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学习工笔花鸟画选择从宋人小品画人手,其原因就在于宋人重法,平心静气,一丝不苟,不见丝毫逞强气胜,故弄玄虚。《经典国画临摹实技:宋人·花鸟1》为作者李智精心挑选的宋代精美花鸟图画集,每张图都附有白描,很方便学习。
这是一本教人增长本领、产生乐趣的书。花鸟字画历史悠久,好看易学,但许多爱好者苦于找不到入门书籍。本书作者为初学者着想,在书中从作画工具起讲,从最基础的东西说起,然后循序渐进,逐一道来,详细介绍了点画画法、构字规则等具体要领,并介绍了布局章法及装裱形式等,供广大读者参照。所讲技法,均配有相应图例,生动直观,简要实用。
《潘天寿花鸟画论稿(新版)》讲画史画理,画法画诀,指头画,讲境界、讲传统、讲创新、讲生活,传统功力深厚,画法精到,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文笔典雅。 《潘天寿花鸟画论稿(新版)》荟萃了潘天寿先生的经典著述,搜集了他大量的精品画作画稿,汇编成册,这次新版增补了大量的花鸟范图,更突出花鸟画相关内容,使全书更加丰富完整,是一本高水准的中国国画类读本。
赏花作诗,吟诗作画,以花入画,囊尽风雅花入锦。 梅、兰、竹、菊很早便被古代文人称为花中“四君子”,成为数百年来中国画反反复复表现的对象。除此“四君子”,牡丹与荷花也常常是花鸟、小品画的常见题材。这些花卉植株的形象,早已成为承载古代文人雅士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的一种艺术符号,于水墨清花间传达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风度与韵味。 本套“丹青锦囊”系列是以专题的形式收录中国绘画史上那些堪称代表性佳作的花卉小品,以梅、兰、竹、菊、荷花、牡丹分成六册,这些历代名作风格多样,线条流畅、生动,笔精墨妙,反映了中国历代书画名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独特个性,供有志于了解或研习这类国画经典的读者欣赏品鉴或揣摩临习。对当代花鸟画创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典范和详实的资料。 在观赏、临习这些画作时,
宋省予、林金定所著的《宋省予林金定写意梅花/中国现当代名家画范》拟收录闽籍已故著名花鸟画家林金定先生,存世梅花精品约50余幅,作品风格清新典雅,墨韵丰富。内容有写意双勾的白色,红色,绿色的梅花为主,形式有中堂,横披,条幅,斗方等老百姓喜闻乐见,寓意象征积极向上的题材。
与唐云、张大壮、陆抑非并称为“海上四大花旦”的江寒汀(1903-1963),是中国近现代艺术目前的花鸟画家、艺术教育家之一。江寒汀擅长花鸟画,尤以描绘各类禽鸟著称于世。其绘画内师传统,外师造化,广泛地从传统与自然中吸取养料。他早年曾认真研究历代花鸟画家的技法,上溯宋元诸家,下逮明清的陈白阳、徐渭、恽南田、金冬心、八大山人、新罗山人等,尤擅双钩填彩、没骨写生。他又潜心揣摩任伯年、虚谷画艺,并加以系统研究,以致其临摹二人之作几可乱真,在画坛上有“江虚谷”之誉。 据说,为了画好各类禽鸟,江寒汀不仅经常去鸟市看鸟、买鸟,家中还喂养了多种灵禽异鸟,泼彩之余,观其态,听其鸣。经过数十年的朝夕相对、细观默察,对这些禽鸟飞、鸣、食、宿的千姿百态了如指掌,故其笔下百鸟形态各异、动静自如、生动形象,以致张
恽寿平是清初六家中专享以花卉画闻名于画坛的画家,他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 恽寿平没骨画的根本特点在于能以元人幽淡、逸宕、秀雅之笔米作宋院体工整、典丽之画,以其典型文人画家的素养、气质和审美理想融合,变革了院体花鸟画拘谨、刻板、纤巧和过于绮艳华靡的缺点。恽寿平没骨画的色彩风韵,实质是文人画和院体画的一种调和。其用笔用色,既不是传统的写意平涂,也不是单纯的色彩渲染,而是对色、水、粉、意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将成熟的山水画技法、写意花鸟画技法运用到“没骨法”花卉写生上来,以达到自己所追求的“曲尽造物之妙”的效果。 恽寿平绘的《恽寿平花鸟画选/中国历代名作典藏》所收录作品均为恽寿平花鸟画中的精品,包括册页、立轴、长卷的形式,作品融合明代花鸟画中的写意笔法,
巴特·路伦的这本书展示了鸟类丰富的多样性和当代一些杰出的鸟类画家的作品。同时,还向那些想继续进行鸟类绘画创作的人们传援了一些重要的技术和手段,这些年来,由于受益于前辈画家而又掌握了以前画家所未能使用的创作工具,鸟类绘画作品的质量有所提高。本书开篇介绍了实地写生的重要性,这一点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也是许多大理所强调的,无论是通过速写、绘画、摄影或仅仅是观察鸟类,实地写生都提供了绘画创作所需要的,画家所注重的直接的灵感,知识和经验。
本书收录了沈山风近期的写意花鸟画新作60多件,本书由作画步骤解析、内容丰富,有各种鸟类。本书画面造型写实生动,用笔爽劲、用墨灵秀、构图多样、实用性、参考性强,各种动植物、构图多样、形式感强、画面雅俗共赏。
本书基于国画入门,为大家系统讲解了“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绘制技法。从笔墨纸砚开始让大家对国画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系统地讲解了基本的握笔姿势和绘画技巧,让人们从基础开始学习,一步一步地画出好看的国画。分章再分别介绍了梅、兰、竹、菊的画法,每种画法都附有各式各样的范例,可以供初学者临摹参考,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地看懂并学习。
