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是宋徽宗创造的一种独特的书法字体,亦称 瘦金书 或 瘦筋体 ,也有 鹤体 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畅快淋漓,富有傲骨之气,书写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制作精美,纸质柔软,吸水性和渗墨度好,宜书宜画,是文人墨客挥毫创作的佳品。
本书是自学颜体书法的入门范本,在编写过程中,从实用性出发,遵从学科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原则,注重笔画用笔的训练,配以大量的运笔步骤图解与详细技法指导,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并掌握颜体字形特点与用笔规律,学以到用,随学随用,由浅入深,以求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在晚清民国时期,石鼓文又迎来一股学习热潮,齐白石、黄宾虹等人都是石鼓文的铁粉。然而要说近代人石鼓文的成就,却是齐、黄等人的先辈吴昌硕最为突出。42年持之以恒,炼成吴昌硕“石鼓篆书第一人”。本书以其临本为素材,编制成楹联百副。①集联来源:民国时期著名学者撰句,如嘉兴吴受福、贵筑杨调元、临川李瑞清、溧阳强运开等。楹联对仗规范工稳,意境雅致深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②字迹来源:吴昌硕所临石鼓文字迹。③吴昌硕本身有不少《石鼓文》集联作品,晚年的吴昌硕常集石鼓文字为联,在诸多的传世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书法已脱去临本原貌,人书俱老,风格成熟,金石味极浓。本次亦予以收入,附于书末。
《千字文》是我国著名传统蒙学读本,由梁武帝命周兴嗣编撰,妇孺皆知,影响甚,亦为历代书家喜爱抄录之题材。 文徵明乃“吴门四家”之一,为沈周之后数十年在吴中艺坛之“执牛耳”者。其《行草千字文》,高二十六点五厘米,长三百八十七厘米,书于嘉靖乙巳(一五四五)八月十日,时文徵明七十五岁。此卷为文氏晚年所书,是以二王面貌为主的小行草,或因年轻时的经历及仕途的坎坷,其整体书风火气尽褪,日趋稳健;在尽兴的书写当中,又不乏温文儒雅之气,稳重老练,秀润劲挺,虽略少沉雄浑厚之势,但谨严有姿,意态生动,晋唐之“风流”若出其中。
本套系列丛书自2023年8月首次出版以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与好评,为我社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本书是在我社专业优势上重点打造的书法临摹字帖系列,书中囊括了秦、汉、唐、宋、元、明、清历代名家碑帖精品,所选临本均出自历代经典版本,2025年我们又策划了20个新品种,完善本系列的品种数,让读者能够更加多元的学习书法。本书在装帧设计上采用单条字卡的形式对原帖进行展示,达到方便读者近距离临写的目的,编者精选历代经典碑帖,以高清彩色印刷再现原貌。同时为了更方便读者临摹学习,在编排上做了创新,在附原有放大高清碑帖的基础上,还加上了碑帖内容的注解,更加直观,适合书法爱好者及入门者临摹选用,既可观摩作品的原汁原味,也可左右对照品读临习,实用性强。并采用穿环的装帧形式,可以180度平铺。临摹效果更
《洛神赋》原文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的一篇辞赋,在文学目前具有极高价值。宋高宗所作《洛神赋》,绢本,纵二十九点九厘米,横三百九十八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卷末署名“德寿殿书”钤有“德寿殿御书宝”朱文印。此卷用笔沉着从容,不同于其他草书之牵丝相连,而是字字独立,提按转折处带有章草笔意,足见书者笔法精熟、草法熟练。纵观此卷气息古朴,气韵生动,堪称草书传世精品。本书正文后附局部放大与邓散木《书法学习·草书》,供读者研习参考。
怀素,唐代长沙人。俗姓钱,字藏真,法名怀素。善书,尤好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得草书笔法三昧。与张旭齐名,称“颠张醉素”。《宣和画谱》评其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 《小草千字文》,绢本墨迹,计八十四行,一〇四五字。纵二十八·六厘米,横二百七十八·六厘米。原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怀素六十三岁时所书。在传世墨迹中极珍贵,有一字一金之誉,故又名《千金帖》。此卷与早期的《自叙帖》风格迥异。脱去激奋狂放,而趋于古雅平淡。看似漫不经意,实则处处妙合法度。正如元代鲜于枢所言:“怀素守法,特多古意。”元代沈右评曰:“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
《雁塔圣教序记友臣慈寺圣教序记》为李世民所撰,褚遂良正书,序记由万文韶刻于石上,二石分别嵌于长安慈恩寺大雁塔左右,故名。此碑为褚遂良晚年杰作,字体清丽刚健,瘦硬有余。《唐禇遂良书雁塔圣教序记(修订版)/历代碑帖法书选》是分局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明拓本中治字未封口本影印。
此卷全称《淮安府浚路马湖记》,纸本行楷书,高二十九点三厘米,长六百零七点五厘米,为董其昌所书碑记,现藏故宫博物院。其内容记载万历年间黄淮泛滥,议论有关河防及疏浚路马湖以通漕运之事。碑末记此碑为魏应嘉篆额,徐标建,董其昌撰并书。 此帖虽未署年款,但不难看出是董氏参李北海之意写就,或为其晚年之作。通篇用笔精劲古拙,极少出锋,结字疏朗,不斤斤于点画,寓生秀于朴茂苍拙之中,自然洒脱,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化境。董其昌在《容台集》中自评:“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长短。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表现出其朴而秀、拙而自然的艺术追求。董氏将古人之姿融于己意,
