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法国电影新浪潮的文化随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了1959年至1968年法国影响深远的电影新浪潮运动。随笔描绘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群年轻热血的电影人从电影理论到电影实践发动了一场关于什么是优质电影的论战,代表人物有弗朗索瓦·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克劳德·夏布洛尔等人,他们大都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电影历史传统的高度自觉,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不论在主题上或技法上都与传统电影大相径庭。这本“小史”不仅仅在写“电影史”,也是在写电影背后的社会变迁,并结合历史和当下创作环境,写出新一代电影人的困惑和希望。
本书为著名作家饶雪漫的全新随笔集,真实、详尽 还原了电影《大约在冬季》的制作过程 主创人员采访实录 海量未曾公开精彩剧照全收录 华语流行男歌手齐秦、著名作家饶雪漫 金马影后马思纯、*号召力著名演员霍建华 金马*女配角文淇、金马*男配角林柏宏 金钟奖提名主持人侯佩岑 华鼎奖*受观众喜爱女演员张瑶、人气小生魏大勋 9大主创共同撰文,齐齐发声,共同讲述制作前后、未曾披露的故事 《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长久的相聚》 齐秦 这部电影里,我*喜欢的是那种情怀。 那是一种丢失很久的东西,慢慢谈恋爱,脸红心跳的感觉, 无力回天的滋味,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没有人能挽回时间的狂流》 饶雪漫 那时我们真的年轻,奋不顾身,跃跃欲试, 人生明明有无数的
这是一本故事创作实战宝典,倾注了作者三十多年的策划经验与编剧体会,教你锁定类型受众、攻下观众心房。书中对爱情剧、家庭剧、职业剧、历史剧四大热门韩剧类型深入剖析,介绍了故事结构、人物塑造、台词创作、策划案撰写等把想法创意落实到剧本层面的专业技法,提出 讲好故事 即找到故事的隐藏意义并精心设计情节布局,并引用《大长今》《巴黎恋人》《成均馆绯闻》等人气韩剧剧本选段,举例讲解。 席卷亚洲的韩剧 内容竞争力 ,便在于不断翻新类型、捕捉不同世代观众的情感共鸣!
本书试图重返 历史现场 ,将 南下影人 的创作置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以来沪港电影交流的文化脉络,以及中国电影传承与分流的历史框架中,借此深入讨论沪港电影的内在关联、 南下影人 共同的精神气质与创作母题、 南下影人 对战后香港电影的深远影响等。通过对社会历史背景的观照,对相关制片机构的发展历史及制片策略的梳理,对重要 作者 的创作个案及明星形象的研究,本书深入呈现了战后香港国语片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香港电影史做出新的解读和阐释。
纪录片,作为一种客观纪录真实、还原丰富生活的艺术样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作者禹成明作为纪录片创作者、研究者,在《真相与谎言:纪录片揭秘的世界》一书中,以随笔方式,呈现了26部中外经典纪录片的拍摄故事、影片评析、导演创作观察以及相关的经济社会历史背景。《真相与谎言:纪录片揭秘的世界》不仅可以作为纪录片创作者、爱好者的读物,也为更多读者观察当下世界和精神生活,提供了一种别样视角的样本。
本书是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的拍摄手记,记录了竹内亮从日本移居中国,并坚持用外国人的视角客观记录中国故事的点滴。书中以竹内亮的纪录片作品为主线,通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
江南自古就是有着独特魅力的区域性概念,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条件、文化特质和移民构成等,在许多方面都影响和塑造了其地其民的风俗与信仰。本书分十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江南农事、家风、名贤、神话、城隍、年节、工匠、礼仪、动物、植物、佛教、道教、游艺等十多个方面,在结构上比较完整而系统。在写作方式上,本书围绕具体的江南风俗与信仰探讨其历史渊源、流播影响、规仪模式、地域异同、价值内涵等,语言通俗,详略得当,征引宏富,观点新颖。本书试图告诉我们,江南的风俗与信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保留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作者认为,风俗与信仰是我们伟大传统的一部分,其中有些有些需要“扬弃”,有些则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还有一些则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和继承——这一部分是
电影折射人生,电影中有人生的缩影,每一部好电影在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会让我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书中作者为我们奉上了87部影片的真诚点评,分为人性之光、人性的暗夜、生命的选择、记忆深处4个部分,作者将他观影时的真实体悟转给我们,带我们重温了电影带给我们的那些感动,唤起了我们对于人生的思索。
