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书法师承极其广泛,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取法李邕。正如明代宋濂言: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中年学锺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则称:『文敏书多从二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他模拟古法力求毕肖,尤倾心于二王,虞集说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锺繇,在继承传统上刻苦用功。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突出表现在楷、行书方面,对元人和后世均产生极大影响。 在赵孟頫书法诸体之中,小楷作品推崇备至,同时代的大书法家鲜于枢评为『子昂篆、隶、正、行、草俱为当代一,小楷又为子昂书 』。倪云林亦
本書以漢代簡牘中除規範隸書外所有草書材料爲研究對象,對漢簡草書的文字特點、書寫情況、釋文整理等進行全面考察研究,尤其注意相關文字的考釋整理。 全書共分上下雨編及附録三部分。上編對漢簡草字的構形、同形、形近、誤字、書寫現象、文字考釋等問題深入討論。下編爲漢簡草字彙編,這是目前材料 、釋字相對準確、字形 豐富的漢代簡牘草字彙集。附録是漢簡釋文校注與專題文章。 通過本書研究整理,共發現和解決漢簡釋文中300多處錯誤,並且建立了 的漢簡草字彙編。
本书是对自2014年以来编写出版的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系列教材的整合,主要面向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非书法专业学生,因此重视书法教学基础,以传统书法形势为主,注重艺术形式的运用。这不仅是对中国美术学院传统书画教研教材进行补充,同时《书法基础》所面向的群体要 广,旨在通过这一教材,使对书法有学习兴趣的初学者上手习作起引导作用。 此书 部分为书法简史。它以时间为序梳理历代重要书家及其作品,以期各位同学在习字之前对中国书法史有一个简要的认识,在学习同时代或前代的一些书家书作时,往往需要在前代或同代名家作品中找传承关系,因此在开篇对书法史的学习整理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部分为技法分析,技法分析分两大块内容:一是书写基本工具的介绍。中国书法以笔蘸墨,以线构字,从使用工具和方法来讲,
基本信息: 书名:八大山人书法集 规格:铜版纸彩印全二卷 定价:380元 出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本书从书写者、书写方式、工具材料、笔法、书体、书风等方面,对中古时期书迹及其演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考察,揭示了中古时期书法的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古时期书写者、书写方式、工具材料与笔法演变、书体、书风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书充分利用汉晋简牍、残纸等原始书迹和铭石书迹,结合史料文献,从墨迹、铭刻两大书迹体系出发,对体现时代特征的代表性书迹,以专题的形式深入探讨,明辨书法之变的特征和根源,以期推进中古书法史研究。
趟孟頫在《蘭亭十三跋》中說:日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古人由于交通、通信、印刷等的相對落後,一件書法佳構能真正睹其真容,置諸案頭供臨習的機會并不是人人都有。至如《淳化閣帖》那樣的彙刻帖,也多是『分賜大臣』,到元代趟孟頫時,已是一套難求了。趟孟頫之言,已足見欲得佳碑帖敷行之不易。現代印刷技術空前發達,其印製法帖逼直《之程度,遠過古人雙鈎填墨及彙刻。而且,基于原碑帖的放大與縮小,更可全方位地展現書作的精神風采。這是極方便于書法的學習的。鑒于此,我們選编了一套放大本法帖。首輯、第二輯中包括《大盂鼎銘文》、《散氏盤銘文》、《毛公鼎銘文》、《虢季子白盤銘文》、《張玄墓志》、《崔敬邕墓志》、《張芝冠軍等五帖》、《鍾繇薦季直表》、《宣示表》、《王羲之傳本墨迹》、《王義之伏想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 部分主要讨论清代帖学、碑学的交替与金石学在广东的发展。作者对广东书坛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提出十八世纪在中国兴起碑学书风及金石学,与帖学支持者抗衡,表面上是书风剧变,实际却是上述一系列因素诱发的结果。第二部分是法帖版本学。对法帖版本的考述应属中国传统的学问,但近来随着书法逐渐退去其实用价值,对法帖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式微,在这一部分,作者着重对弗利尔美术馆所藏《淳化阁帖》以及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等法帖作了细致的考证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