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戏剧艺术三十讲》主要内容有程派艺术的本源、从陈德霖、王瑶卿到名旦、攻玉之旅(一):砚秋先生赴欧考察戏曲音乐之缘起、攻玉之旅(二):砚秋先生在欧考察戏曲音乐综述、攻玉之旅(三):戏曲改进基本思路的形成、攻玉之旅(四):常被京剧界忽视的一部重要论著、攻玉之旅(五):“程式”恪守与突破的辩证、攻玉之旅(六):建造“新屋”与修葺“旧屋”的辩证、攻玉之旅(七):《(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序》给我们的启示、抗战前后砚秋先生对正确戏剧理念的践行等。
这本唱腔选中的剧目,不限于《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①和《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②九个“样板戏”,而是选编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初就产生的如《白毛女》及至1979年创演的《蝶恋花》等19个剧目中较为的唱段100首。将这些唱段乐谱汇编成册,真是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我们不仅可以对着学唱,还可反复鉴赏、研究。 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有关史料,在每个剧目前面均有剧情简介,并注明演出时间和单位,这样可让读者看到近半个世纪以来京剧现代戏唱腔音乐的延续性和变异性。戏曲音乐的延续和变异,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是一本系统、全面诠释国之瑰宝京剧艺术的工具书。全书收录京剧及其相关文化的词目5993条。词目按内容分为46个门,本词典共收介绍京剧及其相关文化的词目6000条。词目按内容分门类编排,包括“源流”、“行话”、“行当”、“脸谱”、“化妆”、“服装”、“盔帽鞋靴”、“髯口”、“道具”、“刀枪把子”、“唱腔”、“演唱”、“伴奏”、“曲目”、“念白”、“乐器”、“手段”、“表演程式”、“特技”、“水袖”、“手势”、“步法”、“武打套路”、“把子功”、“毯子功”、“腿功”、“龙套”、“流派”、“传统剧目”、“连台本戏剧目”、“新编古装戏剧目”等。另有附录《京剧大事年表》以及图片百余幅。举凡京剧文化的各个方面,均囊括其中,林林总总,内容丰赡。词典不但贯通古今,述二百余年皮黄详情,而且南北兼顾,
《京剧锣鼓的继承与研究》内容简介:京剧锣鼓是为演员唱、念、做、打、舞服务的。它的作用概括地来说,是为渲染戏剧气氛,配合表演动作,加强唱念的表现力。京剧锣鼓的程式(即锣鼓点等)是死的,但运用则是灵活的,千变万化的。有些是用于开唱,有些是用于念白,有些是用于配合动作,有些是用于武打的。鼓师技术的高低,就看他对程式运用得是否符合剧情,是否符合演员表演。
本书以中国京剧为主,同时兼顾地方戏曲剧种。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分类,构图上兼顾演员特写和演出场面。突出老演员和已故的名演员,和一些名演员、名剧目的演出背景介绍,以及照片背后感人的故事。 全书以作者特有的摄影艺术表现手法,把舞台上的表演升华,再现到摄影作品之中。作品动静结合,表现演员的情绪和表演力度、速度。
中国绘画被称为线条的艺术,线条担当着中国画的工笔写意两极运行的人物,但20世纪以来,用中国画线的形式白描画进行创作的人越来越少,工笔写意两极未能在传统的寻找到具有现代意义的出路。林若熹,1963年出生,广东省惠来县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教授。他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线”进行长期的主题研究,不但在创作上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全球化的营养,在传统与前卫间保持创作中的动态平衡,还在展览前不久出版了专著《中国画线意志》,对中国画的“线”的各种问题予以分析。
《荀慧生文集》和《苟慧生评论集》、《苟慧生日记选集》即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是当今京剧界一件极好的事情,更是京剧旦行的大事。我以为这部《文集》有三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首先,我要强调这是一部真正的,可以指导舞台实践的,而且是京剧史上罕见的京剧表演理论文集。总说实践出真知,《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京剧卷):荀慧生文集》堪称是杰出的艺术家在舞台实践中总结出的精辟的表演艺术理论。因此这本《荀慧生文集》对每一位京剧艺术的后学者都是金石良言,无价之宝。更为重要的是苟慧生先生的理论不像那些空洞的理论家的理论让演员有隔靴搔痒的感觉。而是能够切实给我们传道、授艺、解惑。
