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有如穿越历史长廊,对中国之美所做的一场鸟瞰式的巡礼。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谈起,一路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触摸青铜器“狞厉的美”,感受楚辞汉赋的“气势与古拙”,聆听“盛唐之音”,融入宋元山水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感受明清文艺的市民气息与“浪漫洪流”……在短短十几万字里,李泽厚娓娓道来,梳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脉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既大气磅礴,又细腻深刻。本书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产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勾画出中国历史与文艺的整体轮廓,堪称一部极简中华文明史。
本教材融合中外美术史为一体,以上古、中古、近古与现当代为时间线索,把中国以及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美术作为并列介绍,以呈现世界美术发展多样化的总格局,呈现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中的独特的东方特色。本教材从教学授课的实际出发,按课时编排,附有导论、小结、名词解释、思考题与参考书目。修订后各章均增加了中外美术的融合,增加了中外美术大事记简表,以利于直观的查阅、对比。应是一本立意新颖,编排合理,实用性较强的美术史教材。
本册为《艺术哲学》*编《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阐述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他在书中提出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 种族、环境、时代,而这三大要素又决定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即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并由原则出发,阐述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迪雷塔·哥伦布编著的《那不勒斯 考古博物馆(伟大的博物馆)(精)》展示了那不勒斯 考古博物馆所有伟大的作品:凡尼斯大力士、维纳斯·卡皮丽姬娅、亚历山大的马赛克、凡尼斯公牛、凡尼斯杯以及来自赫库兰尼姆莎草别墅的铜像。这些世界闻名、受人敬仰并可供观赏的艺术作品齐聚一堂却被陈列在至今仍分时“限制”进入的展览大厅和分区。
尼德兰的范围主要指佛兰德斯和荷兰,其艺术风格与意大利的艺术风格形成一种对比关系。作者从“历史原因”与“历史时期”两个部分入手,讲解了尼德兰绘画产生的原因与绘画所呈现出的四个不同时期的面貌;并认为,尼德兰绘画是“一件范围如此广阔,面目如此众多的出品,前后约历四百年之久的绘画产生大量杰作,而在所有的作品上印着一个共同特征的艺术,是整个民族的出品”。
触摸敦煌艺术之美,一本值得珍藏的国民日历。 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在中华文化历史的长卷上书写着灿烂的篇章。千年艺术珍宝,专家团队数十载潜心修复临摹,精选绝美壁画与彩塑作品,打造365日不间断的沉浸式艺术大展。 既有飞天、九色鹿、妙音鸟等构成的奇幻世界,也有乐舞、饮宴、耕种、杂耍等人间百态,还有玄奘取经、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故事,以及虎纹、团龙纹、莲花纹、忍冬纹等华美的藻井图案……从吹奏弹唱与轻歌曼舞的盛景中窥见盛世恢弘,从繁复各异的装饰纹样中看见古老技艺巧夺天工,从腾飞俯冲、婀娜多姿的飞天中感受自由烂漫。作品配有文字解读,从历史背景、艺术特色、鉴赏方法等维度切入,感受审美与知识的双重盛宴。 随着每日翻阅使用,定会收获诸多不曾发现的细节。飞天乐舞、长河落日、饮马灌驼、勾栏百戏,都会在某天静
《溪山渔隐图》绢本设色,纵30厘米,横610厘米。 唐寅晚年最为精湛的一件作品。画面中影射了太公垂钓,庄子、惠子观鱼,陆羽烹茶,赏音等情节和典故,这正是画家非常向往的隐逸生活。 山石、树木、屋宇、人物布置得极具匠心。笔墨灵动而厚重,色彩艳丽而不失典雅,一派清朗高华的景象。
想要将卢浮宫美术馆的魅力展现给世人是很困难的。它所涉及的领域广、时代跨度大,既有来自古代东方、埃及的藏品,也有19世纪时期柯罗的作品。展品从壁画到各式装饰品,可以说是无所不有,异彩纷呈,让人无处着手。本书包含的画作范围最为广泛,并且是按照的展览顺序进行解说,读者能够通过这种诙谐的非常规的解说感受卢浮宫的魅力。
桑任新编著的《中外美术史》按照 教学大纲的课时要求,抉取了中外美术史 为精要的部分。教学讲解深入浅出,重点突出。涉及的文化、美学知识点丰富,摆脱了以往美术史教材以绘画为本位的授受模式; 针对设计专业的学生特点而编撰,也可作美术史爱好者的读物。
