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9世纪舞会舞蹈》是作者的一次尝试,不指望详尽无遗。它的目的是给教师提供研究这门课程的资料,把由我和我的同事们制定并被列宁格勒舞蹈学校采用的那些教学法原则记录下来。今后,在深入和扩大研究以及教师之间交流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课程显然会进一步得到丰富。对包括布瑞、帕斯皮耶或者古老萨拉班达在内的一系列舞蹈的描述,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收入这本书中。今后这些舞蹈也将会在教程里占有自己的位置的。但是,每个时代的主要舞蹈,本书都作了介绍。除了扩充这本教程,看来很有必要把过去几个世纪在舞会舞蹈方面的经典著作翻译成俄文并给予出版。它们可以填补本书由于受教程的特殊任务的限制而留下的空白。
《新中国舞蹈事典》是一部以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发生的舞蹈事件为编撰对象的工具书。本书的体例是以年、月为序,并将各项舞蹈事业分类进行编撰,内容涵盖中央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各大部委、各军医等级以上的各类舞蹈事件;对外交流舞蹈事件的收录以代表或具有国际水平为准则;对每个独立舞蹈事件的撰写,力求客观、准确、周详的同时根据其事件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分配详略不等的篇幅。全书基本上体现出视野宽广、信息丰富、重点突出、记录周详的特点,为了解和研究当代中国舞蹈和当代中国文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线索。
具体讲,这《拼贴的“舞蹈概论”》一是把文章发表的历时性年月日打乱,拼贴成共时性的专题思考,其中一些是当下的“舞蹈概论”尚未或正在涉及的问题,连带着想到了时下许多舞蹈文字,历时性的、平面的描述多了些,共时性的、纵向的专题思考少了些。就今天的舞蹈学术而言,共时性的、纵向的研究更重要些,它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比如“舞蹈艺术何以独立?”“艺术舞蹈如何分类?”等,想不明白、说不明白的事常常也做不明白……因为这里的文章都是独立成篇的,所以一旦拼贴,定会有错杂,像“舞蹈的发生”问题在“舞蹈的发展”里也时有所见,甚至同一个专题中的文章也有交叉和重叠。
当代中国舞蹈实践仍处于发展阶段,舞蹈美学更处于探索阶段,但新视听时代身体艺术的兴盛为其提供了良好契机,这对舞蹈艺术审美本质、审美特征、审美心理、审美观念等方面的研究,对中国文化建构现代人文精神、正视人、探索人性、体现现代人的深度生存状态均有推进作用。这部《当代舞蹈精品聚焦》,图文并茂,文字流畅朴实,结构简洁明了,画面优美清晰,展示了当今中外各类舞蹈艺术的发展脉络与现状,既有的资料性,又有很好的观赏性,是叶进同志长期艺术实践与积累的成果。
本书探讨了韩国传统舞蹈的历史沿革,论述了韩国传统舞蹈的主要形态,介绍了韩国保存传统舞蹈的现状和研究传统舞蹈的概况,提出了笔者对保护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思考。 本书是笔者在韩国为期一年进行田野调查、访问专家学者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资料详实且全面深入。适合舞蹈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舞蹈工作者以及希望了解韩国传统舞蹈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她被称为艺术家,被视为把解释性舞蹈提升为创造性艺术的先驱者,她把舞蹈从人为的技术性限制中解放出来,使舞蹈摆脱了对空洞与做作的动作技巧的依赖。 她曾撰有自传《我的一生》,被视为传记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但她写这部书时,听从了友人不要在传记中过多地谈论艺术之劝告,把有关舞蹈的理论部分,放到了自传之外。 这被特意挪到自传之外的理论文字汇为一册,就是这本《邓肯论舞蹈》,所以这部书被视为填补了她不同凡响的自传之空白,这些空白是因为她在写自传时听从他人劝告没有过多谈论自己的艺术而留下的…… 这不是一般的才能,而是真正的天才,……是至高无上的和无缺的艺术,艺术家罗丹在巴黎这样写道。 古典芭蕾舞之爱好者或反对者,现代舞之研究家或爱好者,现代主义之研究家或爱好者,美国文艺史之研究家等。
《舒巧舞剧创作评析》是年轻舞蹈评论家张莉的新著,这是一本较有理论水平的舞蹈学术著作。此书的特点,首先在于作者敢选择舞剧编导舒巧的创作成果进行评析,这一选择体现了年轻舞蹈评论家的理性与锐气的精神。其次是作者始终站在艺术的角度对名家的创作进行理性的思辨,不否认其优长,亦不掩饰其不足,这在当今舞蹈评论界是难能可贵的“唯真求实”的评论风气。
本书共十一章, 分别为: “基础功”“辅助技巧”“地面滚翻技巧”“联合性地面滚翻技巧”“软翻技巧”“联合性软翻技巧”“跟头技巧”“古典技巧”“双人技巧”“下高技巧”“弹板技巧”。书中按照技巧动作的难易程度, 对每个技巧的预备姿势、技术动作、易犯毛病、保护与帮助
《中国舞蹈史话》由二十四篇文章构成,既相对独立又自成系统,对中国舞蹈的发展作了细致地梳理。作品以时间为主线,从原始古代以至近代,每一时代专文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着重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突出了舞蹈发展的时间性,并从舞蹈美学的物质基础、本质灵魂、表演手法等方面论述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质。作者常任侠在《前言》指明其写作动机:“中国舞蹈的历史颇为悠久,但过去尚无专书,加以系统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