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究竟好在哪儿,这事说清楚了吗?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京剧何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我们对京剧的理解是不是一直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有关京剧,本书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始终未能获得清晰答案
我国程派传人迟小秋十出著名京剧的代表作品,近百个唱段,另外还附纸制乐谱,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全部采用专业录制。首次推出全套内容。 由迟小秋担纲主演的《锁麟囊》、《荒山泪》、《碧玉簪》、《三娘教子》、《文姬归汉》、《红鬃烈马》、《窦娥冤》、《孔雀东南飞》、《玉堂春》、《宋家姐妹》等10部经典剧目的唱腔集粹(CD制品)。 由迟小秋担纲主演的传统经典剧目《三娘教子》和《宋家姐妹》的精选录像和一张十部戏的专业伴奏音乐(DVD制品)。 10部经典剧目的乐谱集(10分册)。 盒装全彩套装 一、全彩照图文印刷镶嵌 10 张CD(十部戏主要唱段)/ 3张DVD(10部戏音乐伴奏,《三娘教子》和《宋家姐妹》完整视频) 二、四色全彩剧照剧情歌词集 三、盒装10册16K曲谱集(10部戏) 附赠配套手提袋。 全套可听可看,可卡拉OK,可
张国良、王欣编著的《邮戏三国》,是用戏剧及年画等集邮极限明信片,来描述当今舞台上还在演出的传统三国戏和新编三国故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叙说近现代有戏文的三国戏。这是一种艺术再创作,它在传统戏的基础上发展,区别于《三国志》《三国演义》,也区别于《宋元杂剧》《金院本》,通过推陈出新,给三国戏注入新的活力,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京剧史照》是一部用照片形式,形象地反映京剧艺术发展史的专著。全书选用各具一定意义的珍贵照片1400余幅,其中,700余幅为自清代同治、光绪时期京剧形成到北京解放前夕的,600余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六十年间的照片。这些照片上起“老三鼎甲”“同光十三 ”,下至2011年。前者以演员为主线,着重介绍京剧艺术从早期孕育形成时期到成熟鼎盛阶段的发展过程;表演程式的完善、剧目的创新、服饰的改良等,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尤其是在此期间涌现的一大批各个行当的 京剧演员,流派纷呈,灿若群星。后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京剧的发展历史,着重反映了六十年间京剧艺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繁荣景象,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 对发展京剧艺术各项重大政策的落实,以及中青年 演员和新剧目的涌
《京剧史照》是一部用照片形式,形象地反映京剧艺术发展史的专著。全书选用各具一定意义的珍贵照片1400余幅,其中,700余幅为自清代同治、光绪时期京剧形成到北京解放前夕的,600余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六十年间的照片。这些照片上起“老三鼎甲”“同光十三 ”,下至2011年。前者以演员为主线,着重介绍京剧艺术从早期孕育形成时期到成熟鼎盛阶段的发展过程;表演程式的完善、剧目的创新、服饰的改良等,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尤其是在此期间涌现的一大批各个行当的 京剧演员,流派纷呈,灿若群星。后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京剧的发展历史,着重反映了六十年间京剧艺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繁荣景象,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 对发展京剧艺术各项重大政策的落实,以及中青年 演员和新剧目的涌
