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教授吴炳璋先生的专著《京胡演奏与教学研究》终于出版了。早在酝酿此书出版之初,吴先生即命我为其大作写序。笔者曾以晚辈后学难当此任为由辞谢再三,无奈先生不改初衷。笔者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在此为吴先生大作的出版打一通开场锣鼓。 吴炳璋先生曾任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首任系主任,是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资格最老、教学生最多、也最有名气的京胡教授。其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教学成就在京剧界有目共睹,在京剧器乐行内有口皆碑。由于吴先生在教学方面的突出成就,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曾于2004年专门为其举办过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活动。记得那天京内外众多琴师和有关专家在中国戏曲学院济济一堂,上午探讨和总结吴先生的教学经验,下午以音乐会的形式展现吴先生的教学成果。吴先生也精神矍铄地操琴登台演奏,赢得台下一阵阵叫好声。
《怎样拉好京胡》对京胡演奏各种技法的原理、走向和操作程序,作了比较细致的剖析。唱腔的“垫”和“裹”,是一般琴师难以掌握和比较棘手的问题,本书运用旋律进行的一些法则,对其作了详细的分解。本书还对音量、音色、触弦点、揉弦、换把及反西皮把位采用二黄指法演奏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力所能及地对它进行全面系统的归纳、整理。
2006年仲秋,应湖南文艺出版社之邀,编写了《中老年二胡教程》(初级篇)。出版发行后,颇受中老年二胡爱好者的欢迎,不到半年5000册即告售罄。 此后三年来,不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异国他乡琴友们的来信、来电、短信,从这些反响中深深感受到中老年朋友对民族器乐的热爱,对美好音乐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对喜闻乐见、表现力丰富的二胡情有独钟。同时,也了解到了琴友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迫切需求。 在广大琴友们的一再要求下,我又续编了这本《中老年二胡教程》(中级篇)。本书内容更加深入,选材更加丰富。可以说,是在广泛征求琴友意见的基础上,既遵循二胡教学的规律,又根据中老年自学二胡的特点,反复思考的一个结果。 中级篇包括五大部分。部分:二胡技巧概述,继续深入介绍二胡演奏的运弓、运指技巧及其运用
二胡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中最重要的一件乐器了。尤其是近十年来,二胡的演奏技术和表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二胡的人数也在大幅度地增长。许多经典名曲通过考级、比赛、演出等艺术活动,早已深入到广大二胡爱好者的心中。人们喜爱它、演奏它、欣赏它,被它那优美动人的旋律所深学地感动。
本书对二胡演奏的基本知识、演奏方法以及各种演奏技巧都做了详细地介绍,并改编了很多通俗的乐曲作为练习。为了开阔眼界、提高练习者的学习兴趣,本书适当地介绍了一些有难度的乐曲,以便让不同程度的读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内容。在练习过程中,首先要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并且要循序渐进地练习,千万不可急于求成。此外,书中对于演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均作了分析与说明,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科学、简易的学习方法使大家更好、更快地掌握二胡的基本演奏技法。
二胡,在中国民族乐器里可以说是是具代表性、抒情性、人性化的乐器了,用它来演奏邓丽君的歌曲无疑是换上添花的组合:二胡那悠长的旋律、酷似人声的音色,加了揉弦、滑指、泛音等技术的运用,能在邓丽君原有的歌曲魅力基础上,更增添一种空灵、神秘之感。在邓丽君演唱的数百首歌曲中,我精心挑选了102首旋律优美、大家熟悉、又适合二湖演奏的曲目,加上弓法、指法、力度、速度、表情记号以及演春提示,为广大二胡爱好者提供一本二胡学习与演奏的曲目,一来能拓宽视野,二来能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用来欣赏、消遣、交流等。
音乐创作是音乐艺术领域中的资源,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原生起点,在数百年的世界音乐出版历史中,各类原创作品的出版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人民音乐出版社自1954年成立以来出版过大量中外音乐作品,其中包括丰富的中国作品,体现出我社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对繁荣音乐创作所作出的努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音乐创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涌现出一大批成绩卓著的作曲家和异彩纷呈的优秀作品,对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人民音乐出版社将陆续编辑出版《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作品系列,内容涵盖能够反映当代中国专业音乐创作成就和整体发展水平的各类优秀器乐、声乐作品。
为进一步繁荣“秦派二胡”的创作、演奏、教育及理论研究,我们特将参加此次论坛会上宣讲的论文中筛选37篇汇编成《秦派二胡艺术研究文论》,为广大二胡音乐爱好者及业内同仁学习、研究地域音乐流派提供参考,并以此推动“秦派二胡”艺术向着更加多元和更高层面延伸发展,为新时期三秦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发挥自身应有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