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用笔”“用墨”“布置”等几个篇章讲解绘画方式,全是潘天寿的经验之谈。该书内容无思想性、政治性问题,框架结构合理、科学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是读者了解潘天寿及其作品的重要材料。
有几位相熟的读者批评说,近年我所出的三五本“书”,还算《纽约琐记》尚可读。这本书是我纽约生涯的结账,初事写作的开端……我的生活因这本书从此转向,出现新地带。 我早已不再是那个在博物馆凑近名画合影留念的青年,回国数年,也和那位《纽约琐记》的作者日渐疏远:写作使我从只顾画画的痴态中醒来,醒在自己不同的书中,暗暗惊讶域外和家国怎样深刻地改变并重塑一个人。 初版分为两册,下册多是访谈、杂稿与中国话题,本次修订删除,同时大量增添图片,彩色印制,封面重新设计过。此刻尚未见书,我已先有点欢喜的意思了。
。。。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设计、开发、评价多媒体教学软件需要具备三方面的基础知识,即教学专业知识、多媒体技术知识和多媒体画面艺术知识。《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是一本讲授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知识的教材。全书共分8章:章介绍多媒体画面艺术的定义;从第2章至第7章分别介绍了静止画面、运动画面、文本、声音及交互功能中的一些艺术规律;第8章通过对几个获奖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赏析,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加深对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律的理解。《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同时配有教学演示光盘。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概念清晰,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对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呈现教学内容的许多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可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或师范类专业本、专科学生相关课程教材,或作
日本美学大师大西克礼开山之作,研究“侘寂”的艺术理论经典 特别收录松尾芭蕉等古典俳句大师创作论,中文世界重磅译出,便于对照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东亚比较文学教授王向远潜心精译、专文导读 从俳句到茶道,从艺术理念到生命意识,“侘寂”二字,包含日本美学的。 一个理解日本文化与日常的关键词,一种重新发现美、感受美的生活方式;理解侘寂,就是真正理解日本。 建筑师、设计师与产品经理们的创作理念之源,影响当代各个艺术领域的原点思维与原始答案。 当代生活中的侘寂之美—— 原研哉:美是克制,追求原始的“这样就好”。 安藤忠雄:我想要作品像是没有任何多余元素的空白画布。 山本耀司:穿着肃穆颜色的女人别有韵味。时装界,需要一点点昏暗。 杉本博司:古老的事物,会转变成前卫的事物。 侘——在阴暗处照亮美
动物与人的分别不是有或无的问题,而是多或少、高级还是低级的问题。“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进化理论认为,人类在所谓的“进化”的道路上走得比其他动物快了点,但谁又不可以说,只是别的动物选择了不同的方向而已呢?我们都来自海洋,然后在某个路口分道扬镳。它们是昨天的我们吗?它们可能是明天的我们吗?它们是否具备着我们希望拥有的品质?它们是否掌握我们探求的答案?互为敌手,又似老友,在物种的藩篱两头,长久凝望。这就是人类与动物的关联…… 本书为“艺术与生活经典系列”丛书之一,为你解读人类与动物的艺术世界。
日本美学大师大西克礼开山之作,研究“侘寂”的艺术理论经典 特别收录松尾芭蕉等古典俳句大师创作论,中文世界重磅译出,便于对照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东亚比较文学教授王向远潜心精译、专文导读 从俳句到茶道,从艺术理念到生命意识,“侘寂”二字,包含日本美学的。 一个理解日本文化与日常的关键词,一种重新发现美、感受美的生活方式;理解侘寂,就是真正理解日本。 建筑师、设计师与产品经理们的创作理念之源,影响当代各个艺术领域的原点思维与原始答案。 当代生活中的侘寂之美—— 原研哉:美是克制,追求原始的“这样就好”。 安藤忠雄:我想要作品像是没有任何多余元素的空白画布。 山本耀司:穿着肃穆颜色的女人别有韵味。时装界,需要一点点昏暗。 杉本博司:古老的事物,会转变成前卫的事物。 侘——在阴暗处照亮美
就对艺术的刺激与影响而言,《 影像阅读 书系:观看之道》是罕有匹故的。这本谈论艺术与社会之关系的小册子初版于1972年,基于英国BBC同名电视系列片写成。全书包括7篇文章,其中4篇,图文并用;其余3篇,纯用影像。每篇文章讨论一个主题,诸如:艺术与政治,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油画自身的矛盾以及广告与资本主义白日梦。30多年来,本书激起的争论历久不衰,其观点几成此一领域的常识。
本书论述了文艺美学何为、艺术的审美价值、论艺术形象、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美学亦应解“红学”、文艺学方法的多样和统一等内容。
《古色之美》选取中国传统五正色和三间色:青红黄白黑紫绿褐,详析八大色系七十一种传统颜色(胭脂、藤黄、月白、藕荷……)的源流与现状。 每个色系分三篇论述:言色、物色、行色,从字源、国宝器物,和作者旅行途中捕捉的景色三个角度,分享古色之美。分析色彩的文化隐喻,解读古人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一本读懂色彩背后的中国文化。 七十一种经典古色、两百张绝美摄影,精选纸张、四色印刷,呈现中国传统色彩与文化之美。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47 年由中正书局出版。全书收录九篇文章,探讨了东西艺术之前途、中国绘画新论、原始人类的艺术等学术命题,亦有“致全国艺术界书”、“前奏发刊词”、“我们要注意”、“徒呼奈何是不行的”、“什么是我们的坦途”、“美术的杭州”等艺术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