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智永,山阴永欣寺僧,名法极,人称 永禅师 ,陈、隋间名书家,东晋王羲之七世孙。他初从萧子云学书,后继承祖法,精勤书艺,相传曾书写 真草千字文 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其传世 真草千字文 有墨迹本与刻本两种,墨迹本现已流入日本国,系纸本、册装,每面四行,行十字。长期以来,这件墨迹倍受推崇,有人评说: 真则圆劲古雅,草则丰美匀适。 还有人评说 笔势飘动隽逸,结字雄放瑰奇。
《曹全碑》刻工精良,虽不免风损,字形轮廓及笔画起讫仍很清晰,原貌可鉴。横密纵疏,字距大于行距,透露出楷承隶变的信息。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南北朝时期(公元四二〇 五八九),大部分时间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南则宋、齐、梁、陈;北则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因地域、风尚、习俗之异,书亦分南北二派。南派则沿袭二王之风范,长于启牍;北朝之书,以魏为典型,《张猛龙碑》享名盛。《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无撰书人姓名。北魏正光三年(五二二)正月立。今在山东曲阜孔庙。正书。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阴十二列,列七行,有阴额,第二列二十行,第三列十一行,第四列二十一行,第五列十四行,第六、七列,各二十一行,第八列十行,第九列二行,第十列三行,第十一列四行,第士一列二十二行。额正书阴文『魏鲁君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列为『精品上』,并谓『《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为正体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亦称《汉鲁相请置百石卒史碑》、《孔穌碑》。碑在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西。东汉水兴元年(一五三)立。隶书。十八行,行四十字。清方朔跋此碑云:『《乙瑛》立于永兴元年。在三碑(《韩敕》、《史晨》)为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王箬林太史谓雄古;翁方纲谓此碑书法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可师法者,不虚也。』何绍基跋此碑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隶穆之气自在。』《分隶偶成》云:『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近人郑 每喜临之。』杨守敬《平碑记》云:『是碑隶法实佳,翁覃溪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诚非溢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史惟则、梁昇卿诸人未民秀不从此出,或以比《礼器》,则过誉矣。』原石文内『瑛』字凡三见
赵孟頫(一二五男~一三二二),字子昂,晚号松雪道人,元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官至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为元一代书画大家,书法各体兼工,秀丽道润,世称 赵体 ,于后世影响极大。明王世贞评其书云:一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之无敌。 《妙严寺记》全称《湖州妙严寺记》,楷书,纸本。纵三十五点三厘米,横三百六十二点八厘米,《式古堂书画汇考》等著录。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此帖约书于至大二、三年间,即二二○九至二三○年间,赵孟頫当时应是五十六七岁。此帖为赵孟頫盛年之作,亦是其楷书代表作,其书法结体端庄秀丽,行笔流利雅畅、点画精妙圆润,于庄严规整中见潇洒俊逸,具有极高艺术水平。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的《中国书法宝库:赵孟頫妙严寺记》是楷书学习的好范本之一。
《张迁碑》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刻于东汉中平三年(一八六),地处山东东平州学(今山东东平县)。明代出土。因出土时间较晚,故保存完好,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此碑乃张迁故里韦荫等为表扬张迁的功勋而刻立,碑文记载了张迁政绩和对张迁的追念。碑身高九尺五寸,宽三尺二寸,共十五行,满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此碑用笔以方笔为主,在诸汉碑中别具一格。其结体也是以方正为主,笔势内敛,笔力沉着。体势古拙而富有奇趣。碑额十二字,屈曲填满,字体介于篆隶之间,似汉印缪篆不多见。此碑风貌开楷书先河,后人多有评述,康有为评此碑: 《张迁表颂》其笔画直可置今真楷中。 清杨守敬评: 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
此书为“名家批注本”系列之一,约请当今书法名家对经典碑帖进行赏析评注,旨在为广大书法创作者及研习者提供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也为碑帖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蜀素帖》《苕溪诗帖》为米芾行书代表作,加之名家批注必将有益于读者对此碑的解读和学习。
此书为“名家批注本”系列之一,约请当今书法名家对经典碑帖进行赏析评注,旨在为广大书法创作者及研习者提供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也为碑帖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颜真卿《祭侄文稿》《争座位帖》为颜真卿行书代表作,加之名家批注必将有益于读者对此碑的解读和学习。
欧阳询(五五七-六四一),唐代书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太子率更令,封渤海男。幼孤,陈中书令江总收养人,教以书记,聪悟绝人,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家。尤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烦齐名,影响深远。 《九成宫碑》全称《九成宫醴泉铭》,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六年(六三二)四月刻。在陕西麟游县。正书。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碑左侧刻有宋元丰间(一○七八-一○八五)各家题字;右侧刻有宋绍圣问(一○九四-一○九八)及明正德问(一五○六-一五二一)、嘉靖间(一五三一-一五六六)各家题名。此碑书法法度森严、浑穆高简,无丝毫媚态,险劲而出以平淡,为欧阳询代表作。明赵崡《石墨镌华》推此为正书一。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的《欧阳询九成宫碑/中
刘天琪主编的《吴让之篆书吴均帖宋武帝与臧焘敕》选录吴让之《篆书吴均帖》、《宋武帝与臧焘敕》两则经典篆书作品。 《吴均与朱元思书帖》为四条屏,其艺术特色是表现在多方面的。在用笔上,此帖方圆兼施,一任自然。收笔处往往驻笔迅收,因而竖和弧等笔画的末端多尖锐出锋,精神显露。结构上,此帖上密下疏,内紧外松,字形修长,潇洒大方,体态多强调动荡之势,颇有“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的飘逸之感。与用笔和结构相呼应,此帖在用墨上也较自由。吴让之所书小篆《宋武帝与臧焘敕》,用笔浑融清健,篆法方圆相参,体势展蹙修长,显示出书家独特的艺术风貌,深得汉篆遗法,有“吴带当风”之妙。
柳公权生于唐大历十三年(七七八),卒于唐咸通六年(八六五)。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生平留心经术,尤精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子》等。元和初年二十九岁时即擢进士第,至文宗时迁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并经常与文宗讨论书法。柳公权初学王羲之书,又遍阅当代笔法,增损取舍,而自成一家。他曾学颜真卿的楷书,但他将颜字丰肥的笔画改变成清劲挺拔的笔画,正如苏轼所谓: 柳少师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品,全称《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裴休撰,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字。唐会昌元年(八四一)十二月立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该碑书刻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