《科学微电影校本课程》引导青少年在学习掌握“科学探究六步骤”的基础上去完成一个科技创新项目,在掌握“影响使科学 美丽”的技术实践基础上,能够将自己完成科技创新项目的探究过程展示在屏幕上,透过镜头放飞好奇,透过屏幕放飞科学梦想。 姜冬梅主编的《透过镜头放飞好奇--蓝鲸科学电影院获奖作品评析(视频书)》为其中的一册,以2013-2015年的青少年科学微电影 作品作为案例,从“科学-人文-技术”评价标准的角度分析、评价每一部作品的 与不足之处,同时收录了《小学生学习报》、《教育时报》、《中国科技教育》刊物中对部分 作品的点评。
电影频道()出品电影已经成为我国民众很为喜爱的电视节目之一,在靠前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许多电影都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打开6看电影成为许多人习惯的娱乐方式。 本书介绍了2013年电影频道播出电影的概况。“创作艺苑”记录了导演、演员、摄影师等主创人员的心路历程,真实反映电影拍摄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评析广角”从电影本体出发,对2013电影频道出品电影的主题立意、叙事结构、艺术特色等进行了分析,可以帮助观众/读者摆脱“外行看热闹”的窘状,以更加专业的视角去观赏电影。
吴炫著的《突围传统观念的影视作品/独创性视角下的文学影视经典丛书》内容涉及当代中外热点影视作品,意在分析这些影视作品如何给观众以独特的艺术性启示,引导读者突破中西方文化观念及审美观念的桎梏,来对影视作品进行艺术鉴赏。本书的艺术观念和批评方法,或许有助于我们展开艺术穿越文化的品格思考。
吉尔·德勒兹哲学理论中的“权利”、“生命”、“流变”等概念,是对二十世纪结构主义与现象学的回应。在其两本巨著《电影Ⅰ:运动—影像》和《电影Ⅱ:时间—影像》中,涉猎大量经典电影,不仅区分了经典电影与现代电影的内在差别,还前瞻性地预言了现代电影新的发展之路。两书尤为关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个中原因应是小津电影中出现的“非理性剪辑”:这使时间停滞,不再间接地从叙事中呈现时间,将人们从以往的认为电影是影像相连的秩序或接续的观点中解放出来;在大量的中断、间歇和差异中,电影不再需要蒙太奇的组织,“解域”(deterrit
100部电影处女作 100个追逐电影梦想的故事 100个华语电影导演的诞生 本期《青年电影手册》封面人物为贾樟柯和,2013年对于他们是难忘的一年。2013年贾樟柯获得戛纳电影节编剧奖;2013年以7亿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单片票房的女导演,并获得29届金鸡奖导演处女奖。 100位华语导演,他们是最艺术的,也是锋的;他们是最商业的,也是锐的。 《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首次聚焦华语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探究他们的次源于什么样的渴望。次,也许没有经验,但是有足够的激情。他们寻找,他们探索,他们历险,100位导演,100部处女作,100种不同电影道路的开启,却又殊途同归,他们都是诞生在光影之中的追梦人。 以虔诚和谦卑之心,向梦想致敬!
《影视鉴赏》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撰稿者是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多年从事影视鉴赏教学的专业教师及优秀青年学者。书稿中影视内容丰富、鉴赏讲解较细致,按照地域进行区分,由浅入深进行编写,并且有课后思考练习和参考电影等给学生启发。书中收集了大量不同年代、国家的电影以及电视,使学生在鉴赏影视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各个国家电影相应时代的文化。
《影视鉴赏》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撰稿者是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多年从事影视鉴赏教学的专业教师及优秀青年学者。书稿中影视内容丰富、鉴赏讲解较细致,按照地域进行区分,由浅入深进行编写,并且有课后思考练习和参考电影等给学生启发。书中收集了大量不同年代、国家的电影以及电视,使学生在鉴赏影视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各个国家电影相应时代的文化。
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近二三十年来,国外优秀文化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入我国,如电影、音乐、艺术品等,它们符合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并承载了丰富的信息量,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而我国的文明瑰宝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西方的关注,那些充满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诗词、绘画、文物等,在世界文明史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本套丛书是知识普及性的大众文化读物,它包括走向世界的中华文明瑰宝和世界传承的文明遗产两部分,通俗易懂,信息量丰富,图文并茂,印制精美,既适合大众读者休闲阅读,又能满足部分专业读者的阅读需要。 《图说世界100部经典电影》为其中一卷,介绍了脍炙人口、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世界电影100部。内容包括电影故事、主创人员(导演或主演)生平故事和评价、创作背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