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让你大开脑洞的创意书,内含基础的点、线、面练习,丰富的创意画步骤教程,有趣的挤娃娃,大量临摹素材,让你在快乐中学会画画,治愈减压。
《荣宝斋古代画谱(38):山水(4)》以学术性、普及性和高品位拉近了画家和美术爱好者的距离。专业画家都从出版的《荣宝斋画谱》中来了解名家作品的艺术特色,使其起到了相互交流、了解和学习的作用。
本书是以丰富的理论与范画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画的特殊技法。该书形而下的经验阐释与形而上的理论思辩相结合,又注重深层规律的揭示。全书分为五章:泛论、研究特殊技法的意义、与一般技法的比较研究、功能与应用、种类和制作方法。本书解说详尽,步骤分明,易懂易学。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上,无论是学术、还是艺术,都离不开工具、材料与技法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在艺术的表现上尤其重要。绘画的技法决定于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因为每种工具都有它的使用方法,每种材料都有它的特殊性质,用某种工具而能将所用的材料的特性发挥到的限度,既是艺术家的责任,也是应该做到的。中国绘画上的主要工具是笔,材料是墨与纸,所以许多技法表现上的问题,都集中在“笔墨上”。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的《赵伯驹江山秋色图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为《中国绘画名品》之一。赵伯驹、赵伯骕 两兄弟为宋代皇室一门,他们所绘的青绿山水为画史所称颂。 《江山秋色图》与《千里江山图》在构图与画法上有相承之处,只是《江山秋色图》在技法上更加成熟,画中描绘了山川河流之下村庄、宫殿、桥梁的场景,并出现了很多道士活动的场景,因此有推测此图描绘的是洞天福地的场景。另外绘制了很多春日之景,因此画名虽为江山秋色,实则描绘的是初春的景象。 《万松金阙图》在构图上较为奇特,画家将主要内容安排在画面的左边部分,似乎由左至右开始绘画。并且其中万松覆山的画法也较为特别,高松的画法也较为特殊,是一件值得研究的绘画作品。
《董源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中国绘画名品》为董源所绘。董源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风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用笔甚为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在技法上极富创造性。将夏天江南的丘陵与江湖之间,草木畅茂、云气滃郁、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线描练习是中国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临摹能使学生正确掌握毛笔并运用线条来表达物象。对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白描练习,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熟练把握毛笔和运用线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对中国人物画意象造型观念的理解,有助于在线条的勾勒过程中把握线条的节奏韵味以及在整个造型过程中对于传统程式化语言的认识和掌握。《经典国画临摹实技:白描·敦煌壁画》中所选用的线描均来源于古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壁画艺术珍品,其中绝大部分为唐代绘画的线描摹本,是我们在学院教学中所使用的资料,也是适合初学者学习借鉴的一个样本。
李公麟《五马图》,纸本淡设色,纵二九,三厘米,横二二五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五马图》描绘了边地献给皇帝的五匹骏马及牵马的奚官和圉人。五匹马都取其静止或缓步行进的姿态,然而于平静中依然透出名驹的神骏风采,五位牵马人也分别通过衣着、站姿、神情等细节的刻画、鲜明地表现了各个民族特色及身份和精神气质上的差异。作者以流畅舒缓而纤美的线描勾画形象,行笔间没有过多的顿挫, 不多施染,却能洗练 地把对象的形体、质地、动态、神情表现得惟妙惟肖。李公麟的“白描”线条简洁而优雅,与吴道子的昂扬激越不同, 注重于表现文人士大夫优雅的韵致,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这也使他成为古代人物鞍马领域继吴道子后*有影响力的画家。
陈智安编著的《楼阁亭台(历代名画录)/百卷神品大系》从传世的历代名画中精心挑选出 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楼阁亭台画经典作品汇集成册,采用制作高仿真复制品的电子文件及精良印刷工艺,并 性地摘录相关的历代画理、画论或画者语录原文予以对接,比照结合、 限度地还原了作品的原滋原味及其原生态。此书集学术性、工具性、鉴赏性于一体,有极高的出版价值。
此册为《中国绘画名品》之苏轼《怪木竹石图》,以完整拉页展示苏轼极富盛名的传世名作,尤有意义。2018年6月,此卷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现身,引起各界的关注。本册不仅高度还原画作本身,文字部分还通过背景、技法等作基本介绍,又经文史、探微影人入胜。其循循善诱展示画作细节,梳理递藏过程,还对其研究、鉴定作一一解读,尤其结合苏轼的重要画论进行剖析,考订新据,多说存疑,辨伪识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苏轼《怪木竹石图》,又称《木石图》,纸本水墨,纵二六 三厘米,横五〇厘米,私人藏。 此图有数名,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称之为《怪木竹石图》,张珩称之为《木石图》,杨仁恺称之为《枯木怪石图》,本书以徐邦达之称为准。此图以虬屈的古木、盘踞的窠石为主题,配以篁竹数枝,小草几茎。古木向右上生发,中间作一扭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