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的山水画在明末清初的画坛上是独树一帜的,他既不只求笔墨形式的美而泥古、仿古,也不苟同于奇僻纵恣的片面创新。他是以自然天真、淡雅灵秀为宗旨,学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标奇立异,值得今人借鉴。 恽寿平重视绘画反映客观的真实性。在山水画的创作上,他的造型能力相当强,能很好地抓住自然景物的形与神,把它们表现得既真实又生动,将这些事物很真好看的形、神、韵表现出来了。他重视写实,但又绝不刻板地抄录、描摹现实。 恽寿平绘的《恽寿平山水画选/中国历代名作典藏》所收录作品均为恽寿平山水画中的精品,包括册页和立轴,既可以感受到其水墨画的光鲜灵洁,清气逼人,又可体味其青绿山水中的淡逸古朴。恽寿平一生画了大量的山水画,约占恽氏所有画作的三分之一。本次高质量的印刷出版必会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成为
《历代名家册页 田园山水》是“历代名家册页”丛书之其中一册。图书以高精度大幅面等同于原作的形式,展示了历代名家经典田园山水作品,为中国画学习者提供了较为实用的学习范本。
中国画坛无人不晓《芥子园画传》,但多见黑白版本,安徽美术出版社隆重推出彩色版《芥子园画传》以飨读者。此套《芥子园画传》是康熙刻本,印制精美,色彩温润雅致,最为重要的技法图片也十分清晰。怀旧、质朴、厚重、润泽,是这套书优美的特点。这套丛书初学者可将它作为登入艺术殿堂的宝典使用,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皆得惠于此画传,可谓是国画启蒙之良师;鉴赏者又可将它作为古董把玩,从淳厚的老宋体文字中,从天趣盎然的山水花鸟中领略古代画家们的闲情逸致。
齐白石为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经典画库系列选用了齐白石大师的国画山水精品画作近五十幅。展示齐白石的山水精品力作的同时,反映了齐白石在创作山水画方面所独具的个人艺术风格,该书的出版将对应广大的国画爱好者、收藏者、研究者起到重大借鉴作用。
叶子先生的文章就所见《游春图》原作,从《游春图》的时代风格,《游春图》的辅助依据及流传考略,傅熹年一文的局限与错误以及书画鉴定的方法论等问题展开论析,认为《游春图》确系展子虔的原作真迹,而非“北宋的复制品或徽宗画院的复制品”。 本着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为进一步普及书画鉴赏的基本知识,征得叶子先生的同意,我社决定将这篇论文公开出版。为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游春图》,我们还将傅熹年、张伯驹先生有关《游春图》真伪的文掌作为附录,以供读者参考对比。 中国书画鉴定是一门科学,是集欣赏、鉴定、品鉴、诠释、庋藏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而真伪的鉴别又必须建立在理论和实践、目鉴和考证相结合的基础之上,除了需要具备的文化学识之外,还必须掌握与书画相关的笔墨内蕴、师承渊源、个性风格、文献
中国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并有着独特的个性与魅力。中国画的画科在中国特定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分类也完全有别于西方绘画,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分有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科。 学习山水画有三个阶段:临摹、写生、创作。临摹阶段尤为重要,是学习山水画的基础阶段,其中,在此阶段中初学者可先从简单的树、石着手,再由浅至深。 本书是中国画技法一点通之山水篇1,着重为你讲解中国画中的树、石、水、云等基本画法,让你了解和熟练地掌握山水画独特的造型、结构语言及山水画的基本笔墨技巧等。范本具有“易、简、精”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的系统性,能使初学者看得清、读得懂,初学者可在不长的时间里初步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画法与技巧。
黄宾虹(1865-1955),安徽歙县人。学识渊博,画山图水,收远势于咫尺,守静笃而飞扬,笔力扛鼎,为一代宗师。生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谓[胸贮五岳],当之无愧。是故所画,浑厚华滋,不特师法造化,且合自然,臻于神化。晚年变法,得黑、密、厚、重之别致,逴烁前人,誉驰中外。 是册黄山卧游集,乃先师为孝文写黄岳胜景。虽然简略,但教人耐味,亦于小中见大,意趣无穷。又另书黄山诗,合为一册,堪称三绝。画中如轩辕峰、松谷五龙潭、一线天诸图,苍莽中而见灵秀;散花坞、文殊院紫玉屏、云巢洞诸图,更见笔墨浑融,变巧不竭。 先师之画,因得上乘之法,故有上乘之作。每画,先勾勒,后皴擦,继而以宿墨点笃,或以宿墨积染,虽至密至黑,而能实中有虚,通体舒畅。其尢妙者,擅于水法妙用,每于骨疏神密处铺水,不丰不瘦处渍水,因
黄秋园(1914--1979),江西南昌人,字明琦,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退叟。自幼爱画,虽未得名师指授,却有机会在裱画店中学徒,博览遍临古人名作, 刻苦力学,由抚古人之迹,进而得古人之心;由得古人之心,进而师造化。他的过人之处,表现为擅于敏锐地把握住几乎被同时代画家淡忘的某些传统。 这些可能被看作历史惰性的东西,其实也不失为传统的精华,甚至闪现着真理的光辉。 晚年的诸多精品表明,他毕生的"热不因人",忠于艺术的努力,使他由乱古人之真终至臻于借古以开今。 黄秋园在绘画方面多能兼善,山水、花卉、人物、界画无所不工,他晚年的山水有两种面貌十分引人注目,一种格局近乎宋人,层峦叠嶂,骨体坚实,墨法精微, 画面不强调空间的纵深,反复用鬼脸皴,形成一种现代感,所作雪景尤觉玉洁冰清, 另一种笔法远胜元人,
