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画笔墨趣味较浓,造型概括简练,讲求气韵生动。本书主要介绍了写意画的几种基本方法、写意画的写生、写意山水画、写意花鸟、禽、马、葫芦、蝴蝶等的画法、明清写意画大师等内容。 愿本书能成为广大考生及国画爱好者通往成功路途上的一块铺路砖。
灌木文化主编的《工笔画技法从入门到精通(教学版)》是一本工笔画绘制基础教程,从工笔画工具的选用讲起,介绍了工笔画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法。本书采用案例教程,摒弃了枯燥乏味的概念讲解,注重对绘制对象的观察及细节的刻画。本书共分为五章,章主要介绍工笔画的特点、分类、工具、技法和画幅形式;第二章介绍各种工笔花卉的绘制方法;第三章介绍了各种工笔禽鸟的各个部分的绘制技法;第四章介绍了工笔水族类的绘制方法;第五章则介绍了工笔草虫类的绘制方法,帮助读者拓宽思路,提升技法。本书讲解到位,案例多种多样,配图精美。本书是工笔画初学者和绘画爱好者的选择,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
孙君本居四平,时余亦在吉林.奉命选画,遍及市县;尝办省展,推出新手,恍记工笔人物,出自四平少女.然二十余寒暑,往事如烟,其作其人,无复记忆。丁丑暮春,忽约造访。始劳崔公为介,继则携画登门。述志学之甘辛,叙画集之付梓,展佳作于几榻,求着序以骈文。感其年届不惑,精进有成,追忆前尘,欣然命笔,乃略陈管见,并记颠末加上,行文至此,忽记其家虔礼论书有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来正。初谓示及,中得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此之谓老,非为衰迈,乃”无心自达”之诣。
由蒋国良、吴振著的《工笔花卉(秋)》是一本精美的工笔花卉技法书,工笔艳丽、精巧绝伦,馥郁入骨。有详尽的工笔画技法解说及九套含有步骤的春季花卉范画创作示范,画作精美,设计巧妙,实用性强,可以极大的激发想画工笔画的人的学习兴趣。
扇面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曹操就有请杨修为其画扇的故事。到了唐代画扇之风更为盛行,当时的扇子还是圆形的,故称团扇。到了北宋时期,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且留下的扇面画也很多,出现了芭蕉形的扇子。集书法、绘画于一扇,则始于明代,这是因为折扇形式的出现。由于尺幅限制,在扇上绘画要求画家精心设计线条、墨色和构图,而且中间不能停笔。
传统中国画工笔花卉通过作者的构思创作,使作品传达出了所描绘的物象的内在精神。通过描绘的这些物体,深刻地抒发了画家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情感。工笔花卉这种表现形式生动活泼、鲜明有力,具有给人以鼓舞、使人兴奋向上,对生活产生无限热爱的艺术感染力。 本画册收录多幅工笔花卉传统笔墨,供广大绘画爱好者和研究者参考与临摹。
本书讲述了传统工笔禽鸟花卉的绘制方法与过程,从工笔画的工具介绍,线条与分染技法的讲解到多套步骤说明绘画过程,深层次的展示传统工笔禽鸟花卉的绘画技法。
本书内容包括工笔画基本技法、工笔虫鸟、工笔花卉、工笔花鸟,精选了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其绘画步骤与不断创新的绘画技法。重点了解工笔画基本的勾线、分染、上色、着墨技巧。本书以工笔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练习为主线,重点加强工笔画基本技法的训练,通过大量很好的作品范例,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工笔画的表现方法和绘画步骤等内容,总结了学习工笔画的入门知识和基础技法。用中国画很好的传统文化去影响初学者和爱好者,使他们开拓思路,增强创造能力,提高整体艺术素养。本书遵循造型训练的学习规律,内容安排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简明易学。书中的大量范画讲解清楚、透彻,便于临摹。
中国画的线描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虽然拒严谨的科技于门外,却接纳哲学入室,将东方的辩证法运用其中。疏密关系、虚实关系、纵横关系、开合关系,每一对关系的对立面均相反相成,将这些相反相成的关系运用、处理好了,自然形象鲜明,气韵生动。形象鲜明容易理解,气韵生动则是有音律感、有境界。 线描可以表现质感,既可画行云流水,又可画枯树怪石,但是只有一种笔法则不行。用笔有正、顺、逆、侧; 有皴、擦、点、厾;还有顿、挫、起、收,用对了则应物象形,有不当则驴唇马嘴。 线描有情绪、有性格,画钟馗与画林黛玉肯定不一样,画搏斗和画谈恋爱肯定不一样。 线描还有“姓名”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柘柴”、“游丝”、“钉头鼠毛”等。这其中有两个话题:一是艺术风格问题,二是艺术手法与表现内容
