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珺的突出成就不仅在楷法,而且流溢在她的行草书上。她学行草始终徘徊于魏晋唐宋之间。年轻时学《兰亭》,一临就是数十通,草书则醉心于黄山谷、智永、孙过庭、高闲、旭素、二王,行书则独钟情米芾。她临摹时力求于形似中笔法,每临一帖,几可乱真,但更可贵的是她并不以形似而自诩,而能遗貌取神,化裁增损,并由博返约,融会贯通,而白成一格,如蜂之采花,酿成其蜜,这正是她的聪明之处。她作行草时,解衣盘礴,如郢匠运斤,有一种磅礴万物、挥斥八极的气势和力量,其趣如水之兴澜,其体如珠之走盘,汩乎其来,沛然而不可止遏,既沉着又痛快,笔笔从腕力中析出,毫不凝滞,观其作品,使人于不可言传的意境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在章法布局上,她追求整体的精神团聚和局部的奇正错落、浓淡枯润、疏密虚实的统一,她的行草若流电激
《書法正傳》清馮武撰。武號简缘,常熟人,馮班之從子。班以書法名一時,武受其學。年八十一時,館于蘇州繆曰芑家,爲述此書,專論正書之法。首陳繹曾《翰林要訣》一卷,次周伯琦所傳《書法三昧》一卷,次李溥光《永字八法》一卷,以三家論書獨得微旨故也。其語意有未顯者,則武爲補注以明之。次明李淳所進《大字結構八十四法》一卷,次《纂言》三卷,則歴代書家之微論。次書家小傅、名迹源流各一卷,而以班所著《鈍吟書要》一卷終焉。每卷之中,武亦各爲附論,時有精語。蓋武于書學,頗有淵源耳。
“中国书法培训教程”系列图书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书法名家精心编写的一套通俗、实用、由浅人深的入门级教科书。它适合各中、小学的教学使用,也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入门向导。自2004年出版以来,本系列丛书广受好评,已成为学习书法的图书。针对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需求,我社决定进行再版,同时将继续巩固和拓展这一系列,打造其成为书法教学的品牌。《中国书法培训教程·楷书教程:褚遂良解析》是学习褚体书法的范本之一,本册图书从实用性出发,注重基础学习,以《雁塔圣教序》为解析对象,选取名家拓本为蓝本,经过筛选、归类及特殊的技术处理,保持碑拓风貌,并配以米字格,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并掌握字形结构及笔画定位。为了配合书法培训教学和初学者自学,在编排结构上,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各章节中的范字用笔特点、结字规律、章法
本书以常用著名原刻墨迹为选题,采用原碑原帖带译文的方式,方便于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起推出了“中国古代书家小楷精选系列”,几年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一致好评,成为了书法碑帖市场中异军突起的一套拳头产品。目前,本系列已拥有35个品种,精选魏晋至清各代名手的小楷书迹,不仅关注名迹,更发掘佳作,系统地进行整合。本系列图书设计典雅,精印呈现,手感颇佳,又不失书卷之气,让读者从中能体味到不同书家小楷结体运笔之丰神,展示了小楷运用灵活、结体空灵、章法有致的书艺效果,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与临习不可多得的一套小楷字帖。
帖是书法的临摹范本,其中堪称称精华的书法大家的古帖,历来倍受学书者推崇。那么是否可以对古帖的文字内容和书写形成作一番改良,在保持其古风古韵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思想内涵呢,本帖编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基本构思和具体做法是,首先从书法大家的古帖中选取相应的字,组合成成语的内容,然后再对成语进行释义,将其编纂成具有成语词典性质的临摹范本。由于对古帖经过重新组合,赋予了新的生命,使用范围大大拓展。本帖的成语用字均取自颜真卿的《勤礼碑》,保持了统一和谐的书法风格。本帖的版面设计既保留了竖写和右起横写的传统书写形成,又增添了左起横写的现代书写形式,能够满足学书者不同的书写需求。这本富有创意的《成语颜真卿帖》,相信能在临摹习字、学习成语等方面的学书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楹联书法作品,是明代中后期的作品。即使有一些明人的楹联作品,如沈周、文征明、祝允明的,往往是后人把残破的条幅或中堂割开拼集而成。历代所集录出版的关于楹联书法的书籍中,数量最多、艺术水平较高的大都是清代书法家的作品,乃是历代楹联书法的精华所在。???楹联艺术到了现近代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像于右任、沈尹默、李叔同、胡小石、张宗祥、赵叔孺、杨守敬等许多以撰写楹联书法著名的大家。他们继承了明清楹联书家的传统,又丰富了楹联的艺术表现。当代书坛,楹联书法更加受到书法家的青睐,成为当今书艺创作极重要的形式,篆隶行草皆适宜用对联的形式来表现。历届全国书法大展获奖及入选作品中,楹联的比例相当大,选拔和出现了不少楹联书法精品。当代书法家的楹联作品更加注重作品的个性化、趣味化
该书以字帖的形式,全面介绍了王羲之草书诀。
《华山庙碑》,全称为《汉西岳华山庙碑》,简称《华山碑》,也称《延熹华岳碑》东汉石刻。东汉延熹八年(165)立。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震。碑文22行,每行38字。碑额篆书“西岳华山庙碑”。因原石被毁,传世只有四种拓本,即“长垣本”、“华阴本”(即“关中本”)、“四明本”、“李文田本”(或曰“玲珑山馆本”)。“长垣本”为河北长垣王文荪藏,现已流入日本,“关中本”是明陕西东云驹藏,又归华阴人王宏撰,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四明本”是四明(今宁波)丰道生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李文田本”是清初马曰璐、马曰琯兄弟藏,后归李文田,此本今在香港中文。“四明本”纵175厘米,横84.8厘米。西岳华山庙碑碑书历受称颂,篆书碑额丽婉多姿,隶书碑文笔划丰润,变化多端,奇妙精绝,为汉碑佳品。
历来从事书法艺术者,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池作业,藉以奠定基础,从而循序渐进,方能探骊得珠,收事半功倍之效,这早已成为公认的不刊之论。
谢无量(1884—1963),原名蒙,号希范,字无量。1884年6月28日出生于四川乐至县官宦家,1901年入上海南洋公学。1903年至1904年去日本学习,1906年担任《京报》主笔。1909年聘为四川存古学堂监督,同年10月在四川咨议局撰《国会请愿书》。1912年赴上海为中华书局编书,“五四”运动期间著述有《马致远与罗贯中》、《楚辞新论》、《古代政治思想》。三书为孙中山所赞赏。1924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特务秘书。1926年至1927年转任南京、上海中国公学教授。1930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37年在香港卖字为生。1940年任四川中文系主任,常与老友马一浮诗歌唱和。1949年应熊克武之邀任中国公学文学院院长。解放后任四川博物馆馆长,四川文史馆研究员。1960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1963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一生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佛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