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包含《锁麟囊》《穆桂英挂帅》《龙凤呈祥》《赵氏孤儿》。他们以介绍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裘盛戎、赵燕侠等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名剧为主线,全面展现诸京剧大师的人生经历、该剧剧本的编写及修改过程、剧本结构、人物形象、表演艺术、服饰道具、演出盛况,并深入分析剧目的唱腔艺术、思想文化、精神内涵及其在艺术形成过程中的代表性作用等。本丛书还配有大量精美的演出剧照。比如,舞台摄影的照片,采用多机位、多角度的拍摄方式,记录与还原京剧舞台演出实况,用丰富的摄影语言展现京剧的优雅与美丽。而影棚摄影的照片,包括了每一剧目的主演、当红京剧名角,既展现京剧服饰之华美、化妆之精细、演员表演技艺之纯熟,也体现出摄影中光影的语言。
喜剧难写,喜剧能学吗?天生有幽默感,才能吃这碗饭吗? 5分钟一个梗,10分钟一场误会,就是喜剧吗? 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喜剧教父卡普兰,要破除诸如此类迷思,将整个职业生涯摸索出来的创作经验、对喜剧原理的深刻理解,以诙谐睿智的笔调一一道来,可谓身负绝学却毫不藏私。他提炼出一击即中的喜剧创作核心公式和8个行之有“笑”的秘密武器,通过细致剖析《宋飞正传》《老友记》《土拨鼠之日》《安妮·霍尔》等热门作品的经典桥段,厘清喜剧中独特的情感动作逻辑、人物关系和发展源流,展示一场戏为什么好笑、哪些笑料管用、哪些段子尴尬失效,并结合实战,讲解如何才能排查、修改不起作用的场景和台词。 同时,卡普兰更犀利点明了欢笑之下隐藏的生活真相,这或许会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性,更有元气地面对身处的世界。
本教材是为大学通识课程而编写的,选择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希腊罗马悲剧和喜剧。前四个单元是古希腊时期的,分别是埃斯库罗斯的《阿加门农》、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以及阿里斯多芬的《鸟》;后两个单元是古罗马时期的作品:塞内加的《美狄亚》和普劳图斯的《金坛子》。
本书介绍了即兴戏剧的历史、分类、规则,详细阐述了81个代表性的即兴游戏,以及8种即兴长剧形式,进而阐述了即兴戏剧进阶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分享了即兴戏剧演出的实用指南,介绍了即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深入学习即兴戏剧的资源和指向。 本书适用于即兴团体、编剧、导演、演员、戏剧工作者及爱好者,以及在创意、教育、咨询、企业培训、心理治疗和社区等领域工作的广大从业者。
从昆曲源远流长的春夏秋冬到古往今来的经典剧目,从生旦净末丑五大角色的星云流变到曲谱声律的舞台表演, 600年来昆曲史上的风云盛事都在书中条分缕析地尽情展示。该书最后部分更见功力,中国昆剧史上所有大事无不一一记载。全书不仅内容细致、深入,全面而系统,具有严肃的学术性,而且文字清新流畅,又配以800多张精彩图片,使其图文并茂,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极深厚的艺术感染力。书中许多老照片都是次面世。陈砚秋、俞振飞以及继字辈、传字辈等众多名家大师的风采神韵都可由此窥视。弥足珍贵的是,该书收录了如明代万历年间汤显祖在世时的《牡丹亭》木刻版珍本,清李翥冈抄本《昆剧全目》(同治内廷本)这样的海内孤本,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另外,为便于外国朋友了解、欣赏中国昆曲,该书每部分还辅以简洁的中英文提要。
《成都川剧鉴赏》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川剧文化传播画册,内容包括部分,分别为“古老艺术”、“戏如人生”、“四海戏缘”及“成都川剧文化地图”。其中,“古老艺术”部分,简要介绍川剧艺术的历史、行当、唱腔、绝技绝活、经典剧目;“戏如人生”部分,介绍川剧艺术的戏装、化妆、脸谱及典型角色的塑造等信息;“四海戏缘”部分,展示古老的川剧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新面貌、新发展及未来展望,还有国际化传播的情况;“成都川剧文化地图”,则是以手绘地图的形式,向读者直观展现成都市内的川剧艺术院团、演出场所、文博研究及教育机构等信息。
《戏曲知识讲座:秦腔考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秦腔之根众说纷纭,秦人、秦地、秦声三解,州异国殊情习不同,国家音乐本在酒泉,燕乐曲子敦煌讲唱,甘肃说唱清歌叙事,甘肃皮影装屏设像,四方散乐村落百戏,甘肃琴腔陕西昆梆,西秦之腔斗倒昆弋,一桌二椅四功五法,出之贵实用之贵虚,腔生欢苦乐分文武,行头砌末人物造型,甘肃脸谱流派,继承发展挑战危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60年,共和国一路走来,风雨砥砺,岁月流金。在60年发展的交响曲中,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亦构成了其中辉煌的乐章,并且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山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既有五千年历史传统的积淀,又有革命根据地红色传统的传承,还有民间民俗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创造。