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京剧(含昆曲)脸谱概述、脸谱图例、经典论述三类内容构成。概述脸谱源流及演变、功能、分类等后,依净、生、旦、丑顺序展示手绘名家脸谱,略加说明,而以翁偶虹、刘曾复、梅兰芳等讲解、阐释脸谱的经典文字连缀其间。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一端连接着古典文学对历史或传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端连接着表演艺术家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理解及再创造;它既是一种传统,一种由一系列固定下来的符号构成的程式化艺术,却也是于细微处变化万千的,是特定表演者的个性化舞台实践。傅学斌先生《京剧脸谱》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既提供一般性常识,为“门外的”京剧爱好者指点出解读缤纷京剧脸谱的入口,而且从名家和流派的角度稍作展开,在同一人物不同脸谱间构建对比,顺带阐述了流派传承及特色、表演者个人风格等等内容,笔墨不
《实战表演》是一本表演教学类图书。作者刘天池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表演实践、表演教学和表演指导的经验,形成特色专业教学体系,并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融入真实表演教学案例。本书旨在找到实战表演的方法与价值,揭开演员的创作思维步骤,解决表演中的诸多困惑,让每一个想和表演存在关系的人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表达自己。所以这不仅是一本写给演员的表演指导书,也可以为非专业人士打开表演的大门。
舞台技术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应用技术也比较多。从大的范围来说,剧场的舞台技术、布景制作技术、灯光技术、音响技术、绘景技术(指绘制布景表面效果)等都可以称作舞台技术,从小的范围来说,主要指布景制作技术,此外还包括幕布制作和流动性舞台机械制作技术。 本书从四个方面来谈舞台技术。一是布景制图,着重研究布景制图的方法和对绘制图样和图线的一些约定。二是幕布,重点研究幕布的具体制作技术。三是布景制作,主要研究布景的基础制作和拆卸、安装以及演出迁换的具体方法。四是舞台临时机械设备及特殊效果,这部分研究舞台临时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专为流动演出使用的,属布景的组成部分。
继《造物有灵且美》《美物抵心》之后,日本轮岛漆艺家赤木明登带来散文集《无名的道路》,再次对“美”发问。 很少有人像赤木明登一样,在人生盛年隐居小岛,单调做漆三十年。这黄金的三十年让赤木明登有足够的时间与自我对话,思索人与世界的关系、活着的意义、人*需要的是什么,以及美是什么,手中器物又承载着什么。 《无名的道路》正是赤木明登的生活美学和造物哲思的精华。 他在松田正平、汉斯·梅姆林、阿尔弗雷德·沃利斯、马克·罗斯科、石元泰博、角尾三郎的作品中看见线条、质感、诗情、童真、细腻,一步步延展对美的感悟。 他在海边*常见的圆石、屋前旺盛的树木、春日大社前流淌的溪水、祭祀时熊熊燃烧的火把里看见生命的循环,慢慢调整生活的姿态。 到*后,一切又重新归于“造物”。对赤木而言,安静上漆,认真做物,这就是活
本书系统介绍了英国皇家戏剧学院(RADA)演员训练方法。该训练法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的身体记忆训练法、凯思·约翰斯通即兴表演法和亚历山大训练法为基础,注重声音的磨炼和身体的表现,培养演员对身体的掌控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一百多年来,RADA向英国国家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乃至影视行业输送了大量优质的演员,如费雯·丽、约翰·吉尔古德、安东尼·霍普金斯、拉尔夫·费因斯、汤姆·希德勒斯顿等。 全书从了解身体的构造开始,到把握与空间的关系,再到发声、理解台词、综合表演,整个训练过程理论与练习相互辅助,文字与示范图例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既适用于表演教师和影视戏剧导演,也可供演员自行练习。
《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这本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体系完整、结构严谨的专著按照舞蹈创作的规律,从宏观感性的创作理念突破,再到微观理性的作品选材角度落实;从舞蹈层级的单位动机开始,继而扩大到舞句和舞段;随后再阐述其在独舞、双人舞、舞剧中的具体应用;最后以三部的中外舞剧做实际案例分析。尤其是在舞剧创作理论上,作者肖苏华老师提出了自己许多完全崭新的理念。
