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和、李玲琰著的这本《群舞编导基础理论与技术技法教程》是根据北京舞蹈学院06级现代舞编导班的群舞教学来结构的。主要分三个部分构成了本教材的基本框架: 部分主要讲授理论层面的, 单元主要介绍群舞编舞教学的历程以及一些理论和观点;第二部分主要讲授技法层面的,第二单元至第八单元全部都是群舞技术技法,从动机、舞句、舞段、层次、调度、画面到单双三人舞和群舞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讲授群舞小品创作层面的,第九单元中主要从群舞小品创作的选材、构思、结构、形象、步骤五个阶段讲解,另外,还附录了结构案例、群舞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三个内容。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教学实际,每一单元中都有课堂练习,并给教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教学指导、回课评价和课堂小结。 本书希望 多的人有机会通过群舞编舞技法教学
《世界戏剧学》是余秋雨学术著作,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有着开垦知识荒原,开拓国人眼界的重要意义。出版三十余年来广受赞誉,至今仍是中国读者迅速了解外国戏剧理论,系统研读世界戏剧史的佳作。 全书秉持作者的一贯风格,用散文笔法梳理世界各地历代戏剧理论及名剧作家的观点,笔力遒劲,高屋建瓴,宏大的视野之下浸润着细致入微的个人体验。余秋雨用作家对文字的敏感和一流的表达能力,冲淡了学术的严肃与遥远。书中很多戏剧学理论完全可以当作编剧、小说的创作理论使用,其启发性与实用性甚至比绝大部分千篇一律的剧作书要强。 在学术自由、资料充分的今天,一直没有出现一部新的同类著作能替代它的地位。 因此,这本书也在告诉今天的青年:比较像样的学术成果,与条件无关,与经费无关,与背景无关。学术,是对身边潮流的一种勇
《从台下到台上的执事者:舞蹈编导的专业能力探论》主要研究和探讨舞蹈编导者的专业能力,内容涉及舞蹈编导的基本能力、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舞蹈编导的结构设计与编舞技法能力、舞蹈编导的审美能力以及舞蹈编导的作品呈现能力五大部分,内容丰富而全面,层次鲜明而具有系统性,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长安是唐代都城,也是唐代文物 为集中的地区,在 西安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唐代墓葬、遗址,出土文物数量众多,在很多文物资料中含有乐舞图像,这些乐舞图像是乐舞艺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之典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绘画艺术和乐舞艺术以及对外文化交流中极重要之实物资料,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进行系统化地整理和研究。有鉴于此,贾嫚编著的《唐代长安乐舞研究--以西安地区出土文物乐舞图像为中心》以唐代长安遗存的乐舞图像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按照年代编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揭示唐代乐舞所包含的自然意义、传统意义和象征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众所周知,汉代在我国历史上是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的时期,也是形成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和纯粹时期。汉代乐舞绚丽多彩,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在以往的乐史著述中,汉代的音乐是个薄弱的环节,其本有的辉煌与叙述的简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今人对于汉代乐舞的研究也主要局限在乐府、鼓吹乐、相和歌等为数不多的显课题上。与此相反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考古技术的进步,大量的汉代音乐文物随之出土,这些文物包括大量的乐器实物、乐舞壁画、乐舞画像石(砖)等等,这些真实的、宝贵的文物与文献记载的粗疏简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另一个侧面为我们提供了汉代乐舞文化不为人知的、令人惊诧的另一面,同时也为艺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