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绘画史的开山之作,用简明扼要的文字串连中国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作者对画派、画家的独到见解可帮助读者快速领悟画作精髓。本书用300余幅高清传世名画再现了中国历代名家画风流派的绘画特点。画作选择与剪裁更是反复斟酌,别具匠心。名画局部放大更方便读者清晰地看到中国绘画的线条、构图与意境之美,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富有视觉美感的轻松阅读体验。
本书分为“用笔”“用墨”“布置”等几个篇章讲解绘画方式,全是潘天寿的经验之谈。该书内容无思想性、政治性问题,框架结构合理、科学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是读者了解潘天寿及其作品的重要材料。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设计、开发、评价多媒体教学软件需要具备三方面的基础知识,即教学专业知识、多媒体技术知识和多媒体画面艺术知识。《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是一本讲授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知识的教材。全书共分8章:章介绍多媒体画面艺术的定义;从第2章至第7章分别介绍了静止画面、运动画面、文本、声音及交互功能中的一些艺术规律;第8章通过对几个获奖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赏析,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加深对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律的理解。《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同时配有教学演示光盘。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概念清晰,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对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呈现教学内容的许多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可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或师范类专业本、专科学生相关课程教材,或作
日本美学大师大西克礼开山之作,研究“侘寂”的艺术理论经典 特别收录松尾芭蕉等古典俳句大师创作论,中文世界重磅译出,便于对照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东亚比较文学教授王向远潜心精译、专文导读 从俳句到茶道,从艺术理念到生命意识,“侘寂”二字,包含日本美学的。 一个理解日本文化与日常的关键词,一种重新发现美、感受美的生活方式;理解侘寂,就是真正理解日本。 建筑师、设计师与产品经理们的创作理念之源,影响当代各个艺术领域的原点思维与原始答案。 当代生活中的侘寂之美—— 原研哉:美是克制,追求原始的“这样就好”。 安藤忠雄:我想要作品像是没有任何多余元素的空白画布。 山本耀司:穿着肃穆颜色的女人别有韵味。时装界,需要一点点昏暗。 杉本博司:古老的事物,会转变成前卫的事物。 侘——在阴暗处照亮美
在《少有人看见的美》这本以绘画为主题的书里,作者以强烈的个人视角为切入点,从思想角度解读艺术名作,进而剖析艺术作品背后指涉的社会问题,从而让艺术在社会学和哲学的维度更增添了新知色彩。 该书为当代思想隐士熊逸的weiyi一部艺术文化随笔,有极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它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学术读物,它无意引起任何感动,只希望激发一点思考。如果你恰恰和作者一样,也是一个对智力趣味情有独钟的人,并且对美术史怀有几分兴趣的话,那么你就是这本书所要寻找的读者。
《荣荣的东村》是艺术史家巫鸿的著作,以摄影家荣荣的镜头、日记与书信,串联起北京东村艺术家群体在中国实验艺术黄金时代的创作与生活的故事。 荣荣 ,1992年来到北京。两眼睁得大大的,带着一架新买的相机。 “ 东村 ”,是中国实验艺术史上的一段神话。在这片破败的家园,荣荣和一群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艺术家——张洹、左小祖咒、段英梅、马六明等——以行为演出和摄影的方式,给中国实验艺术界带来了直接冲击。 1993—1994 年,原生态环境中的东村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 1994—1998 年,东村艺术家群体被迫解散后,继续的行为艺术项目; 1998年后 ,荣荣从“东村”到以后日子里的自摄像。 这份档案的目的,在于探索这些照片在历史层面、艺术层面、自传层面上的诸种意义,它有关内在空间和外在空间之间——关于一个艺术
日本美学大师大西克礼开山之作,研究“侘寂”的艺术理论经典 特别收录松尾芭蕉等古典俳句大师创作论,中文世界重磅译出,便于对照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东亚比较文学教授王向远潜心精译、专文导读 从俳句到茶道,从艺术理念到生命意识,“侘寂”二字,包含日本美学的。 一个理解日本文化与日常的关键词,一种重新发现美、感受美的生活方式;理解侘寂,就是真正理解日本。 建筑师、设计师与产品经理们的创作理念之源,影响当代各个艺术领域的原点思维与原始答案。 当代生活中的侘寂之美—— 原研哉:美是克制,追求原始的“这样就好”。 安藤忠雄:我想要作品像是没有任何多余元素的空白画布。 山本耀司:穿着肃穆颜色的女人别有韵味。时装界,需要一点点昏暗。 杉本博司:古老的事物,会转变成前卫的事物。 侘——在阴暗处照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