名作。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其影响力是超越国界与时空的。但在众多读者中,不少人是震于其大名而硬着头皮去读,收获很小;还有人非常喜爱,但只是溺于《红楼梦》表面上的东西,对其深刻的内涵并无会心,少有真正进入其艺术境界后的解味之言。 为了提起读者的兴趣,带领读者尝到 梨子 的味道,又不越俎代庖地强迫他们接受那些宏大的高头讲章,北京师范大学李小龙老师将数年学术研究和本科一线教学的经验融为一体,经多个学期反复实验、打磨,终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红楼梦》导读课。本书正是这一专题课堂的实录。鲜活的口语、来自学生真实阅读体验的互动、激情澎湃的课堂氛围中的灵感迸发,构成本书的一大特色。从有趣的问题出发(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相信也会是更多初读《红楼梦》的读者所遇到的),在对细节的分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