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其起源要上溯至殷周际,到北宋米蒂开始,文人自篆自刻,印章成为一门艺术。沙孟海编著的《印学史》结合印章图例三百三十八颗,介绍印章的产生发展变迁,及几千年历史中**的印学派别、印学名家、及印学名作。对印章、篆刻、艺术史爱好者有很大的帮助。
《古玺精选:先秦》内容包括商代鉨印,春秋鉨印,官铢,战国秦系官鉨,战国晋系官鉨,战国燕系官鉨,战国齐系官鉨,战国楚系官鉨,其他地域官鉨,私鉨,姓名印,复姓印等等。
本书从近三千部印谱的几十万方玺印中去粗取精,经多次筛选,精选出印章305方,其中上古玺印104钮,明清以来流派印章201钮。全书以篆刻艺术发展为纵线,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品佳作连缀起。同时,又对每方印章的时代演进、艺风嬗变、文化背景、创作理念,以及配篆、章法、运刀和风貌追求等,都力求剖析得言之有物,使之兼具典型性和完备性,既可赏析研读又可作为学习临摹的范本。
《篆刻常用反字字典》收入楷书繁体字头六千零五十字,按篆体重文计算约三万四千多字。篆体中分列小篆、摹印、简文、玺文、金文、甲骨等字体。《篆刻常用反字字典》编写过程中,引用、参照的书籍有《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印文字征》、《汉印分韵合编》《简牍帛书字典》、《战国楚简文字编》、《古玺文献》、《古玺汇编》、《古陶字汇》、《古文字编》、《金文编》、《甲骨文编》《中国篆刻大字典》等。
《吴昌硕篆刻精选》精心选择了部分吴昌硕的篆刻文字供大家欣赏和研习。晚清时期,很多著名篆刻家登陆印坛,使篆刻艺术继秦汉之后再度出现了鼎盛时期。以书画同时著称的吴昌硕就是这一时期的影响*的篆刻家之一。吴昌硕从事篆刻艺术约有60年之久,作品风格也几经流变,终于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吴昌硕早期的作品以师法前辈名家为主,他曾一度喜好以切刀法表现 涩 、 拙 的浙派篆刻,不久又取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以次得以邓石如印文圆润遒劲的特点;吴让之用刀明快淋漓之长处;赵之谦布局疏密之窍门,例如他31岁至35岁所作的《骑虾人》、《武陵人》、《喜陶之印》等印,都是很好的见证。
《石鼓文楹联三百例》为书法家沈继良以石鼓文进行楹联创作的书法作品集,分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乃至十二言联。联语多为诗词名句,丰富多彩,文书皆美,歌颂美好生活、读书之乐、艺术之趣等,以石鼓文的用笔之法,在迟疾变化中,表现出苍茫之意,线条浑厚而华滋。结体得石鼓文的气势,然更见修长,其中又可见邓石如的通达与吴让之的婀娜,字法章法上看,一字之中、一行之中,乃至一篇之中,均见其疏密安排的苦心孤诣,表现出自己的思考与探索,更体现出当代审美意识对他的影响。师法石鼓文,不管是对静稳健的风格,还是对激越张扬的个性,均有很好的补益功效。
篆刻,是以文字为主要内容,通过作者对字法、章法、刀法的不同处理手段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不同时代特征、不同风格的艺术品。《篆刻技法(修订本)/西泠印社美术技法丛书》为适应美术院校教学的需要,以及业余篆刻爱好者学习的需求,根据历代名家的论述和创作,结合作者刘江在实践中的体会,汇编而成的一本有关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的理论书。以简明的文字和较多的图例,说明篆刻学习的过程,揭示了篆刻艺术由“理”及“法”,由“学法”到“知法”到“变化”再到“自成家法”的发展规律,便于初学者理解与掌握。图例选自历代名家印蜕,可供初学者临摹。
《中国历代篆刻精选必临系列》共分十一册,按照时间及人物风格进行分类。清代以前的作品按照断代的方式划册,该类分为先秦、秦~西汉、东汉~南北朝、元明时期四册;清代以后按照篆刻名家的风格以及师承关系进行分类划册,该类分为《丁敬 蒋仁卷》、《陈鸿寿 赵之琛卷》、《邓石如 吴让之卷》等七册。本套丛书对印章作品进行严格甄选,主要从印章内容、刻制技法及工艺、印章对后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把关,挑选出适合篆刻初学者学习、临摹的作品,每册收录作品约300方印,全套丛书共计收录印章约3300余方。每方印章配简体释文,便于读者理解印面含义;同时在释文中标注出繁体字、异体字及通假字,以便读者对照印面文字进行临摹。本套丛书在编排上采用正印、反印对照的形式排版,便于读者对照反印临摹,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 由浩瀚文化
王福庵(1880~1960),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年五十居上海。精篆刻,是。书法工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本书集王福庵毕生印作精品近500方,印制精良,释文清晰完整,是学习、研究王福庵细朱文印风的推荐图书。
