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京剧(含昆曲)脸谱概述、脸谱图例、经典论述三类内容构成。概述脸谱源流及演变、功能、分类等后,依净、生、旦、丑顺序展示手绘名家脸谱,略加说明,而以翁偶虹、刘曾复、梅兰芳等讲解、阐释脸谱的经典文字连缀其间。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一端连接着古典文学对历史或传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端连接着表演艺术家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理解及再创造;它既是一种传统,一种由一系列固定下来的符号构成的程式化艺术,却也是于细微处变化万千的,是特定表演者的个性化舞台实践。傅学斌先生《京剧脸谱》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既提供一般性常识,为“门外的”京剧爱好者指点出解读缤纷京剧脸谱的入口,而且从名家和流派的角度稍作展开,在同一人物不同脸谱间构建对比,顺带阐述了流派传承及特色、表演者个人风格等等内容,笔墨不
《实战表演》是一本表演教学类图书。作者刘天池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表演实践、表演教学和表演指导的经验,形成特色专业教学体系,并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融入真实表演教学案例。本书旨在找到实战表演的方法与价值,揭开演员的创作思维步骤,解决表演中的诸多困惑,让每一个想和表演存在关系的人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表达自己。所以这不仅是一本写给演员的表演指导书,也可以为非专业人士打开表演的大门。
《古典戏曲略说(精)/大家小书》选取了 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先生谈古典戏曲的一些经典文章。透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到王季思先生一代大家的风貌。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文字优美流畅,本书精选了其中的一些经典, 特色,同时又兼顾了大众的可读性。
该图书为近代书法家沙孟海先生谈艺文论的编选,全书将沙孟海的书法篆刻艺术文献著作、诗文、课稿和书信重新编选汇总,分成书法和篆刻两大章节,书末附沙孟海年表。全书编选严谨,条例清晰,适合书法、篆刻学习者参考研习。
本书是法国当代有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关于戏剧的评论集,是以片段化的写作形式构建的思想絮语,一部吸收当代戏剧哲思的“狂想曲”。作者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现当代戏剧在多方面的转变及其思想根源,并试图追问和回
生命本没有剧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即兴发挥中度过的。既然我们都是人生舞台上的即兴演员,为什么不演得更专业一点?即兴表演是一个比喻,是一种途径,是演员和音乐家几个世纪来一直在使用的技巧,是每个人可以学习
舞台技术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应用技术也比较多。从大的范围来说,剧场的舞台技术、布景制作技术、灯光技术、音响技术、绘景技术(指绘制布景表面效果)等都可以称作舞台技术,从小的范围来说,主要指布景制作技术,此外还包括幕布制作和流动性舞台机械制作技术。 本书从四个方面来谈舞台技术。一是布景制图,着重研究布景制图的方法和对绘制图样和图线的一些约定。二是幕布,重点研究幕布的具体制作技术。三是布景制作,主要研究布景的基础制作和拆卸、安装以及演出迁换的具体方法。四是舞台临时机械设备及特殊效果,这部分研究舞台临时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专为流动演出使用的,属布景的组成部分。
“国人推荐阅读丛书”由戏曲老专家谭志湘、周传家、张实等亲笔撰写,以大家写小文章的态度,使文章浅白深遂,意境深远。在介绍戏曲故事的同时,介绍了该剧的传承及成剧脉络。文章舞台感、节奏感极强,使读者如身临舞台现场。本书是该系列丛书之《中国戏曲故事(传统京剧卷)》,由张实编著。
这本论文集的收辑旨在介绍先驱研究者的学术成果,用以供给今天戏曲研究者必要的参考资料。我们没有做校注和补充的工作,所收的材料,是根据《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本。遗书本有个别的笔误之处,已加以改正;编纂工作做得欠缺或错误的地方,还希望读者们多多指正。
本书中所展现的是令人着迷的歌剧世界。它不像一般同类书籍那样以冷静枯燥的口吻陈述那些必不可少的数据和事实,而是像在舞台上一样把充满悬念和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真实地奉献给读者。本书歌剧的选材不仅恰当,而且颇具说服力,情节的叙述也直观生动、引人入胜,同时还通过简单的附注举例对情节辅以意义深长的补充。这样的一本书肯定能够唤起年轻读者——当然也希望一起读本书的成年人:父母亲、亲戚和朋友们——对歌剧的巨大兴趣。
这是一本专门为京剧爱好者学唱京剧而编的书,共精选京剧唱腔70段。这些精选唱段,包括老生、青衣、花旦、花脸、老旦、小生六个注重唱腔的主要行当唱腔,并少量选取了久已融人京剧舞台的昆曲剧目的唱腔。这些唱腔不但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在剧目、行当、声腔、板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可供京剧爱好者学唱京剧使用,亦可供京剧艺术工作者参考。
《京剧入门与鉴赏》就是一本全面介绍京剧知识的入门书,从京剧发展史、京剧剧目、京剧行当、京剧音乐、京剧舞台美术、梨园佳话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我国的戏剧艺术源远流长,波涌浪翻,高潮迭起。其中,元杂剧的辉煌、明清传奇的鼎盛、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地方戏的五彩缤纷,则分别代表着中国戏剧史上的三个黄金时期。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浩瀚无涯,令人叹为观止。京剧艺苑姹紫嫣红,辉煌灿烂,叫人眼花缭乱。
《大家小书·中国戏剧史讲座》简练地介绍了我国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对中国戏曲发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讨和总结,尤其是对中国戏曲声腔的三大源流——昆曲、弋阳腔、梆子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梳理。而历史上重要作家、作品,材料翔实,评价公允,见解独到;作者密切联系舞台演出实践,注重实际调查,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上只重考据和文采的偏颇,因此《大家小书·中国戏剧史讲座》有的放矢,切合实际,是一部经得起考验的戏剧简史。
中国戏曲形成于宋元时期,繁荣于明清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戏曲艺术经历了强烈的反弹后,开始逐步下滑。许多人纷纷探讨其中的原因,感叹者有之,忧虑者有之,呼吁革新者有之,建议培育市场者有之。无奈剧院前仍然门可罗雀。城里的剧团为生存所迫,只好转战乡村,寻找衣食父母。与此同时,国门洞开,西方各种思潮鱼贯涌入,千奇百怪,让人眼花缭乱。人们还来不及闹清弗洛依德、萨特的国籍,身边的生活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弃田不耕,佝偻提携,跑到城市掏金;国企优化组合,工人分流下岗,弃工从商;外资内资大融合,企业林立,地产兴旺,总经理、董事长遍布街头巷尾;办公革命兴起。电脑、互联网迅速普及于是在我们这个还有许多人吃不饱饭的国度里,就被称为进入了“知识密集型,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这一次,穿过「云门」,我们选择一本又一本的经典,好回到那个永远青翠的心灵故乡。 白蛇故事 唯美感性的文字,重述《白蛇传》凄美传奇。 白蛇典据 追索白蛇故事的源泉,步入传统文化的堂奥。 白蛇云门 华丽精美的图片,呈现云门舞者的动感舞姿。
澳门称得上是欢乐之城,几个世纪前的教会禁令没能阻止中国戏隆重上演,几十年前的战火硝烟也没能阻止中国人苦中作乐。澳门的戏曲锣鼓,从年头响到岁尾;澳门的戏乐足迹,从澳门半岛延及路环;澳门无处不是演戏场所,从戏院到公园、广场冉到社区娱乐中心、综合性文化中心。在敬老、节庆、青少年艺术教育等活动中,戏曲演出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在对外民间交流活动中,戏曲团体也是破冰之旅的使者。本书即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澳门戏曲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