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称作“圣人”。一部《论语》道尽人生百态,思想穿透千年,其文约意丰的言辞语句,蕴含着鲜活的中国智慧和包罗万象的人世道理,可助人修身、为学、齐家、治国。这《论语》一共20篇约500章,每天只需读懂、 读透一两章,一年便可读完整部《论语》,用每日一读的简约方式,享受 硬核的中华文粹,建立终身学习的思维模式。 本书一大特色是把书法和《论语》有机结合, 书法家、中国书协 孙晓云女士用精致小楷抄写整部《论语》,力求把枯涩的文字变为书香墨趣,这本书饱含着她独特的艺术情思,通过书法墨迹传颂出国学的精髓,传统的要义。同时由府建明教授对原典原文斟词酌句且饶有趣味地进行了细致、简明的解读,既可以帮助初涉古文的学生翻译古文,也为深入阅读提供知识性的注解和引导。这部《日读论语》是一部极为独特的“国学书法
《中国书法全集》是2005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刘正成主编。 该书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总计一百卷。 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二、书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着、附录、补遗四编。 本册为《中国书法全集(24孙过庭张旭怀素)(精) 》,主要内容包括书家画像、原色法帖或原色作品选页、书家评传和专论、作品图版、作品考释、书家书论选注、书家年表、书家行踪示意图、主要引用参考书目、图版目录。
《王羲之书三种》讲述《草诀百韵歌》是我国古代一本重要的草书入门教科书。《王羲之书三种》作者把草书的主要部首、用法及部首间的区别,编写为五言一句的俳律韵文,其中一些是讲究平仄和对仗的联句,便于记忆及诵读。《王羲之书三种》准确地说明了草书结体和行笔的某些规律。
朱省斋是一个学者型的鉴藏家和书画商人,他先后撰写和出版了五本有关书画鉴赏方面的书籍:《省斋读画记》、《海外所见中国名画录》、《画人画事》、《艺苑谈往》和《书画随笔》。由于朱省斋曾出任过国民政府的高官,又曾主编过著名的文史杂志《古今》。加之他又是出生于书画世家,精于鉴赏,所以他在当时的香港收藏界中颇具人脉渊源,也与大陆文物机构和日、美公私藏家关系甚密,他因此见证了许多中国书画名迹的流转海外或回归大陆的经过。本书即是对其著述的汇集整理,并在其内容的基础上,配置高清大图,以期符合读者鉴赏之需求。
\"孔子被称作“圣人”。一部《论语》道尽人生百态,思想穿透千年,其文约意丰的言辞语句,蕴含着鲜活的中国智慧和包罗万象的人世道理,可助人修身、为学、齐家、治国。这《论语》一共20篇约500章,每天只需读懂、 读透一两章,一年便可读完整部《论语》,用每日一读的简约方式,享受 硬核的中华文粹,建立终身学习的思维模式。 本书一大特色是把书法和《论语》有机结合, 书法家、中国书协 孙晓云女士用精致小楷抄写整部《论语》,力求把枯涩的文字变为书香墨趣,这本书饱含着她独特的艺术情思,通过书法墨迹传颂出国学的精髓,传统的要义。同时由府建明教授对原典原文斟词酌句且饶有趣味地进行了细致、简明的解读,既可以帮助初涉古文的学生翻译古文,也为深入阅读提供知识性的注解和引导。这部《日读论语》是一部极为独特的“国学书法
本书为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行草书鉴定字典大系”之一《鲜于枢赵孟頫行草书字典》,《鲜于枢赵孟頫行草书字典》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主编,集鲜于枢、赵孟頫二人的行书、草书字范,是一部内容详实的书法工具书。 “中国行草书鉴定字典大系”囊括历史上的书法家,从“二王”至明清各家,搜罗各朝代表性的书法家的行草书,以字典的形式汇编成册,方便读者查阅。本套丛书不仅包含历朝经典书家,还汇聚了书家各个时期的经典书迹。 鲜于枢(1256-1301 ),字伯机,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大都(今北京)人。以草书最为精妙,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等。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各体皆精,尤擅行、楷。对后世书法有重要影响。传世作品有《洛神赋》、《道德经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收李建中、石延年、唐询、苏舜元、陆经、沈辽、朱长文七人年谱;下篇收专题五篇,前三篇论周越,一篇论沈辽,一篇论新见明代横野洲草堂抄本《墨池编》。作者视野广阔,引述博瞻,条例清晰,考论有据,颇能准确展示有关对象的家世、生平、交游和书艺特色。而其辐射所及,又非宋代书家、书艺一隅,对当时的文学、历史都有所厘清,故具艺术、历史双重价值。
柯国富、傅玉芳主编的《历代书法家五体千字文字典》收录赵孟頫所书楷书、欧阳询所书行书、智永所书草书、王福庵所书隶书、邓石如所书篆书这五种书体的《千字文》,并按照其内容顺序,将五种字体对照排列。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希望能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书的良师益友。
《王铎书法类编:临王羲之王献之2》内容包括:临王羲之采菊帖、敬和帖;临王羲之知足下帖、敬和帖;临王羲之诸从帖、平安帖;临王羲之小园帖、敬和帖;临王羲之吾怪帖、瞻近帖;临王羲之嘉兴帖、嫂安和帖;临王羲之嘉兴帖、敬和帖;临王羲之秋月帖、小园帖、知足下帖;临王羲之小园帖、阮新妇帖、此郡帖;临王羲之得万书帖、阮新妇帖、月末帖等。
中国书法,魏晋南北朝时,各体俱备。到了唐朝确立了完整的规范和品评标准。直到现在我们还常常以唐代法书作为学习的范本。 唐以后的宋代,出类拔萃的文人们,以深广的学识、极其成熟的艺术心理,理解和掌握了唐以来的规范,熟练地运用这些规范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对前一代的,不是故弄玄虚的胡来,而是真有些“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劲头了。自唐始,高度发达了的各种艺术形式中,宋代都有自己开宗立派的大师。
《颜真卿丛帖(第2册)》根据民国初期刊行的石印本《颜鲁公丛帖正集》原书十册,调整合编为五册,予以影印出版,有传世名作《多宝塔碑》《自书告身》《东方画像赞碑》《小字麻姑山仙坛记》《大字麻姑山仙坛记》《与郭仆射论座位书》《送裴将军诗》《朱巨川告身》《谢赠华州刺史表》等二十幅碑帖,供书法研究者、爱好者,研究、学习、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