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寺观壁画,而唐、宋、金、元的壁画书遗迹仍具有完整的发展体系,对于我们了解民间绘画的发展,特别是人物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永乐宫则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了解永乐宫壁画及其创作队伍,对于理解宋、元宗教画的发展及共成就,有其独特的作用。
本书利用传世文献、两周金文资料、战国简帛材料本书利用传世文献、两周金文资料、战国简帛材料,描绘西周、春秋、战国每一时代信仰的基本内容、整体面貌。在此基础上分条析理由商到西周、历春秋战国而至“大一统”国家建立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信仰领域的变化,探讨天、帝、祖先对于两周政治文化的影响,考察天、帝、祖先崇拜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并指出商、周时期的祖先崇拜对于华夏共同祖先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描绘西周、春秋、战国每一时代信仰的基本内容、整体面貌。
『宁玛的红辉』向读者介绍的是一所藏密“宁玛派”的佛学院──色达啦荣五明佛学院,这也是当今大的一所佛学院,它位于川西北甘孜藏族自治州远离人群的高原群山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有缘弟子多达数千。海拔四千米的青藏高原……极为简陋的小木屋……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究竟是什么吸引了那么多当代人弃现代物质享受于不顾而跑到原始的山坳里去苦苦修行?这一事实本身就很值得引起当代有识之士的思考。这本书的作者陈晓东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是一位上海作家,亦是一位佛门皈依弟子(他的皈依师乃四川高僧济尘法师,今已九十七
建于宋代淳熙八年,迄今有八百余耳历史的四川新津观音寺,位于如盛开莲花的九座峰峦连绵而成的九莲山山麓,为被称作“莲华接翠”的新津县十二景之一,也是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拍摄观音雕塑多年的摄影家马元浩受寺内的飘海观音吸引,自海南跋涉至四川拍摄自明代重建后留存至今的观音佛像与壁画,将隐于翠深霭浓之中的中国佛教艺术与其内蕴的人文光泽,透过摄影镜头带至世界眼前。 历经风雨劫难也经过多次修复的观音寺,其现址上留存着观音殿、毗卢殿、弥勒殿、接引殿等古建筑。除了寺院中的宋少保张商英的纪念碑外,观音殿的观音三大士像与五百大小罗汉像,毗卢殿的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与十三个供养人像壁画,以及各殿依循宋代营造法式建崴的抬粱构造,均以朴实谨素,丰润柔和的线条与用色,特立于富丽艳韶的艺术表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