维京时代上起公元8世纪末,下至11 世纪中叶,缺乏具体的时间界限和地理疆界。虽然人们对维京人的普遍印象是野蛮、暴力的掠夺者,但本书中的文物揭示了一个 复杂的维京世界,通过考察维京时代物质文化的变迁,勾勒出维京人的活动范围、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以及维京社会的政治、经济、 变化。 本书精选来自 各大博物馆的近200件珍贵文物,从巨大的奥斯贝格船到一枚小小的瓦尔基里吊坠,从简单的木制风笛到斯皮林斯宝藏中无与伦比的银器收藏品,每一件物品都为了解这一迷人的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该书是文化批评家刘火的文艺评论集。该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文章,共分四个部分,*部分谈诗,主要写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典故、艺术鉴赏、历史故事;第二部分谈了绘画,这其中不仅有中国的传统水墨山水画,更有现代印象派画稿、甚至狄更斯小说中的插画;第三部分是中国传统的儒家典籍,其中包括《论语》《易经》和相关历史知识;第四部分是史学,这不光包括中国历史,还有文化史、人类史的内容。该书涉猎极广,引证繁多,文笔流畅,读来非常轻松,又在轻松之余收获良多。
本书作者为有名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梅墨生先生。梅先生是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国家艺术科研课题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书法院、台湾艺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武术七段,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书中收录了十几篇梅先生关于艺术、绘画、中国文化等方面的授课内容。
他在世时,是邻居口中的疯子,同行眼中的怪咖,家人心中的失败者。他逝世后,作品屡创拍卖天价, 以他名字命名的美术馆每年涌入数百万朝圣者 属于他的荣耀注定与他擦身而过。本书从抑郁症讲起,到天价拍卖、电影,再到歌曲、商品,带你认识经久不衰的梵高传奇;从 丝柏树 到 星空 ,带你看经典名作背后的情感与奥秘;从信仰到自杀身亡,从割耳到感情受创,细说他37 年不断奋力挣扎的曲折人生。他用燃烧的灵魂照亮夜空, 让 梵高 一词不朽。
本书为“得到APP”同名热门付费课程的图文升级版。书中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卢浮宫二十件全世界至爱的艺术珍宝背后的动人故事,让我们读懂卢浮宫作为一个艺术博物馆的价值所在,读懂法国的精神内核和审美情趣,也读懂欧洲的艺术和文化。通过从卢浮宫到法国,再到整个欧洲的递进线索,让我们轻轻松松读懂艺术的故事,掌握看博物馆的基本方法,同时,启发我们每个人传承人文精神、守护文明成果。
由李飒著的《艺术法国(冷眼看世界)》图文并茂的记录了当代青年艺术家、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教师李飒法国艺术之旅的所见所闻。试图对法国艺术、文化、历史的多方面探寻,找到一种艺术与大众沟通交流的途径,通过旅行对西方的历史和文化有更多的认识,提供一种观看西方当代艺术的角度和方式。引起大众对艺术的兴趣,以提升大众的艺术修养。
白谦慎教授利用珍贵的历史文献,细致描述了傅山和清朝官员、艺术赞助人之间的密切交往,展现傅山在清初的生活和思想状况,进而引出并探讨应酬作品与“心画”、修辞等问题之间的关系,并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研究文人艺术家如何建立、积累和运用自己的“文化资本”。 《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增订版)(精)》作者很早就从“应酬”角度讨论艺术的创作、周转、使用,通过研究傅山这一个案,提出的几个关键问题,至今值得艺术史学者和艺术家持续关注、深入思考。 面对应酬作品,我们还能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书法家的“心画”,理解他们的创作动机?当一件书法作品中都是言不由衷的“修辞”或陈陈相因的“套话”时,怎样才能理解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 当书法创作和实用书写常常难以剖离时,名人字迹能否都算是“创作”?
金农诗歌创作丰富,早在三十四岁之前,已有《景申集》之刻,厉鹗为作序,惜未传世。金农的第二个自编诗集是《冬心先生集》,共四卷,刻于雍正十一年(1733),收诗始于康熙五十五年,迄于雍正十一年。乾隆十七年(1752),金农尝谋求刊刻《冬心先生续集》,请丁敬作序,预备来年付刻,苦于囊中羞涩,直至殁后,仍未刊行。后经罗聘多年搜求,始编为一卷,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刊行,仍大致按时间先后排序。此外,金氏诗文集尚有:(1)《冬心先生三体诗》一卷,乾隆十七年(1752)初刻,三十题九十九首。所谓“三体者”,即合五言、六言、七言三体于一题。(2)《冬心先生自度曲》一卷,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刻,凡五十五阙。所谓“自度曲”者,即不按曲律,“自为己律”的长短句。(3)《冬心先生研铭》一卷,编成于雍正十一年(1733),凡
古代埃及艺术的发展基本是和各个历史阶段一脉相承的。本书遵循这一原则,对古代埃及艺术的起源、特点、影响等进行清晰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