什么是四君子 中国传统文化里,常以物喻人、以物言志。梅兰竹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被人称为 四君子 。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类型的传统贤人雅士的形象。 梅 梅花开于冬季,正是寒冬时节。百花凋零,而梅独芳。古人赞扬其卓尔不凡,孤芳自赏。 梅花代表着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忍君子。 兰 兰花长于幽谷,风雅非凡。姿态翩翩,不落凡尘。人们赞扬其倜傥潇洒、高雅怡情。 兰花代表着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高雅贤达的清雅之士,雅君子。 竹 竹者,外直中空,挺拔坚强。虽举世污浊,亦可自得一方纯粹。人们为其耐苦耐寒、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折服。 根据竹的特性,人们将它比喻为韧而有节,潇洒一生,清雅澹泊的谦谦君子形象,韧君子。 菊 陶渊明诗曰 采菊东篱下,悠
《孙其峰书画谱:梅兰竹菊》介绍了孙其峰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中国画家、书法家、经验丰富的美术教育家。他在艺术实践上的成功诀窍是“融会贯通”;他在艺术创作的境界追求上是“道法自然”、“自然天成”;他在中国画教学上的成功经验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一当十”,这是他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独创的教学思想体系。特别是在花鸟画上继承了传统的精华,非常规范和典型地发展了一整套的比较完整的传统技法,这对初学者花鸟画入门和深入学习掌握花鸟画传统技法都具有指导意义。由于孙其峰先生的书画艺术具有传统的典范性,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学习书画者,不论是专业的和业余的,不论是青年学生,还是中老年书画爱好者,对他的艺术的学习均
本书由浅入深地教你如何轻松掌握国画中花鸟鱼虫的各种绘制技巧。书中分别介绍了花卉、鸟类、鱼介和草虫的画法,每种画法讲解后都附有各式各样的范例,可以供初学者们临摹;通过创作的方式让读者加以练习,提升读者的绘画能力。
中国有近7000年食用和栽培梅的历史、梅文化底蕴深厚、使我一直以为梅乃中国独有,在日本见到这么一大片品种繁多的梅林,起初不免惊奇。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是日本派遣到隋朝、唐朝的使节把梅从中国带到日本的,从食用梅到观赏梅,迄今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 几年来拍摄积累的大量照片本来只为自己欣赏,没想到周围朋友们看后也感到大开眼界,十分喜爱,便想何不出版为书,既可供爱梅的朋友们欣赏,亦可给画梅的朋友们做个参考,在赴日旅游如此便捷的今天,阅后感兴趣的朋友也不妨亲赴大阪观赏。
《花鸟篇》从花鸟鱼虫到梅兰竹菊,对作品的绘画步骤与技法详细地进行了讲解,方便读者掌握花鸟画的笔墨和造型技巧。通过作品中独特的构思和表现形式,与读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体会作品中生命存在的魅力。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花鸟画无疑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寓意象征性,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观察世界、表达感情的思维方式,即“天人合一”,“物我贯通”的哲学思想理念。而在众多的花鸟绘画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又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题材。《梅》收录以“四君子”之一的“梅”为题材的中国历代绘画经典作品。
无
《新编芥子园画传》传授技巧特点之一是沿用程式化的方法。各门艺术无论戏曲、舞蹈,也无论绘画,其程式都源于生活,是生活现象转化为艺术样式所彩取的特定的概括手段。诸如画人物的十八描,树石的皴法、点法,屋宇的界画法,花鸟的勾勒向背法……无不是前人观察生活、再现生活的技巧的积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善于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那种一切都从自己开始、从“零“开始、不顾前人创造的做法,并非真正懂得创造,也并不尊重群众的审美心理。真正懂得创造的画家尊重传统又不拘泥成法,理解群众审美习惯又深知群众审美习惯是一个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