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中总有些字由于时间战乱等客观原因风化,使字迹不清破损,《褚遂良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为读者恢复还原一些破损不清的常用字,增加读者对原碑的认识。用原碑和放大字对应的形式编排,放大字以挑选当页常用字和具有代表性的字为主,使读者在欣赏原碑的同时,能更了解其间的细节。这样的编排使读者对原碑和放大有更直观的认识。
本书收集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品,包括《自叙帖》、《食鱼帖》、《圣母帖》、《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四十二章经》等。全书以图片的形式对怀素的书作进行最直观的展示,为读者了解怀素书法特点、临摹怀素作品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范本。
《中国历代名家原帖经典(清代书法卷)》中的选取的名家原帖包括:朱耷的河上花图卷、书画册;郑燮的六分半书论兰亭序、节临怀素自叙帖、重修城隍庙碑记、行书论书;何绍基的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册、隶书轴、篆书四屏;李叔同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册页、格言四屏、佛说五大施经四屏、金刚经偈轴等。
《历代名家书心经:于右任》是佛学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在中国历代士大夫阶层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历代名家书心经:于右任》收集书法名家于右任所书心经,有助于提高当代书写者的书写水平。
编者从历代最有名,代表性的丛帖《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大观帖》《群玉堂帖》《绛帖》《忠义堂帖》《郁孤台法帖》《三希堂法帖》等中精选出最有名望的书法大师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名家的法帖。原色精印,装帧典雅,释文,是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经典范本。
《怀素书王献之传》称《论书帖》,出自《墨绿堂藏真》丛帖第壹卷。此丛帖为清代蔡世松辑,钱祝三刻。蔡世松字友石,号听涛,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进士,官顺天府尹、太仆寺少卿。翰墨精妙,尝辑名人墨迹,镌此丛帖。跋曰:『停云馆刻怀素草书《千文》,贞元十五年(七九九)书,年六十三。平淡天真,迥异少壮之作,真迹绢本,近在六舟僧处余曾见之。此卷款题「贞元改元」,素师时年四十九,纵恣离奇,正是务追险绝之候,《清河书画舫》载韩存良家有怀素《论书卷》,今宗伯及青甫印记具存,当即此本也。
编者从历代最有名,代表性的丛帖《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大观帖》《群玉堂帖》《绛帖》《忠义堂帖》《郁孤台法帖》《三希堂法帖》等中精选出最有名望的书法大师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名家的法帖。原色精印,装帧典雅,释文,是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经典范本。
走入齐白石那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定将发现,除绘画外,他的书法,篆刻亦如艺术王冠上的另一颗宝石,是那样熠熠闪光,是那么令人注目。齐白石不是孤立地去专门从事书法篆刻艺术,而是既从内求,亦从外求。他的印章意境来源于诗,刀法来源于书法,章法来源于绘画,诗、书、画、印一道共同提高发展。内容、形式、表现手法固然各不相同,但他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都基于同一个母因——他的思想、生活、修养、艺术追求。其书艺印艺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一笔一刀的偶然,这与他艰辛的生活历程,聪颖过人的悟性、深厚的学养、现代意识的觉醒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等密不可分。本书就是一本研究、展现齐白石书印之美的精品图书。
翁志飞编写的《王羲之兰亭序》对《兰亭序》虞世南摹本进行逐行逐字讲解和分析,并配合技法进行演示,生动形象,较以往出版过的图书更具使用性和学习性。该书所选虞世南摹本,其点化遒丽不凡,筋力稍宽,但笔划多有明显勾笔、填凑,描补痕迹,据考证此本当属唐代辗转翻摹之古本,亦称之为虞世南摹本。另外两临本为开皇定武兰亭序拓本和翁志飞临本,利用丰富资料,比对观察,可使读者更为全面的学习和了解《兰亭序》。
本书收集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品,包括《自叙帖》、《食鱼帖》、《圣母帖》、《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四十二章经》等。全书以图片的形式对怀素的书作进行最直观的展示,为读者了解怀素书法特点、临摹怀素作品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范本。
《中国历代法帖名品:大观太清楼帖(第5卷)》介绍了宋大观初,徽宗赵佶因太宗诗所刻《淳化秘阁法帖》年久板已皴裂,不能复拓,兼以原帖标题多误,有的摹勒失真,诏出墨迹更定汇次,命蔡京书签及卷首尾题记,重摹勒石镌刻。帖刻于大观三年(公元一一○九年),遂称为《大观帖》,石刻置太清楼下,又称为《太清楼帖》。《中国历代法帖名品:大观太清楼帖(第5卷)》是据宋内府所藏墨迹钩摹,改正《淳化阁帖》不少廖误,且摹勒谨严,镌刻精工,故为世所重,讑者以为超过《淳化阁帖》。
《杨凝式 韭花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疏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韭花帖》,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米芾尺牍》为历代名家尺牍精粹中的一本,收录了米芾部分代表性尺牍作品,附释文及综述文章、历代集评。编者姜宝平精选底本,并充分利用现代高度发展的印刷技术,精心校核,原色印刷,这更有益于临习者更准确地体会与欣赏,以获得学习的门径。
历代书家学颜者多,然学颜者多拘泥于体,不知从圆劲笔法中悟其神骨,学而能化者少。清代以来,学颜而善化者,何子贞当为 。《争座位帖》为颜真卿严正告诫郭英义之信稿,通篇用笔如其人,刚劲耿直。在此不作赘述。何绍基临颜真卿行书当以临《争座位帖》为 夥,此册便是其一。是册每纸纵三十七厘米,横二十四点五厘米,计四十页。此册虽为临作,然何绍基之临,师古而不泥古,临作用笔多存己意。玩其笔墨,用笔圆劲遒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笔势如行云流水,纤细处似绵里藏针。是册自民国以来屡见出版,今以原作为底本,原色原大印刷,以飨同好。
《欧阳询楷书全集临本(修订版)》旨在为学习欧体楷书提供一个较清楚的范本,不重称《虞恭公碑》或《温彦博碑》,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考证其真伪,将国内外有关欧阳询楷书碑刻出版物尽量收六三七年)十一月立,岑文本撰,欧阳询八十一岁时书。
历代书家学颜者多,然学颜者多拘泥于体,不知从圆劲笔法中悟其神骨,学而能化者少。清代以来,学颜而善化者,何子贞当为 。《争座位帖》为颜真卿严正告诫郭英义之信稿,通篇用笔如其人,刚劲耿直。在此不作赘述。何绍基临颜真卿行书当以临《争座位帖》为 夥,此册便是其一。是册每纸纵三十七厘米,横二十四点五厘米,计四十页。此册虽为临作,然何绍基之临,师古而不泥古,临作用笔多存己意。玩其笔墨,用笔圆劲遒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笔势如行云流水,纤细处似绵里藏针。是册自民国以来屡见出版,今以原作为底本,原色原大印刷,以飨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