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千题共分为书学、书论、书史、书体、碑帖、技法、器用、篆刻八个部分。相较于同类书,更为全面、系统。内容紧跟学术前沿,确保不遗漏近期新研究成果。书中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都是我们在书法学习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比较适合书法初学者及书法爱好者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书法理论水平,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书中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加生动和活泼。
本书是关于介绍“书法形制综汇”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一条幅、分行格、分段格、界隔格、组合格、通体格、分段恪、少字格、多字格、界隔恪、组合格、分行格、分段格、界隔格、通景格、单条格、组合格、通体格、分段格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这是蒋勋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是一部讲述汉字书法千年故事的极简书法史。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都在汉字的书写中,听蒋勋讲述动人的汉字书法之美,让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落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对每一位亲密伙伴,蒋勋分享他的私人经验,说汉字书法之美是签名时的端正、谨慎和自信,是彼此握着手书写时,治愈你我的掌心温度和均匀平稳的呼吸。 对每一位书法爱好者,蒋勋讲述汉字书法的千年故事,细读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说汉字书法之美是仓颉造字时的“天雨粟,鬼夜哭”,是笔墨、纸绢、金石的自然特质,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的演变,是师徒传承的《笔阵图》和“永字八法”,是书吏、工匠、丞相、帝王、书家到僧侣、艺术家、舞者的公共表达。
沈尹黙书法作品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深得人们的喜爱,沈老对书法的理论阐述结合了自身大量的书法实践,他十五岁已可为人书写扇面,在书法艺术上可谓年少成名,然对于书论的总结与阐发,却为时较晚,实为出自肺腑及经历了自身的实践、消化与吸收,为普及传统文化艺术,陆续整理、发表了很多书法学习的经验,《沈尹默论书法》在语言上力求深入浅出,使人易于接受,绝不作玄妙之言,以期能对后学起到帮助。
《中国书法理论史》的宗旨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书法理论的剖析而展示各个时代的艺术思潮、审美趣尚和批评方式。中国的书法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它是具体的造型艺术,通过点画的组合而构成千变万化的图像,表现出人们对平衡与倚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整齐与错落、疏散与紧密等种种形态美学的认识;它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仅凭着线条的流动而展现作者的情感心绪与品格修养。它是实用的,每个文明社会的成员都依靠它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它又是超实用的,历来论书者往往强调书家淡泊无为的心态和超乎名利的品格。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如果以书法与绘画相比较,绘画直接取法于自然和生活,它通过图像来再现真实,绘画的重要原则是逼真,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抒情写意。而书法的象形意义已不再是模仿和再现文字意义所代表的物象,而是指
《中国书法史(增订本)》在严格意义上说是一本历史学著作。借用美国哲学家梯利对历史研究范畴的论述,书法史研究亦有三大任务:明变、求因和评判。基于以上三个维度的思考,本书从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体、分书、楷书、帖学、碑学等专题展开,以500余幅历代作品为例,不仅完整地叙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包括从甲骨文到楷书字体的沿革变化,以及从帖学到碑学再到碑帖结合的经典样式的探寻过程;亦将书法艺术纳入各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大背景之下,关注书法演变的内因与外因;并考察各种风格和学说在历 产生的影响,讨论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为 的继承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