本书所选的图稿全部是史淑娟同志绘制的近作,内容分花、草、树、果四部分,每一部分白描写生稿都附有相关的变化图案。这些作品取材丰富,构图比较严谨,描绘工整精细,形态真实生动,富有很强的装饰性。可供初学绘画者和工艺美术设计者学习参考。
这部《藤蔓·粟穗白描写生集》是杜玉寒创作的第二部作品。藤蔓、粟穗都是常见农作物,由于延伸较长所以作品大多是长卷。为了完成一件作品,画作要长几尺或十几尺。不论是在地上画,带是卷起来写生夹上一段段地画都是很累人的活计。这些农作物喜日照,在田里顶着火一般的烈日,雪白的纸反射着强烈的阳光,汗流浃背,强光刺眼,连续几个小时下来非常人难以忍受。白描写生用线作画,线不但一准确而且要有功力。白描忌单薄,要画得丰富而又有层次,这就有坚实的造型基础。白描虽然独立存在,但白描又是工笔画创作的基础,画白描时又要考虑渲染后的效果。通常看起来刻画很丰富的白描,经过渲染后物象概括了又显得单薄,所以玉寒画拆除的描要经过反复推敲和充实加工,尽量考虑到画成工笔画后的效果,有时要糅进景物或进行合理移植,这样
钟质夫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著,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中国花鸟画大坛,钟先生被知名人士为是工笔花鸟画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先生在五十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充满艰辛,追求真、善美合一的高格的艺术人生之路。他的作品和理论者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艺术,审视把握其有价值的养分,这是现代人的责任。“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用以形写神遗貌取神,妙造自然的高超艺术技巧来表现作者的 心境感受和抒发激情有创作风范,是代表着东方文化艺术”感怀,同样,这也是我们后人需要铭记在心的真谛之言。
这本书首先对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技法特点、历史概况和某种方面的不足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较基础上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情况、构成要素以及相关的新技法。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情况、构成要不以及相关的新技法。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现代工笔花鸟画,在本书的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几位现代工笔花鸟画家的作品。全书写得平平实实,既没有多少玄奥的理论,也无高深难解的专业术语,一笔一法,阐述清晰。方法明了,相信对学习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读者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部分。其融精妙的技巧、绚丽的色彩、严谨的造型于一体,极尽描摹之能事,再现大千世界的奇花珍禽,传达百卉众木的形、神理、趣、体现画家丰富的情感和自我的灵性,可谓“一笔一画夺造化,一花一叶移精神”。 工笔花鸟画兴于晋唐,成熟于五代,繁荣于两宋,其“粉饰大化,文明天下”的功用一直为历代所推崇,其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花鸟画家和精美绝伦的作品。无论是“黄家富贵”的重彩浓艳还是“徐熙野逸”的落墨淡彩,无论是细笔勾勒还是没骨点染,其变化之丰富、技法之精湛、传神写照之细腻均已成为后学之楷模。 本套工笔花卉技法分为“重彩法、淡彩法”,“墨彩法、粉彩法”,“没骨法”三册,对工笔花卉多种技法的不同特点、表现方法、操作步骤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其中“经典解析”是对
《古典白描临摹:女史箴图》是一组古代白描人物精品,原画现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国的画家和学习美术的爱好者无法临摹,作者花了许多精力和时间收集资料才描摹出这组画,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白描临摹的好教材。
《工笔白描写生要诀:花卉篇》收录了40余幅工笔白描写生范画,并配有详细文字讲解与分析,可作为中国画入门参考。“源深者流长,表端者影正”。白描既是独立的作品,更是中国绘画的起始与基础,所以白描写生与创作的蓬勃发展也是中国民族绘画得以传承的基础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