60年来,我省一代又一代文化艺术工作者薪火相传,积极保护、发掘这座文化富矿,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国气派、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推出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艺术科研成果。“晋商文化、关公文化、佛教文化”三张文化名片影响深远;“黄河歌舞、山西锣鼓、文学晋军、戏曲梅花”文化群体威名远播;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辉煌成果和山西题材电视剧的集群亮相,唤醒了山西人的文化自觉,树立起了山西人的文化自信,为全省经济社会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图说中国戏剧(英文版)》图文并茂的全方位介绍中国戏剧,包括戏曲的起源、戏曲音乐、舞台艺术、戏曲人物、习俗,服装鞋帽、戏曲脸谱等等。通过阅读《图说中国戏剧(英文版)》,能让读者对中国戏剧有全面系统的认识,能从中体味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书为戏剧学者倪胜的论著,是上海戏剧学院重点打造的"国家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丛书"之一种,一方面清理文献戏剧的历史发展沿革,尽量多地翻译介绍相关材料,为戏剧界提供比较详细和准确的参考资料,另一方面也结合文献戏剧的历史事实,应用艺术哲学的理论来阐释文献戏剧及其发展史的深刻含义,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文献戏剧的意义,并为文献戏剧未来的发展走向做点哲学高度的预测。由于文献戏剧发展过程复杂,内容丰富,因此本书集中研究从文献戏剧德国起源的三个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他们是毕希纳、皮斯卡托和魏斯。附录是与文献戏剧相关的几篇文章。
《上海舞台美术(2014—2016)》入上海舞台美术2014—2016年作品,尤其精选了诸多舞台美术的经典场景,包括部分舞美的细节,从这些细节可由小见大,让人感受到舞台美术的魅力。本画册展示了近两年上海舞美创作的概貌,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创作成果,作品样式丰富各异,表现力丰富。
《儿童戏剧教育活动指导:肢体与声音口语的创意表现》中以初次参与戏剧活动的师生为对象,依学生的发展与经验能力,从“暖身活动、肢体动作、感官想象、声音口语”四类基础活动,设计了“系统性”的戏剧活动,每类活动都包含初级、中级至高级的课程。让学生发挥创意,表达想法,开发身体潜能,以促进自我学习动机和自信。课程内容均来自现场行动研究的活动案例,步骤清楚,操作性强,让教师清楚易懂,马上就能上手。最后,针对一般教师最棘手的“戏剧课堂经营技巧”,做专门的介绍,为新手教师提供清晰的课堂教学指南。
如果说戏剧是最难的综合艺术,那么戏曲则又是其中最难操作的艺术样式之一。称职当行的戏曲作家既要像小说家那样具有开阔的视野、广博丰富的阅历、独特颖异的感悟、飞天入地的想象力,善于编织故事、安排情节、刻画人物,又要像诗人那样具有澎湃而充盈的激情,还要熟悉戏曲舞台,懂得表演和音乐……正因如此,素质全面的戏曲编剧人才向来十分难得! 一个时期以来,在“但求我用,不求我有”的潜规则的影响下,短视偏见和功利思潮泛滥,不少剧院团不愿意养剧作家,甚至把剧作家视为负担和累赘,似乎出现了“唯编剧特别是戏曲编剧人才难养也!”的局面。结果酿成大量戏曲作家的淡出、流失和转移,直接破坏了戏曲艺术的生态平衡,造成戏曲原创力的不足,好的戏曲剧本如凤毛麟角,以至于经常看到不少演员因为遇不到能够施展表演才华的好
这本“讲演录”是近十年来作者教授研究生“戏剧美学”这门课程所不断累积的成果的一个并不完善、也不完整的记录。内容包括声腔与曲词的矛盾、真实与假定的矛盾、实景与虚景的矛盾、写意与写实的矛盾、关于思维方法问题、形式何以可能的探索等。 在戏剧艺术“怎是”这个大框架里,我想讲一些问题。所以,我这个课不是一种历史的爬梳叙述,而是从基本的历史现象出发,从本质上,从艺术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戏剧究竟“怎是”,即来探讨戏剧艺术的审美本质问题。 所谓“怎是”就不是“是什么”——也即,就不是表象,而是“为什么”。这个差异非常大,一个是表象,一个是根本。“老师,你说戏剧是什么呢?”同学们经常这样问。我说我不知道,我只追问他“怎是”。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怎是”就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它
图书名称: 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 ISBN: 9787810851206 开本: 大度32开 出版时间: 2002-10-01 版次: 1 印次: 1 著者: 施旭升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红线女创作 生活》主要讲述了他们从艺的生活及创作历程等。众所周知,红线女创立了 红派 粤剧表演艺术,成为岭南剧坛的一代宗师,与豫剧的常香玉、黄梅戏的严凤英、越剧的袁雪芬并列,被公认为的地方戏曲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