《中国历代篆刻精选必临系列》共分十一册,按照时间及人物风格进行分类。清代以前的作品按照断代的方式划册,该类分为先秦、秦~西汉、东汉~南北朝、元明时期四册;清代以后按照篆刻名家的风格以及师承关系进行分类划册,该类分为《丁敬 蒋仁卷》、《陈鸿寿 赵之琛卷》、《邓石如 吴让之卷》等七册。本套丛书对印章作品进行严格甄选,主要从印章内容、刻制技法及工艺、印章对后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把关,挑选出适合篆刻初学者学习、临摹的作品,每册收录作品约300方印,全套丛书共计收录印章约3300余方。每方印章配简体释文,便于读者理解印面含义;同时在释文中标注出繁体字、异体字及通假字,以便读者对照印面文字进行临摹。本套丛书在编排上采用正印、反印对照的形式排版,便于读者对照反印临摹,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 由浩瀚文化
《中国篆刻聚珍第三辑》是“中国篆刻聚珍”系列丛书里的最后一辑,共包含六种,即《楷书印》《封泥》《图形印》《鸟虫印》《玉印》《瓷印》,主要收集以专题印为题材的印章,汇编成书。所选印章皆是该专题范围内的经典作品,读者据此可以了解该专题范围内印章的大致情况,同时也可以作为学习的范本来使用。整个《中国篆刻聚珍》丛书定位于篆刻学习临摹,创作借鉴、印史研究和教学参考,满足篆刻爱好者、创作者临摹鉴赏和教学研究之需,成为学习、了解、研究印史的合理范本。
闲章指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从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除刻吉语外,还常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专门从事篆刻与书画的艺术家,一般都有许多印章。这许多印章,除姓名、字号用章外,其余印章,在印学上都统称为“闲章”。篆刻艺术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充分发扬光大。本书从篆刻艺术中的“闲章”这一门类入手,选取了历代较有特色的闲章三百方而汇为一编,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传统篆刻颇有帮助,故无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全书选取精严,所辑录印章皆颇具当时的时代特色,既方便人们了解篆刻技法,又能使读者感受到各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所选各印章皆配有翻转图案,方便临习;且编制有索引,方便查找。总之,全书整体框架合理,印面图像清晰完整,具有较高的篆刻研习价值。
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编著的《秦印三百品》精选秦印三百方,内容编排合理,释文准确,另外附录有历代名家关于秦印的精彩评论和检字表,对读者了解秦印的发展和特征,以及检索核查等,都提供了便利。秦印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
《篆刻入门》为民国时期孔云白所撰。 孔氏以自身篆刻创作实践为基础,并向近代篆刻大家方介堪先生请益,参考方先生授课讲义,最终编成《篆刻入门》一书。《篆刻入门/篆刻小丛书》在前人著述的基础上,以历史源流的梳理和具体专题的分析为维度,分别从识印、别篆、篆印、用刀、击边与具款、名家派别、印论、印质印钮与用具等方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篆刻学习的方法、技巧,以及篆刻的其他知识。论述简明扼要,插图详尽丰富,既足资有一定水平的篆刻研习者参考,又可为刚入门的篆刻爱好者了解篆刻艺术指明门径。 《篆刻入门》一书早于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石印出版。 本次出版即以该石印本为底本,加以点校整理排印出版,并对原书中个别文字错讹作了纠正,对一些漫漶不清的印章图版予以替换,其余尽量保留了原貌。
《十钟山房印举》,清陈介祺辑。所收皆六朝前玺印。此书开集各家藏印于一谱之先河,择印精良,汇印一万零二百八十四万,为集古印谱之空前巨著。惜其卷帙浩繁,读学不易。今据朵云轩所藏光绪九年本,精选有代表性、艺术性者两千纽,增补释文,重谋版面,成《十钟山房印举选》,以飨读者。
印章因多用篆文刻成,故称篆刻。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全套21卷,收入了自先秦至明清印章近三万方,本册收录了自明代时期拥有代表性的官印近千方,入选的拓本皆为后世收藏家之原拓、精拓。是研究中国文字发展演变和篆刻的兴衰传承以及篆刻书法篆刻爱好者学习临刻的宝贵资料。将会取得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