《中国电影史料影印本丛书:影戏学》包含了电影学的方方面面,由于是我国电影发展初期的资料,因此基本每个方面都有涉及,主要包括影戏片的要素、影片剧的形式以及分类、造意与原作者、编剧法及编作者、场面及场面的结构、舞台监督、摄影场及舞台装置、摄影法及影片技术与技师等内容,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对我们了解电影早期发展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徽剧进京200周年,如果以徽剧、汉调、昆腔等在北京相会合而产生京剧这个新的剧种而言的话,那末京剧绵延200年,繁衍出代代群星,创造出无数剧目,它们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在这期间也有不少戏剧家笔耕墨录,把平时所见所闻星星点点记载下来,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本书对“十七年”时期民间文化与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描述和考察,并以为研究语境、理论视野和写作支援平台,从“民间”的维度,对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发生、发展、性质、功能等做了概括性的梳理,既有宏观的全局分析,又有引人人胜的个案探讨,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民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
剧场幕后对大众而言是很神秘的,妹尾河童通过自己有亲和力的细腻文字,丰富的设计原稿、演出剧照将剧场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他表示“本书并非为了舞台界专业人士所写的技术书籍,而是要向‘从未看过戏’的读者介绍‘戏剧’的趣味。”即便如此,剧场人不能错过,因为《窥看舞台》为专业人士与一般观众搭起作品之外的另一座桥梁;对有志于表演、戏剧的年轻人而言,《窥看舞台》更是进入宝山的踏脚石;而一般读者肯定也能以“窥看幕后”的轻松心情体验舞台背后精彩的故事。
京剧打击乐是京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乐队中起主导作用。京剧打击乐之首是鼓板,鼓板的演奏者是京剧乐队的指挥。在京剧这种综合艺术的形式中,无论唱、念、做、打,都离不开锣鼓的开导、配合和烘托。演出中打击乐以节奏音响的变化带动全局,贯穿全剧,用以配合表演、歌唱的节奏韵律,渲染剧情,制造舞台气氛,推动剧情的发展,使整个舞台节奏和风格统一。 京剧打击乐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演奏方法。其锣鼓组合种类繁多、样式复杂、内容丰富,但我们仔细剖析之后便不难看出,这么多的锣鼓点子却是由几种简单的节奏型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成的。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和学习京剧打击乐,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教材的基本内容以京剧打击乐基本功训练为主,按教学规律以及训练程度进行编排,从入门开始,循序渐进。例如如何拿
只看别人舞蹈,就像站在岸边观海,只看到海的潮起潮落,却感受不到海浪冲击的快乐。做一位快乐的舞者吧,将平凡而枯燥的生活,舞出绚丽多姿的色彩! 行云流水优雅慢三,跳出轻盈飘逸淑女美仪;洒脱流畅活力快四,舞出翩翩迷人绅士风度。 由中国交谊舞冠军、交谊舞蹈挡、从事交谊舞教学20余年的国家一级音乐舞蹈教师亲自示范教学,舞步动作规范精准,技术细节体贴入微。拍摄时采用了大量正面和背面对比镜头,解决了以往教学片中习者与教师方向不一致的矛盾,从而使复杂动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是目前大众交谊舞教材,学交谊舞要从这里开始!
语言是人的能力,语言表演铸造美好人生!全新打造、内容厚实、业界认可的性的语言表演教科书!《语言表演》介绍了诗歌朗诵的技术、技巧,儿童故事的加工改编及演讲方法,以及儿童创作的要点,语言表演教学活动纲要等内容。
本书是关于戏剧理论与批评的论文集,共分“戏剧生态”、“理论争鸣”、“剧目剖析”、“戏剧书评”四个部分,体现了作者从文化角度审视戏剧现象、又从戏剧现象观察文化变迁的独特思考。 本书由李伟所著。
《中国电影史料影印本丛书:影戏剧本作法》包含了影戏剧本的方方面面,从戏剧与人生的关系开始讲起,引入戏剧的价值,进而讲到影戏剧本上需用的名词、影戏材料的收集和选择、剧情的结构、命名、说明与对话、取景、穿插、作者的修养、零碎问答等,甚至单拿出一个章节来进行详细的讲解,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对我们了解电影早期剧本有重要意义。
《京剧说汇/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一书为作者龚和德有关京剧研究和评论文章的选集。收入1988年以来长短文50多篇,论及京剧的形成历史和艺术优势,京剧在上海的分化及其意义,京剧流派的兴衰,若干京剧名家(包括演员和导演)及新秀的评介,京剧新剧目的评论,京剧舞台美术的古典精神和现代探索,梅兰芳出访美国和苏联的学术反响等。
本书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