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写给青年人的美学入门书,以与朋友谈心的方式,将美学知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亲切自然,是最为经典的美学启蒙读物。其中,《谈美》是朱光潜早年留学西方时的美学思考和体悟,谈美从哪里来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提出 人生的艺术化 ;《谈美书简》则是其耄耋之年的心血之作,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中的美和美感、审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本书将两书合二为一,全面系统地呈现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指引读者踏入美学殿堂,领略一代大师风采,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杜牧诗词赏析/中国古典诗词名家 菁华赏析》八十首精选名诗,注释、题解、赏析等全 方位 的解读内容,深入浅出的赏析文字,活泼疏朗的内 文版面,精美典雅的装帧设计,《杜牧诗词赏析/中 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足以让读者在轻松 愉悦的阅读中尽情寻味晚唐诗人杜牧经典妙作的 俊爽壮拔之美,享受诗歌艺术的无穷魅力。 该书选取了唐代诗人杜牧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代表性诗歌83首,逐篇进行赏析,提供了诗歌原文、诗人小传、注释、题解、赏析等内容。对难懂或生僻字词进行注释,从诗歌类别、创作背景、人际关系等进行解题,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对每首诗进行赏析,完全满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读者的欣赏需求。
本书根据龙榆生词学学习创作课上讲义编辑而成,作品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词学渊源、选调、作法等内容。其论选韵、重去声、析比兴,皆鞭辟入里,富远见卓识,可说是讲解宋词欣赏的优秀读物。
阿城先生散文集,闲谈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充分体现了作者擅长清谈的风格。
◎有不少初学写作的人感到苦恼:写不出来!我的看法是:加紧学习,先别苦恼。怎么学习呢?我看哪,*步顶好是心中有什么就写什么,有多少就写多少。永远不敢动笔,就永远摸不着门儿。不敢下水,还学得会游泳么?——老舍《别怕动笔》 ◎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怎么修改呢?我们应当先把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去,像农人锄草那样。不要心疼一句好句子,或一个漂亮字,假若那一句那一字在全段全句中并不起什么好的作用。文章正像一个活东西,全体都匀称调谐就美,孤零仃的只有一处美,可是跟全体不调谐,就不美。——老舍《多改多念》 ◎文字平庸是个毛病。为医治这个毛病,读些古典文学著作是大有好处的。可是,也有的人正因为读了些古典作品,而文字反倒更平庸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大概是
《从来只有情难尽》收录了中国先秦时期直至近代的历代爱情诗词共200多篇。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传世诗词中甄选出脍炙人口的名篇,分为相思篇、离别篇、怨情篇三大类,每篇诗歌后附以简洁的注释和精辟的评析,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古典爱情文学作品带来的审美享受。
《心里难过》是刘心武的随笔集,部分心里难过当中的随笔主要描写了有关作者家庭、个人经历和文学创作生涯当中为其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第二部分空间感随笔以空间作为导向,叙述了作者与诸多地点相关的记忆和遭遇。
《风雨飘渺独自在--民国文人旧事(精)》作者姚一鸣潜心研究现代文化,熟知民国时期文人的经历与掌故,以翔实的史料,对历史进程中的人事纠葛、事件起源、学术争端等事件进行深入阐述,使沉积于历史风尘中的人物,周作人、刘半农、沈从文、施蛰存、俞平伯等民国文人,再度以鲜活的形象,凸现于世人眼前。作者铺陈往事细致生动,事况情境鲜活有趣,可为读者提供新的阅读感受和观察视角。
《诗经》有“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为《诗经》的体制,赋、比、兴为《诗经》的表现手法。风、雅、颂是音乐上的分类。风包括十五国风,是各地的土乐。雅包括“小雅”、“大雅”,是王都的正乐。“雅”含“正”意,上古“雅”、“夏”同音,西周王都在夏人旧地,故名“雅”。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的乐歌。上古“颂”、“镛(大钟)”通用,故名“颂”。因以大钟伴奏,故其声调舒缓。赋是“铺陈其事”,即直接地写景、叙事和抒情。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即通过比喻来叙事抒情。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兼有联想、烘托、象征、起韵等作用。钟嵘《诗品序》说:“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但用赋体,患在意浮。若三者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便可达到“味之者无极,闻之
《于丹:重温古诗词》和于丹一起,重温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于丹:重温古诗词》延续于丹老师的独特风格,通俗、易懂、妙语连珠且能激起读者共鸣。让读者重温中国传统文学和古典哲学的精髓所在,找回心灵深处的宁静之美。 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老师以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金庸是不是伟大的文学家? 金庸为何无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金庸小说与佛教有何渊源? 金庸小说在武侠小说史中处于什么地位?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小说如何排名? 三个版本的金庸小说有何差异? 让一位读了35年金庸,创金庸讲座“爆棚”纪录的文学教授,告诉你答案!
《诗经》有“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为《诗经》的体制,赋、比、兴为《诗经》的表现手法。风、雅、颂是音乐上的分类。风包括十五国风,是各地的土乐。雅包括“小雅”、“大雅”,是王都的正乐。“雅”含“正”意,上古“雅”、“夏”同音,西周王都在夏人旧地,故名“雅”。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的乐歌。上古“颂”、“镛(大钟)”通用,故名“颂”。因以大钟伴奏,故其声调舒缓。赋是“铺陈其事”,即直接地写景、叙事和抒情。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即通过比喻来叙事抒情。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兼有联想、烘托、象征、起韵等作用。钟嵘《诗品序》说:“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但用赋体,患在意浮。若三者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便可达到“味之者无极,闻之
2014年5月,在中宣部指导下,光明日报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联合开展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 系列演讲活动,至今已推出23场。该活动约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维为、作家王蒙、 航天英雄 景海鹏等名家走进高校、走进基层,直面公众,对 核心价值观 进行全方位解读。《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一书拟摘编专家演讲稿,从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公民修身与践行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外延及其重要性作深入解读,让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真正入脑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