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为《艺术哲学》*编《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阐述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他在书中提出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 种族、环境、时代,而这三大要素又决定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即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并由原则出发,阐述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尼德兰的范围主要指佛兰德斯和荷兰,其艺术风格与意大利的艺术风格形成一种对比关系。作者从“历史原因”与“历史时期”两个部分入手,讲解了尼德兰绘画产生的原因与绘画所呈现出的四个不同时期的面貌;并认为,尼德兰绘画是“一件范围如此广阔,面目如此众多的出品,前后约历四百年之久的绘画产生大量杰作,而在所有的作品上印着一个共同特征的艺术,是整个民族的出品”。
古代埃及艺术的发展基本是和各个历史阶段一脉相承的。本书遵循这一原则,对古代埃及艺术的起源、特点、影响等进行清晰梳理。
金农诗歌创作丰富,早在三十四岁之前,已有《景申集》之刻,厉鹗为作序,惜未传世。金农的第二个自编诗集是《冬心先生集》,共四卷,刻于雍正十一年(1733),收诗始于康熙五十五年,迄于雍正十一年。乾隆十七年(1752),金农尝谋求刊刻《冬心先生续集》,请丁敬作序,预备来年付刻,苦于囊中羞涩,直至殁后,仍未刊行。后经罗聘多年搜求,始编为一卷,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刊行,仍大致按时间先后排序。此外,金氏诗文集尚有:(1)《冬心先生三体诗》一卷,乾隆十七年(1752)初刻,三十题九十九首。所谓“三体者”,即合五言、六言、七言三体于一题。(2)《冬心先生自度曲》一卷,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刻,凡五十五阙。所谓“自度曲”者,即不按曲律,“自为己律”的长短句。(3)《冬心先生研铭》一卷,编成于雍正十一年(1733),凡
由李飒著的《艺术法国(冷眼看世界)》图文并茂的记录了当代青年艺术家、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教师李飒法国艺术之旅的所见所闻。试图对法国艺术、文化、历史的多方面探寻,找到一种艺术与大众沟通交流的途径,通过旅行对西方的历史和文化有更多的认识,提供一种观看西方当代艺术的角度和方式。引起大众对艺术的兴趣,以提升大众的艺术修养。
本书主要从南宋理学家诗文选本编纂和传播内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前一方面主要围绕南宋理学家诗文选本的编纂意图、编纂思想、编纂体例和成书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后一方面就南宋理学家诗文选本选录《左传》、杜诗、唐宋八大家文进行研究,同时对南宋理学家诗文选本不常选北宋理学家诗和南宋理学家文这一现象进行原因探析。
世界动画史是动画专业学生必修课。本书由7部分17章构成:总论、中国动画史、美国动画史、日本与韩国动画史、欧洲与北美动画史、采访新一代动画领军人物、红色经典动画电影《小兵张嘎》总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教授和IDMT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艺术总监陈明和12个附录。 通过本书,可以较为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二万五千年前先人们的动画意念、中国动画开山鼻祖万氏兄弟年代、抗日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后、20 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情况,其中包括台湾和香港的动画发展简史。美国从动画的开创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的整个动画产业发展情况。日本动画萌芽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的动画产业发展情况。欧洲和美洲包括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捷克、加拿大、荷兰、意大利、挪威、罗马尼亚、波兰、南斯拉夫、巴西的动画发展简史
丹纳在本书中探讨了艺术品的本质及艺术品的产生。他认为研究一件艺术品的本质,应该找出它的从属性,解释艺术品的总体特征,然后才能真正了解艺术家、艺术品的本质;研究艺术品的产生则应该分析其所处的时代精神与风俗概况,然后根据人性的一般规则,研究某所情况对群众艺术家的影响,由而得出的结论是客观而真实的。
本册是《艺术哲学》第二编《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他在书中提出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 种族、环境、时代,而这三大要素又决定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即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并由原则出发,阐述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溪山渔隐图》绢本设色,纵30厘米,横610厘米。 唐寅晚年最为精湛的一件作品。画面中影射了太公垂钓,庄子、惠子观鱼,陆羽烹茶,赏音等情节和典故,这正是画家非常向往的隐逸生活。 山石、树木、屋宇、人物布置得极具匠心。笔墨灵动而厚重,色彩艳丽而不失典雅,一派清朗高华的景象。
白谦慎教授利用珍贵的历史文献,细致描述了傅山和清朝官员、艺术赞助人之间的密切交往,展现傅山在清初的生活和思想状况,进而引出并探讨应酬作品与“心画”、修辞等问题之间的关系,并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研究文人艺术家如何建立、积累和运用自己的“文化资本”。 《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增订版)(精)》作者很早就从“应酬”角度讨论艺术的创作、周转、使用,通过研究傅山这一个案,提出的几个关键问题,至今值得艺术史学者和艺术家持续关注、深入思考。 面对应酬作品,我们还能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书法家的“心画”,理解他们的创作动机?当一件书法作品中都是言不由衷的“修辞”或陈陈相因的“套话”时,怎样才能理解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 当书法创作和实用书写常常难以剖离时,名人字迹能否都算是“创作”?