《京剧史照》是一部用照片形式,形象地反映京剧艺术发展史的专著。全书选用各具一定意义的珍贵照片1400余幅,其中,700余幅为自清代同治、光绪时期京剧形成到北京解放前夕的,600余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六十年间的照片。这些照片上起“老三鼎甲”“同光十三 ”,下至2011年。前者以演员为主线,着重介绍京剧艺术从早期孕育形成时期到成熟鼎盛阶段的发展过程;表演程式的完善、剧目的创新、服饰的改良等,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尤其是在此期间涌现的一大批各个行当的 京剧演员,流派纷呈,灿若群星。后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京剧的发展历史,着重反映了六十年间京剧艺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繁荣景象,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 对发展京剧艺术各项重大政策的落实,以及中青年 演员和新剧目的涌
《京剧史照》是一部用照片形式,形象地反映京剧艺术发展史的专著。全书选用各具一定意义的珍贵照片1400余幅,其中,700余幅为自清代同治、光绪时期京剧形成到北京解放前夕的,600余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六十年间的照片。这些照片上起“老三鼎甲”“同光十三 ”,下至2011年。前者以演员为主线,着重介绍京剧艺术从早期孕育形成时期到成熟鼎盛阶段的发展过程;表演程式的完善、剧目的创新、服饰的改良等,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尤其是在此期间涌现的一大批各个行当的 京剧演员,流派纷呈,灿若群星。后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京剧的发展历史,着重反映了六十年间京剧艺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繁荣景象,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 对发展京剧艺术各项重大政策的落实,以及中青年 演员和新剧目的涌
本书主要从京剧服装的结构,载剪与制作工艺,以及每一款型所搭配的传统纹样等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剧装所搭配的盔帽与靴鞋的制作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步介绍,以此期望能够把这些传承千年的宝贵手工艺记录下来,更希望能
全剧勾勒打鱼为生的萧氏父女不甘渔霸压迫和欺凌,反霸杀家的故事。鬓须灰白的老渔翁萧恩质朴爽朗、武艺高超,萧桂英活泼爽朗、心灵机智、敏捷伶俐。二人对江湖朋友诚挚热忱,而对渔霸于仇恨中又带有蔑视,游刃有余地
本书是一本戏曲方面的教材。本书主要是京剧程派的四个经典剧目的表演教材。这四个剧目分别是《锁麟囊》《三娘教子》《穆桂英挂帅》《墙头马上续情缘》。每个剧目都包括艺术概要、课程设计、演出剧本、唱腔曲谱四个部
本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突出京剧的历史形成、发展的主干,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做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是一本较为简约而系统研究中国京剧的发展历程的图书。全书使用约300余张珍贵的图片,增加了海派京剧
《周信芳全集》共24卷,包括演出剧本、艺术文论、唱腔曲谱、影像资料、演出史料、日记书信六个部分。收集了周信芳一生的文化遗存,把他留在当代的所有资料尽量囊括其中。其中演出剧本共12卷,包括周信芳编剧或经
《周信芳全集》包括演出剧本、艺术文论、唱腔曲谱、影像资料、演出史料、日记书信六个部分。收集了周信芳一生的文化遗存,把他留在当代的所有资料,尽量囊括其中。其中剧本卷12卷,共67部,400万字;艺术文论
《中国抒情方式:京剧简识》是通俗地讲解京剧的种种知识以及欣赏要点的艺术普及读物。从京剧鉴赏知识着手,培养读者“听戏的耳朵”和“看戏的眼睛”。在描述京剧的来源、构成和流播之后,结合对古代诗歌、国画形式特
《周信芳全集》共24卷,包括演出剧本、艺术文论、唱腔曲谱、影像资料、演出史料、日记书信六个部分。收集了周信芳一生的文化遗存,把他留在当代的所有资料尽量囊括其中。其中演出剧本共12卷,包括周信芳编剧或经
《周信芳全集》共24卷,包括演出剧本、艺术文论、唱腔曲谱、影像资料、演出史料、日记书信六个部分。收集了周信芳一生的文化遗存,把他留在当代的所有资料尽量囊括其中。其中演出剧本共12卷,包括周信芳编剧或经
本书主要从京剧服装的结构,载剪与制作工艺,以及每一款型所搭配的传统纹样等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剧装所搭配的盔帽与靴鞋的制作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步介绍,以此期望能够把这些传承千年的宝贵手工艺记录下来,更希望能
《京剧历史文献(清代卷)续编》继清代卷出版之后又广泛收录了报纸资料以及清宫档案资料中的京剧文献,这些资料共分四册,约二百万字,很多都是首次披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与正编一起构成研究清代京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