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喜果;盼;清香;和谐;香;喜;加拿大雁;蝶;相伴;鸡冠子花;三加三等于五;娘俩;喜春;欢喜;盼望着等。
《荷花小品》内容为作者李晓明所绘制的荷花作品白描原大画稿12张,适合初学者直接过稿之用。书中还附有作者李晓明所绘制的彩色图片与线稿相对应,使美术爱好者可以了解作品所用的颜色,对中国画的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鲁石是一位耄耋艺术家、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他是“”前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的学生,是现代花鸟画大师涛天寿先生的高足,并得到李苦禅、吴作人、赖少其等绘画大家的指点,功力深厚,学养丰赡,艺术造诣高深。鲁石继承了潘天寿的衣钵,以大写意花鸟画名世,其画风兼容了吴昌硕、齐白石的优长,笔力拙厚、苍辣,颇有金石之力,大气磅礴。表现题材多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题材,透露出画家热爱生活热爱乡土之本心。《大道绘心鲁石书画作品集》入选了画家精品80幅左右,附有作者照片、简介及有名理论家撰写的文章,全面地展示了画家的艺术风貌和艺术追求。这是一本难得的展示传统型画家风采的图书。
无
郭味蕖在技法创造上有所突破,提出并实践了『山水与花鸟相结合』『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白描写与点染相结合』的方法,集勾勒、白描、没骨、晕染、点厾、泼墨、泼彩于一炉,重新创构。郭味蕖是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学者型艺术家,他研究的广泛与深入,在画家中是极少见的。他从学者的角度出发,把绘画史论与创作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从历史演变、民族精神、艺术规律、生活实践、技法创造等多方面,做全方位整体研究和实践,这正是他的治学道路。
本书旨在对于当代中国水墨做一综合性的历史回顾和理论审视,在此基础上进而考虑当代水墨的艺术史定位及理论话语等问题。为此目的,本书提倡从个案分析到宏观释读等不同类型的研究和讨论方法,鼓励冷静、慎密的历史眼光,并从广阔的全球文化、艺术和历史角度反观当代中国的水墨艺术,从这个特殊角度审视当代艺术中一些基本问题。
《荣宝斋画谱·古代部分》丛书以中国古代绘画史为基本线索,围绕传统绘画的内容题材和形式体裁两方面分别立册;以编辑典型画家的风格化作品和名作为主,注重技法特征、艺术格调和范本效果;从宏观把握丛书整体体例结构并丰富其内容;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画家、美术理论家撰文做必要的导读;按范本宗旨酌情附相应的文字内容,以缩小读者与范本的距离。
《吴其才山水画写生作品集》收录了吴其才山水画写生作品,主要包括安溪路上、桃花溪、翠谷鸣泉、白龙泉、观瀑、夏泉、平阳南雁渡口、松涛壑韵、西湾二河、云漫仙姑洞、金盘叠翠、华表峰、平阳南雁等作品。
去年,天津纪念陈少梅百年诞辰,在文化建设高潮中缅怀近代发扬中国画传统的杰出代表,进一步反思百年来传承中国画的历史经验。望百老人孙天牧,作为陈少梅的学生,高龄跋涉专程前往。他的尊师重道,令人感动,而这一行动宣示的深刻意义,则是发展艺术文化的软实力,必须像陈少梅一样,以真才实诣,穿透历史遮蔽与门派之见地传承民族文脉。中国画白宋元以来,便形成了两种传统:一种是文人画传统,一种是院体传统。二者相互补充又彼此渗透,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但是,明末董其昌提出了以禅为喻的“南北宗论”,把文人画称为“南宗”,把院体画称为“北宗”,提倡南宗文人画的审美旨趣和画法技巧,扬南抑北,产生了极大影响。一方面,综合古人笔墨丘壑再加以半抽象化的体格得到了蓬勃发展,另一方面,讲求真才实学的院体传统被边缘化。
我社继1998年出版了《花鸟画谱》丛书之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称赞和认可,尤其是梅、兰、竹、菊、荷花、牡丹谱更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花鸟画家所画的梅、兰、竹、菊、荷花、牡丹六个品种的作品,并重新编辑成丛书。这套丛书分别为《名家画梅花》、《名家画兰花》、《名家画竹子》、《名家画菊花》、《名家画荷花》、《名家画牡丹》。每册集现代诸名家在同一题材的不同风格的代表作200余幅,其中包括大写意、小写意、工笔等。作品充分体现了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力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大部分作品还配有创作体会,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画家的绘画技法以及形成艺术风格的基本过程,了解画家的艺术观念。我们希望这套丛书成为广大美术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郭汝愚工笔花鸟画新作》为郭汝愚所做。郭汝愚以中国花鸟、人物画见长。其画风阶段性比较突出,上世纪十年代以重彩画著称于世,近年致力于工笔画。其画风融入写意画技法,不用朽稿,提笔挥洒生动自然,重用笔,不同于常见工笔画,自成一家。
《白描花卉:竹》主要介绍白描作品竹。桂徵先生的画近宗非闇,远绍徽宗。她秉承工笔画早却是有活力的方法,注重传统,更注重写生。她运用工笔画技法,惟妙惟肖地描绘和刻画客观事物,仔细地揣摩、捕捉其为生动、有灵性的瞬息变化。在她的写竹画中,既贯彻了文与可尊重客观、尊重写生描摹的精神,又强调本体的感受,注重“文人气”的涵润,使画面成为意境的空间,把文人笔墨与工笔技法融会贯通,把主观意蕴与客观形象紧密结合,极大地充实了写竹的传统笔墨和技巧。这本白描画竹册所承载的意义是与绘画本身的线条勾勒而搭成过渡的桥梁,作品向观者传递的信息能将其带入一种更为丰富、更为理想的竹的新境界。
《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第1卷):起源·六朝·隋唐·五代·宋》主要内容包括:园山水画产生的先机之一:人学会了绘画;田园山水画产生的先机之二:农业的成熟;田园山水画产生的先机之三:山水画的独立;田园山水画产生的先机之四:诗歌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