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史(1790-1949 插图本)/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为一部中国京剧断代史,阐述了京剧的形成、清末京剧的发展、辛亥革命以来京剧的变革以及战争年代的京剧状况等几个方面,历史年代跨越从1790年至1949年。
《中国京剧图史》是一部以文字论述构建历史框架,以大量珍贵图片特别是京剧剧照填充骨肉的反映中国京剧发展史的大型精装彩色画册。全书文字部分约116千字,收入京剧大家、著名演员等的剧照及其他京剧历史图片近2000幅,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海容百川、吐故纳新的发展史和气度雍容、风华绝代的艺术风采,可谓盛世典籍,为光辉灿烂的京剧艺术立一历史存照。
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京剧产生、发展、成熟及现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专业百科全书,全书主要设立十大分支,即京剧史、京剧文学、京剧音乐、京剧表演、京剧舞台美术、京剧导演、京剧演出团体、京剧演出剧场、京剧教育、京剧研究。每一分支下又各分设若干门类,如“京剧表演”下分脚色行当、唱念做打、演员等,每一门类下再细分。共计240万字,约4000幅图片资料。此外,还有京剧绘画、京剧彩塑、京剧电影、京剧邮票、京剧唱片、京剧电视等多种与京剧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介绍,具有广泛的知识性。为便于学术研究和读者阅读、检索,本书设置有分类目录、笔画目录、图片索引、内容主题索引等。本书分上下两卷,76.75个印张,精装,四色,铜版纸印刷,装帧设计同样体现文化感和艺术感。
本书从京剧简史、京胡伴奏、京剧表演、京剧行当、龙套艺术、京剧化妆、戏曲砌末与舞台装置八个模块,全方位、立体化地对我国的国粹“京剧”做了解构与普及。本书各个模块的作者常年从事京剧艺术实践和研究,在其各自领域都有较为广博的的见识和深入的理解。本书内容丰富,各个模块涵盖了京剧艺术中所涉及到的诸如历史、表演、行当、舞台、伴奏等方方面面。
本书稿为中国戏曲学院主办的第六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旨在推进京剧研究与传播,致力于京剧健康发展。全书共分为京剧史论、京剧文学、京剧音乐、京剧表演、梅兰芳与京剧名家五编,共收入相关论文近百篇。
许俊德选编的《京剧花脸唱腔百年品鉴(京剧卷上下)》是一本花脸唱腔大全。该书把上起现在能够搜集到音响资料的*早花脸唱腔,下至如今刚刚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演员的唱腔,搜罗到一起加以系统介绍。有志者可以从中学习、研究,创作者可以找到更多的参考资料和样板,爱好者可以得到一本珍藏的精品,特别是还有许多现在已经不易为人见到的宝贵传统唱腔作品也得到了保存和流传。
本丛书是十三五规划项目,是在北京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京剧谈往录》(共四编)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丛书编委会由迟金声、钮骠等京剧大家领衔,组织老中青三代学者,根据 亲历、亲见、亲闻 的原则,以原书内容为主要框架,从京剧发展历史的学术研究角度,扩大作者范围,增选重要名家、事件的相关篇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老一代京剧艺术家、京剧史学家的口述、访谈、研究的作品进行系统地梳理。本丛书共分十卷,每一卷又都包含 艺苑薪火 (介绍重要的京剧教育机构)、 菊部群英 (收录京剧名家的自述与他述)和 梨园旧闻 (再现前辈的京剧史研究成果)三大板块,基本囊括了京剧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院团、人物及重要流派。本丛书是国内***保护、宣扬、传承京剧文化的大型作品,收录的文章既有名家的绝版篇目,也有前辈的封笔之作,还有很多
本图谱收入清代(1644—1911)以来205种京剧传统戏衣的实物图样,囊括了传统京剧演出的全部服装。本书的戏衣实物皆为作者的私人收藏。 本书收入了中国京剧演出史上出现过的戏衣实物,包括官服、铠甲、常服、衣褂等,也粗略阐述了京剧传统戏曲服装演变的脉络。但本书并不是一部中国戏曲服饰史的专著,而是力图找出在戏曲服装演变大系中的一种特殊研究实践与方法,即从实物搜集出发,印证文献而告终,犹如考古学中的田野发掘。本书也旨在用这种方式补白于中国戏曲形态学研究中的一些空缺,并再次唤起大家对这份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视。
我国程派传人迟小秋十出著名京剧的代表作品,近百个唱段,另外还附纸制乐谱,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全部采用专业录制。首次推出全套内容。 由迟小秋担纲主演的《锁麟囊》、《荒山泪》、《碧玉簪》、《三娘教子》、《文姬归汉》、《红鬃烈马》、《窦娥冤》、《孔雀东南飞》、《玉堂春》、《宋家姐妹》等10部经典剧目的唱腔集粹(CD制品)。 由迟小秋担纲主演的传统经典剧目《三娘教子》和《宋家姐妹》的精选录像和一张十部戏的专业伴奏音乐(DVD制品)。 10部经典剧目的乐谱集(10分册)。 盒装全彩套装 一、全彩照图文印刷镶嵌 10 张CD(十部戏主要唱段)/ 3张DVD(10部戏音乐伴奏,《三娘教子》和《宋家姐妹》完整视频) 二、四色全彩剧照剧情歌词集 三、盒装10册16K曲谱集(10部戏) 附赠配套手提袋。 全套可听可看,可卡拉OK,可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套装共10卷)》为套装书,分别包括:《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专书(上)》、《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专书(下)》、《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清宫文献》、《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申报》、《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其他报纸(上)》、《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其他报纸(下)》、《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日记》、《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笔记及其他》、《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图录(上)》、《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图录(下)》。
京剧是中国*的剧种,被世人称为“国粹”,而京剧脸谱又被称为“国粹中之国粹”,素以精巧的构图、绚丽的色彩、细腻的线条而见长。前辈大师们通过勾、揉、抹的手法,创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瑰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脸谱,借以表现人物的品貌、身份、性格等特征,其艺术价值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今《京剧经典脸谱》一书收集了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先生弟子与再传弟子的谱式与创作作品,全书以古籍线装形式面世,更加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风貌。《京剧经典脸谱》将书画与传统脸谱艺术相结合,以翁偶虹先生“钩奇探古” 的创研思想为基础,展示出翁氏珍藏之谱式,其中《钟球斋“十骂”》、《张飞七戏图》等作品均为首次公开。
本书为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程砚秋演出剧目志》以编年纪事的方式,对京剧艺术大师、程派艺术创始人程砚秋先生从1917年至1958年的艺术人生逐年进行了梳理,从中总结出程派艺术(程派剧目)的兴起背景、创作经过、发展脉络、艺术特色、艺术影响等,是了解程砚秋先生程派艺术的珍贵资料。 此次《程砚秋演出剧目志》由程砚秋先生的三子、程派京剧艺术研究专家程永江先生编著。先生耗时二十多年,搜集了大量资料、文献和实物,以收集整理的程砚秋先生演出的原始材料如演剧表、剧照、戏单等为依据,还包括了各历史时期的报纸剧评、程砚秋先生的合作伙伴关于演出剧目的回忆文字以及戏曲研究家和著名票友对演出剧目的评价等,次系统梳理了程砚秋先生的演出年谱,是他一生演艺生涯的真实记录,是对京剧艺术尤其是程派艺术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