方闻教授多年来的一项学术工作,即是基于建立在谈晟广译的《夏山图(永恒的山水)/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上的一种『中国山水画视觉结构』的呈现,即呈现和说明中国山水画视觉结构是如何不借求科学线性透视,而演进为以三个不同阶段完成画面空间幻觉与视觉上空间的统一感。方闻用『永恒的山水』来形容《夏山图》,同样,《夏山图》:永恒的山水》一书所创立的『典范』意义,亦恰如该书中所用来引以为据以证风格序列的那些宋代大师『基准』之作,对于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历程而言,注定也是一座『永恒』之山。
本书为“得到APP”同名热门付费课程的图文升级版。书中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卢浮宫二十件全世界至爱的艺术珍宝背后的动人故事,让我们读懂卢浮宫作为一个艺术博物馆的价值所在,读懂法国的精神内核和审美情趣,也读懂欧洲的艺术和文化。通过从卢浮宫到法国,再到整个欧洲的递进线索,让我们轻轻松松读懂艺术的故事,掌握看博物馆的基本方法,同时,启发我们每个人传承人文精神、守护文明成果。
他在世时,是邻居口中的疯子,同行眼中的怪咖,家人心中的失败者。他逝世后,作品屡创拍卖天价, 以他名字命名的美术馆每年涌入数百万朝圣者 属于他的荣耀注定与他擦身而过。本书从抑郁症讲起,到天价拍卖、电影,再到歌曲、商品,带你认识经久不衰的梵高传奇;从 丝柏树 到 星空 ,带你看经典名作背后的情感与奥秘;从信仰到自杀身亡,从割耳到感情受创,细说他37 年不断奋力挣扎的曲折人生。他用燃烧的灵魂照亮夜空, 让 梵高 一词不朽。
桑任新编著的《中外美术史》按照 教学大纲的课时要求,抉取了中外美术史 为精要的部分。教学讲解深入浅出,重点突出。涉及的文化、美学知识点丰富,摆脱了以往美术史教材以绘画为本位的授受模式; 针对设计专业的学生特点而编撰,也可作美术史爱好者的读物。
该书是文化批评家刘火的文艺评论集。该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文章,共分四个部分,*部分谈诗,主要写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典故、艺术鉴赏、历史故事;第二部分谈了绘画,这其中不仅有中国的传统水墨山水画,更有现代印象派画稿、甚至狄更斯小说中的插画;第三部分是中国传统的儒家典籍,其中包括《论语》《易经》和相关历史知识;第四部分是史学,这不光包括中国历史,还有文化史、人类史的内容。该书涉猎极广,引证繁多,文笔流畅,读来非常轻松,又在轻松之余收获良多。
作者从“理想的种类与等级、特征重要程度、特征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四个部分阐述了艺术家应该如何将他的理想运用到创作当中,按照自己的观念最终将实物转变为精美的艺术品;并认为这个原理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则,它适用于意大利、希腊、尼德兰,更适用于人类共有的各种艺术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