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吴玉如先生书写的三幅作品组成,分别是草书《离骚》,小楷《黄庭经》,小楷《乐毅论》。其中《离骚》全文是吴玉如在莫斯科期间,在彩笺上用草书书写而成。吴玉如在莫斯科期间,还临写了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这些作品作为信物送给了其爱人,保留至今。 吴玉如生前还曾临写王羲之的小楷《乐毅论》数本,此次出版的为留在其爱人处的手迹。此临本是一九三一年(岁次辛未)春天所写,当时吴玉如先生春秋正富、精神饱满,功力却已臻于人书通会之境,显得神完气足。如果对照原碑帖,会发现此次出版的《黄庭经》《乐毅论》与其极其相似,这也正是他所倡导的 临古人书必先极似,能似得其貌,而后任己为之,可言得其神 。这一理念能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提供借鉴。
《吴昌硕全集 文献卷》所收吴昌硕诗稿、信札共700多件,范围跨越海内外公私藏,作品囊括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近几十家国内公藏机构,也包涵日本、马来西亚、台湾以及大陆地区私藏精品。编辑体例以人物交游为要,每件作品注录作品名称、释文、钤印、出处等等相关信息,可谓注录详尽。文献卷*限度地反映了吴昌硕各时期的交游与作品,是目前为止收录作品*多、面貌*完整的吴昌硕作品汇编出版物,可以为吴昌硕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储备,是广大研究吴昌硕以及研究近现代中国艺术进程的专家学者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米芾,出生于湖北襄阳,是宋代书法大家。此次《米氏云山 米芾书法集萃》是湖北美术出版社继2015年出版苏东坡《景苏园帖》后,整理楚地文化的又一出版力作。 本书精选米氏书画之精品,展现米芾不同时期的代表墨迹三十一件和米芾之子米友仁画作两件,山水画分别融入书法作品首尾,意喻米氏父子作为文人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一独创米点,以书入画,以及经由这种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所散发出来的文人审美意趣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采。 根据原帖特性,独家订造手工宣纸,采用五色印刷技术,画面清晰、纤毫毕现,将米氏笔法表露无遗,一展米氏超妙入神之笔的艺术神韵,向世人展示出中国艺术瑰宝的魅力,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价值和意义。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玄宗开元进士,曾为平原太守,因有“颜平原”之称。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称“颜鲁公”。其书法朴拙雄浑,大气磅礴,自成一家,称为“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对后世影响的书法家。 《争座位帖》,又名《论座帖》、《与郭仆射书》。唐广德二年(七六四)十一月,颜真卿与郭仆射之书稿。行草书。短行不计共六十八行,全文计一千一百九十三字。真迹北宋时在长安安师文家,曾摹刻上石,即“关中本”。原石今在陕西西安碑林,摹刻并妙,仅下真迹一等。其书与晋王羲之《兰亭序》有“双璧”之誉。宋米芾评此碑曰:“《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本次放大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明代精拓本。
《颜真卿丛帖(第1册)》讲述颜真卿创立的“颜体”楷书,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经过了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臻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结合的典例,使“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无
《启功藏清人楹联集韵(普及本)》是由著名书法家房弘毅编,内容选取了启功先生收藏的清代常麟创作的《楹联集韵》二卷,并使用卢中南先生瘦硬精致的欧体小楷字库排版。《启功藏清人楹联集韵(普及本)》一改古书的行文格式,重新编排,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加注印刷体释文,方便读者识读和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