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汇集了从甲骨文开始至近代书家的各体书法单字5590个,入选书迹达70000余种,包括各种流派、各种变体,是中国历史书法名家精品的汇编。 本书在编纂中恪守实用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先立应收字表,再查所需之书迹,采用剪辑、复制、扫描、拍照后再版放大等办法进行搜集,务使表中之字一个不缺,力求字字四体俱全。在编辑体例上采用部首分类编排,加设汉字注音、繁简对照和汉语拼音索引,增强了其应用价值和实用功能。 作为一部供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经常使用的工具书,本书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不仅为书法学习提供优秀的范本,同时也为研究书法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书法技巧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行书大字典》收录3000多个现代汉语常用字作为字头,收录上起晋朝下至清末的历代书法家行书书例33000余个。 字头后附列相应的汉语拼音、繁体字、异体字以及简要释义。字头下汇集该字的名家行书书例,书例下方依次标注朝代、作者及出处。 全书采取横式排列,正文前有部首检字表,方便读者检索查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书法研习中的章法,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即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在进行书法作品创作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方能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本书按书法作品章法分类,全书共10类,展示数百件名家书法作品,内容涵盖古代至近现代书法家,其间还有部分当代有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佳作,配以高清图片,展示了条幅、中堂、横幅、对联、扇面、手札、题匾、条屏、册页等,并对章法形式进行阐述,充分展现了历代书法家在艺术创作和章法研究方面的精粹。
《监察法应用一本通》立足于司法实践,以司法流程为主线,遵循法律汇编的思路,从体例化、系统化、实用性的角度,借鉴《刑法应用一本通》的编排体例,将与监察法条文密切相关的法律文件进行分类整理,采取置换、分解、重述等手段,以监察法条文为经线,以其他与之相关的规范性法律法规文件为纬线,将监察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党内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进行重新整合,勾勒出了一幅崭新的监察法图谱。
《隋代墓志精粹·第2辑》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编
《朵云名家翰墨:陈巨来安持精舍印集》收录陈巨来印作近六百方,分“安持精舍印作”、“陈巨来自用印”、“七十以后印作”、“盍斋藏印选”四部分编排,是目前为止收陈巨来印作很多的印谱,其中不少作品为抢先发售公开出版,弥足珍贵。
本书通过图本比较和文献分析相结合,对欧阳询经典楷书的拓本作了相对深入的分析,也提出了有别于他人的学术观点,但仍然有诸多学术问题需要以后进一步研究。当然,研究欧阳询书法艺术,只对其作品的版本考证是不够的,应该在确定版本真伪的基础上对其书法艺术风格进行阐述,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读者真正理解欧阳询书法的艺术魅力,为学习欧阳询书法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学术参考,这才是今天研究欧阳询书法**实践指导价值的的地方。因此,本书有专门的章节解析欧阳询楷书的技法和风格特征,并对后世欧阳询楷书的临作也作了专门论述,在研究欧阳询隶书和行书时,也侧重于对其艺术风格的研究。此外,本书还对欧阳询书学思想作了简要的归纳总结,以便我们从书学思想和书法艺术两个层面理解欧阳询书法。
隋代墓志除了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外,还有着非常高的书法价值。隋代一统南北朝,下启唐代,处在这个过渡时期的书法也有着这时期独特的风貌。由于墓志保存相对完整,字迹清晰,对于书法欣赏与学习来说,都是非常好的资料。近数十年来,墓志出土日多,以陕西西安地区及河南洛阳地区为大宗,其他如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江苏等地亦均有出土。今自一百五十余种隋代墓志之中精选书法较精者八十种,辑为十册。墓志或以书法风格分类,或以家族分类。所有选用的墓志拓片均为精拓原件拍摄,先为墓志整拓图,次为墓志原大裁剪图,少数志盖特殊者亦排有原大图。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及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书法资料。本辑汇集了《隋代墓志精粹一:武德皇后阿史那氏墓志、王升墓志、乙弗明墓志、郑祁耶墓志、萧妙瑜墓志、张宪卿墓志、张振妻韦氏墓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而且位居“宋四家”之首。苏轼“尚意”的书法审美观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自然洒脱的书法风格,对当时和后世的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金文书法大系》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历时十年,对目前已知公私藏金文原拓进行全面普查、整理,以原色、原大高清图像、高清印刷技术呈现金文的千姿百态。第一辑首先推出一九四九年前出土青铜器的铭文拓本共计752件,按照金文时期发展及风格艺术多样性,分为商晚期、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春秋战国各一册。收录有陈介祺、吴大澂、端方等晚清金石名家所藏珍稀拓本,又有晚清周希丁、近代马子云等传拓名家手拓本,也有如毛公鼎、曶鼎、秦公簋等稀见、首见拓本。每册还将精选少量青铜器铭文实物图像与拓本对照置于册前,二者互为参照,可直观感受金文的独特韵味与笔画之美。该书集资料性、鉴赏性、实用性于一体,是古文字研究者、书法临习者案头推荐,是金文书法在当代传承与弘扬的又一力作。
《宋徽宗书法选》收录了宋徽宗的书法作品《草书千字文》《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帖》《牡丹诗帖》《夏日诗帖》《怪石诗帖》《闰中秋月诗帖》《棣棠花诗帖》《笋石诗帖》等,书画题跋作品有题李太白《上阳台帖》、题欧阳询《张翰帖》等。赵佶在书法上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瘦金体”。本书较全面地展示了宋徽宗赵佶在小、中、大楷及行书、草书方面的造诣,较好地再现了“瘦金体”的独特风格,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及临摹。书籍装帧为仿古籍线装,一函一册,印刷精美,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西泠印社印谱藏珍图书依托西泠印社大量的社藏印谱,选择优代表性的人物,遴选他们印中精品,分册出版,为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学习篆刻艺术的优良范本。本册西泠四家印谱包括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四位浙派篆刻大家的作品,共计400于方。丁敬钱塘人,文学家,金石学家,工诗善画,篆刻上追秦汉,对文彭,何震,苏宣等他家,兼收并蓄,博取所长,敢于创新,有自己独特风格,为浙派篆刻的始祖。蒋仁,工书法‘篆刻,诗文清雅脱俗。篆刻师法丁敬,古拙浑朴,苍劲婀娜,通六书,不失天趣,赵之谦评他的作品为西泠四家中的逸品。黄易,精华篆刻,金石学,山水笔墨清雅。篆刻早年取法丁敬,精研秦汉,能独出已意。丁敬评价他的作品将来能继我而起的一定是,小松也。奚冈,精华篆刻善书法,山水花卉清润超逸,得香广,南田法韵。篆刻初学浙’皖
闻一多先生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庄子》以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哲理,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宗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玄宗天宝元年追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这部著作的出现,标志着战国时代中国哲学和文学的优选成就。《庄子》一书空灵透脱,千百年来为之作注者难以枚举,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要想一一研读难乎其难,为了更加直观切实的契入庄子的精神世界,我们特地做了一番全新的尝试,精选明代中期文徵明的绘画为背景、王宠的小楷《南华真经内七篇》手书为骨架、明末高僧憨山大师的《庄子内篇注》为神理,多管齐下、互融,完成一部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庄子》珍藏本。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隶书横幅、隶书节临韩仁碑、隶书五言联、隶书七言联、隶书五言联、隶书横匾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而且位居“宋四家”之首。苏轼“尚意”的书法审美观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自然洒脱的书法风格,对当时和后世的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