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44岁所书。应该说是我们看到得较早的颜氏书法。现藏西安碑林,碑文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总二千余字,碑高七尺九寸,广四尺二寸,徐浩隶书碑额,岑勋撰文。此碑石颜体书法的一部分,学习颜体书法如从此碑文入手,有很多优点。
《长安金石研究丛书》包括《另眼看古书》《碑拓赏鉴》《金文小考》《汉字的韵味》四部著作。《另眼看古书》是引导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阅读传统古籍;《碑拓赏鉴》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欣赏在全国甚为少见;《金文小考》有不少文字都是作者次考出,这为临习金文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汉字的韵味》展现了汉代文字艺术变化的美感。这四部书所涉及内容,能为广大读者与专业研究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艺术之美与文献资料。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西周·金文六种》主要收集了经典碑帖,依据原碑帖彩色放大的形式,呈现于读者。《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西周·金文六种》放大后有利于书写者临摹,研究及欣赏。
王羲之(三三六一,一作三二一三七九),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原籍琅蚜(今属山东临沂),后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其书早年从卫夫人学,后于父旷处见前代名迹,遂改初学,博取众长。草书法张芝,正书学钟繇,后又遍习蔡邕、梁鹄、张昶等书,精研体势,增损古法,一变汉、魏朴质书风,成妍美流便之体。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二王”。于我国书法艺术史上具有继往开来之功,贡献甚大,后人以“书圣”誉之。其书法艺术对日本书坛亦有很大影响。所书作品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奉橘帖》《丧乱帖移》《上虞帖》等。《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为“天下行书”。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五三)三月三日,
《景君铭》全称《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东汉汉安二年《公元一四三年》八月立。碑在山东济宁。隶书。碑阳十七行,行二十三字;碑阴四列,除第四列为二行外,其余各列为十八行;末纪文二长行,行四十二字。额阳文篆书二行十二字。 《景君铭》书法气势磅礴,多有篆箝笔意,且字形竖长,为汉碑中之罕见者。明王世贞评其书:“隶法故自古雅”。康有为《广芸舟双楫》云:“古气磅礴,曳脚多用籀笔,与《天发神谶》相似”。
《欧阳通道因碑》内容简介:欧阳通,字通师,欧阳询之子。生年不详,卒于武周天授二年(69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官中书舍人。武周垂拱年间(685-688)官至殿中监,进爵为渤海县子。天授元年(690)任夏官尚书。天授二年(691)任司隶卿、判纳言事,加宰相之列。与其父仕途坎坷不同,欧阳通受天子宠信,仕途一帆风顺,位极人臣。故窦臮《述书赋》称:“父掌邦礼,子居庙堂。随运变化,为龙为光。”欧阳通居宰相之位仅月余,因反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开罪武氏一族,被人以谋反罪诬告,旋斩于市。唐睿宗时,获平反,追复官爵,以礼改葬。欧阳通系欧阳询八旬左右所生,乃父辞世时,通尚年幼,由母徐氏抚养长大。其为人至孝,在母亲去世后,朝廷不许其服丧的情况下,悲痛未已,“入朝徒跣,非公事不语,还家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