内容简介
《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选取京剧梅派唱腔艺术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沿革、唱腔特点、传承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且得出:京剧梅派唱腔艺术是以梅兰芳为核心的综合性一元化创作机制的产物,而当今戏曲创作主体多元分化的状况不利于流派艺术的发展。《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由仲立斌编著。
《那些年那些戏:那些国家京剧院偶像级的艺术家们》由国家京剧院提供出版资助。书稿约10万字,黑白照片70余幅,记述了李少春、叶盛兰、叶盛章、杜近芳、裘盛戎、袁世海、李世济、谭元寿等中国国家京剧院前辈京剧演员的舞台艺术。作者系丑角演员,在中国国家京剧院工作多年,所记述的演员,或亲见其演出,或有交往,内容准确可信,艺术介绍角度专业,所配照片较为珍贵,为他们留下了一份可信的艺术资料。
《那些年那些戏:那些国家京剧院偶像级的艺术家们》由国家京剧院提供出版资助。书稿约10万字,黑白照片70余幅,记述了李少春、叶盛兰、叶盛章、杜近芳、裘盛戎、袁世海、李世济、谭元寿等中国国家京剧院前辈京剧演员的舞台艺术。作者系丑角演员,在中国国家京剧院工作多年,所记述的演员,或亲见其演出,或有交往,内容准确可信,艺术介绍角度专业,所配照片较为珍贵,为他们留下了一份可信的艺术资料。
无
吕铭康是广东新会人,生于上海,在青岛生活长达58年。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还是一位作家,曾创作许多散文、文艺评论儿童文学,个人出版过两本散文集,主编过全国性的《新世纪艺术散文选粹》等书;他主编的《2000青岛儿童文学选》曾获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吕铭康从小喜欢京剧,酷爱花脸艺术,经常一展歌喉,高唱《坐寨》、《姚期》、《铡美案》、《黑旋风李逵》等剧目的唱段。他从1993年始即在青岛广播电台主持京剧节目,历时`4年之久。如今他虽已65周岁,却是退而不休,为撰写此书而走遍天南海北,广泛搜集材料,多历艰辛而终有成果,委实不易。青岛拥有众多京剧戏迷和票友,吸引了许多京剧前贤来这个“大码头”演戏献艺。“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周信芳、唐韵笙等京剧大师都多次来青岛演出,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早在80多年前,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旨在将中国戏曲丰厚的资源加以全面地开发、整合、包装、营销,使其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在融文献性、学术性、典藏性于一体的宏观编辑理念的观照下,力争使这套丛书既能成为展现中国戏曲艺术魅力的窗口,彰显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的平台,又能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出版品牌。曹其敏、李鸣春编著的《民国文人的京剧记忆》整理、出版民国文人的回忆录,记述了他们对京剧的艺术感悟和戏文掌故,成为民国京剧发展的一段鲜活的历史记录。
《荀慧生文集》和《苟慧生评论集》、《苟慧生日记选集》即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是当今京剧界一件极好的事情,更是京剧旦行的大事。我以为这部《文集》有三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首先,我要强调这是一部真正的,可以指导舞台实践的,而且是京剧史上罕见的京剧表演理论文集。总说实践出真知,《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京剧卷):荀慧生文集》堪称是杰出的艺术家在舞台实践中总结出的精辟的表演艺术理论。因此这本《荀慧生文集》对每一位京剧艺术的后学者都是金石良言,无价之宝。更为重要的是苟慧生先生的理论不像那些空洞的理论家的理论让演员有隔靴搔痒的感觉。而是能够切实给我们传道、授艺、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