印洒金龙凤纹,美观喜庆,呈现出中国风!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米芾经典碑帖中精心集字成唐诗一百首,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市场面广。集字古诗词图书为书法学习类常见推荐品种,市场面广。与同类书相比,本书中的集字作品面貌更完整,创作参考性更强,且本书中所收集的集字作品量更大,基本为定价相近的同类书的三至五倍。
读者通过这套书,不仅能够从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墨迹中有更深的书法认识,在古代书法中汲取营养,更能够深入体会古代名家书法的间架结构、用笔神韵,使硬笔、毛笔相互促进、相互借鉴,把古代碑帖变成硬笔学习的源泉。
读者通过这套书,不仅能够从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墨迹中有更深的书法认识,在古代书法中汲取营养,更能够深入体会古代名家书法的间架结构、用笔神韵,使硬笔、毛笔相互促进、相互借鉴,把古代碑帖变成硬笔学习的源泉。
溥心畬(一六—一九六三),满族,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书画兼善,书法尤精小楷,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金刚波若波罗蜜经》是溥儒应福建漳州籍寓台的佛教信士严笑棠之请,为严母吴太夫人祈福所书。一九四九年,收藏家严笑棠因战乱离家滞寓台湾,而母亲吴太夫人因年高留守漳州,从此母子相隔,竟成永诀。后逢严母吴太夫人七十大寿,遂请“渡海三家”之一的溥儒书金刚经全文,并作麻姑贺寿小画及书法长生经幢颂词,为母亲祈福。是册书于丙申年(一九五六),全文五千二百一十二字,工谨端正,一丝不苟,体现了书写者的虔诚心意,为其晚年力作。此作以柳体书写,整体给人以清瘦洒脱之感,笔画稍细而筋骨俱全。其中个别字之点画间
本书为中国古代篆书的书法楹联精选一百种。篆书楹联,不仅能反映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也能使读者在书法造诣上有所提高。 本书所收皆为篆书中的名家名对,艺术水准和文辞水平都有值得学习之处,不仅能反映我国深厚悠久的楹联文化,也能使书法学习者、爱好者,在优美的文辞中学习如何去安排篆书楹联的书写,如何去体会楹联的精神气质。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赵之谦.篆书铙歌册 篆书许氏说文叙》由赵宏主编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吴让之.篆书崔子玉座右铭 篆书圣教序》由赵宏主编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胡澍.篆书册 篆书弟子职》由赵宏主编
本书为中国古代隶书书法楹联精选一百种。隶书结体庄重,是我国书法中的重要书体之一,以隶书来书写对联,文辞深厚且卓有古意。本书严选从古至今知名书家的隶书对联,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使读者不仅在拟联时有所参照,也能借此思通古人,得到美的享受。隶书为我国书法中重要的书体,许多读者苦于在隶书练习中没有合适的行文内容作参照,或者有合适的内容,却不知如何去写成对联,本书正可在此方面对读者有所助益。此外,本书所选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面均有很好的体现,是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楹联艺术的弘扬和发展。
《汉祀三公山碑》由洪亮主编
《说文部首》,十四篇,540个部首,将小篆、古籀文结合,结体规矩整齐。古代称为字原,它统辖9353个小篆,每一部和部内字体大都在意义上共理相贯,掌握了部首的意义,是掌握古汉代字义执简驭繁途径。 《六书源流歌》,是古代文学家分析当时已有汉字形音义特点而整理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则,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的许慎在其《说文解字》序中提出:“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篆法入门》系清代沙青岩辑,1930年周钟麟校
《米芾行书集字名言二百句/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集字》从米芾流传下来的经典碑帖中精心集字成名言二百句,字体忠于原作,内容充满正能量。作者为知名书法家,他的精心集字为读者架起从临摹到创作的便捷桥梁。 《米芾行书集字名言二百句/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集字》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实用性很强。米芾的字不仅秀丽、潇洒,而且变化多样,艺术性强,向来是学书者趋之若鹜的学习对象,用他的字集成名言,学习者不仅能通过临摹来磨练自己的书法技巧,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启迪和智慧的熏陶,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