《富春山居图》是元“家”之首黄公望(1269-1354)晚年之作,是中国传统写意绘画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描绘了我国浙江省风景区——富春江沿岸的秀山丽水。其构图布局疏密有致,远近层次变化多端,山体气脉相贯,平坡茂林笔笔相生。笔墨松秀苍逸,精巧简约,用墨淡雅,浓淡干湿并用。干笔画骨、湿笔点染骨。皴法以披麻皴为主,把山体的沟壑阴阳结构,寥寥几笔便达其意,使作品繁而不乱,简而不空,“筋、肉、骨、气”四势皆备,其神韵让后人惊叹。该作被历代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宝,皆给予高度评价。 本书是《富春山居图》的临摹范本。
《浙江博物馆册页精品——王翚册页》由清代的王翚绘,此画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王翚的山水画,功力刻实,笔劲力健,早年具有清丽深秀的风致,晚年转向苍茫浑厚;丘壑布置富于变化,水墨或浅绛都渲染得宜,岩石灵活,林木健爽。
什么是山水画 山水画是以山川、林泉、云水、屋舍、舟马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国画。 山水画讲究的是在方寸之间,表现出或雄壮恢弘,或闲情逸趣,或可游可览、可戏可赏的文人士大夫情怀。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目前存世的比较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绘制的是春日踏青的景象,传达出的正是前面我们所讲的闲情逸趣的山水情怀。
《中国历代绘画名家作品精选系列:黄宾虹(山水)》黄宾虹的山水画,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60岁以后,曾两次自上海至安徽贵池,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向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70岁时的巴蜀之游使他从真山水中证悟了他晚年变法之“理”。所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黄宾虹的花鸟画,上追晋、唐,推崇以书法的笔法和金石的趣味作画,一波三折、含蓄有力、刚柔相济而变化万千,讲究平、留、圆、重、变;用墨上他强调笔墨“
髡残善画山水,亦工人物、花卉。其山水画主要继承“元四家”传统,并远宗五代董源、巨然,近 代董其昌、文徵明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平淡中求奇险,繁密而不迫塞,结构严密,创造出一种奇辟幽深、引人入胜之境。用笔苍劲凝重,干而不枯,并以浓淡墨色渲染,笔墨交融,使画面产生雄浑壮阔、纵横蓬勃的气势,生动地传达出江南山川空灵茂密、浑厚华滋的气韵。
作品采用了“一河两岸式”构图,前景汀树两枝,修竹几丛,屋舍掩映其中,长松修竹,空亭无人,一奇石立于岸边;远景低岭缓缓延伸,天真幽淡,中景一片空白,左侧画出一沙渚,在空寂萧瑟的气氛中增添了一份活跃。一切皆出以简笔疏朗,自有一种空阔高旷的 境界。树木两枝,无故意的交错与盘曲,树梢有桠槎分布,老藤悬蔓,转折主次,左揖右让,丝丝分明;树叶短笔斜擦,有松动之趣,树干呈纵向,有上升之势,坡石呈地道的折带皴,疏而不简,颇具质感。这是倪瓒的独创。“一河两岸”的三段平远构图法,即近坡杂树数株,远景云山一抹,中隔湖水一汪,是倪瓒惯用的手段。 倪瓒通过长期对太湖地区山水的观察,形成了以湿笔勾皴打底,再辅以湿笔干皴的方法来表现土石的纹理特征,并巧妙地运用墨色变化来反映山石的体态。其画山石时,
本书包括概论——浅绛山水画源远流长,浅绛山水画的表现技法等内容。
本书是山水画真作。作者根柢既固,辄每岁三出游。两浙佳山水,西之天目、径山,东之天台、雁宕,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更谒玄岳,上峨眉,穷流沙,下西番,搜讨形胜,一寄於画。尤爱黄山奇境,常诵梅清诗句:“晶光倒转千芙蓉,孤月隔在天都东。”画黄山图数十本,不写伟峻老干之异松,胥为惊人动魄之云山。
本书收录了近千首中国历代山水画中的题画诗。为查阅的方便,作者按题材分门别类加以编排,分别是:四季(春、夏、秋、冬),四象(阴、晴、夜、雨),四景(烟、云、雾、霭),四水(江、湖、溪、瀑),五胜(杭州、越州、苏州、齐州、桂州),五绝(长江、黄河、桃源、潇湘、太湖),山岳(山、岳、丘壑),综合和画题十个章节。给学习山水画的读者提供了作画题跋的可靠资料,也为绘画者提供了山水画创作意境的思路。请读者在阅读时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山水画小品,自然属于那种独舞与诗句,凭着简练的外在形式表现精炼的内在品质。首先,小品画没有“大作”的巨大尺幅,通常采用条屏、团扇、小斗方及册页、手卷等形式。与那种以泰山压顶之势在大展览厅中展出的“大作”相比,小品画更具生活化地作为日常的装饰品。从古及今,宫庭皇室、平民百姓都可享用到这种小巧精悍的艺术品。其次,小品画不管从形式、题材、手法上都与“大作”保持着一定距离,小品画极为机缘十生的随意自由特性允许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极为工整的精刻细描,又可以是逸笔草草。它不象大作品那样需样样兼顾求全,因为尺幅不同,通常仅靠有限的造型寓意十生地隐喻无尽的心中之境。题材上也可以简练到~树一石、一山一水的细小局部,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中国艺术表现手法。 山水画小品以其特有的精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