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必有意,意必吉祥。 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本书是介绍故宫中的建筑、服饰、瓷器等艺术品上的纹样及其配色的科普图鉴。 全书按不同题材分别介绍了几何美、自然观、草虫鸣、花鸟语、瑞兽谱、万物生等六类纹样。本书不但介绍了不同纹样的发展演变、应用、结构特点,配有配色色标以供参考,还有清晰的纹样图以供欣赏。 本书是设计行业参考图鉴,适合视觉传达、服装设计、珠宝设计、建筑设计等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中国传统色彩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阅读。
《设计中的设计(全本)》是对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以及作品的沿承、发展的归总。作为日本中生代设计师的中坚,原研哉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当代日本设计的精髓。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 日常生活 ,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不落陈规的清新,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断被发现和拓展。 作者亲自重新精心汇编多篇内容,大幅延伸、修订、扩增更丰富的图文,以 专业 的面貌结集成册。 大陆简体版收录:北京前门再造计划视觉系统提案
现如今日本的文具文创产品备受全世界瞩目,前去日本的外国游客会选择日本的文具文创产品作为礼物。 本书中包含了日本大热文具文创商品的设计研发实例和大量人气产品清单。探秘日本引以为傲的“好用”文具文创。 通过本书你将了解到日本文具文创设计的“无微不至、细节至上、极致关怀“的精神。 那么设计这些文具文创产品的想象力和洞察力是如何练就的?日本商家为何如此厉害?本书将揭开这秘密的一角。 这是一本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参考书。
设计注重的不只是表面的美感,更是 对外传达价值的通道 ,所以好设计必须懂得如何 说话 ,才能让用户产生共鸣,让信息不胫而走。本书致力于达成设计与用户之间的快速沟通,独创 AISUS 理念来说明 好设计的原则 ,任何人都能轻松理解: Accessibility(易看清、易读懂)/Impression(令人印象深刻、能吸引目光)/Sincerity(可信度、真诚感)/Uniqueness(独特性、独立性)/Share(共鸣、共生、共同创造力) 在书中,作者宇治智子将二十余年的设计经验总结为77条实用法则,辅以大量 好设计 VS 坏设计 的对比案例,带你避开常见的设计误区,培养出轻松判断设计对错的能力。即使是设计新手,学会这 77 条法则也能做出正确的设计。而专业设计师则可以通过本书检验自己是否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良习惯,并获得新的灵感和技能。
艺术设计专业所体现的知识交叉、传承创新、多元开放以及前瞻与实验性特征,使其特色鲜明,并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关。没有一套教材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一套好的教材,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更应该能够开启心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这一点在今天尤为重要。 本套针对本科生课程教材的编纂工作是建立在2001年~2003年我院主编出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指定教材》基础上的,其主旨,一是对我院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进一步规范我院专业教学用书;二是希望与兄弟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三是为我国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参数。 《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学科专业教材》共分基础和专业两部分,专业部分又分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艺设计三大类,
文字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 设计功底、品味、经验固然重要,但专注于文字设计基础知识也可以丰富设计表现力。 我想知道的排版设计 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字体,使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赋予文字以生命力,将强烈地想要传达的信息诉诸视觉的方法。 本书精炼了能够让各位读者迅速上手使用的基本的文字设计规则、思路、技巧和创意等,通过前两部分的5个规则及3种技巧,后三部分的9 个秘诀、7 个创意、21 种技法及37个设计范例,详细讲解如何凭借文字设计实现符合对象群体特点、主题突出、引人注目的设计。
《策展人手册》是一本对策展人、策展系学生以及诸多艺术爱好者而言必不可缺的指南性手册,书中详细展现了策展之步骤,即如何从最初的想法落实到最后的场地,其中涵盖了策展的相关知识——何为策展、何为策展人、策展人分为哪些类型以及如何策划一个展览等问题。作者阿德里安·乔治(Adrian George)从17世纪开始,述说策展人这一角色的来源及演变,直至今日呈现为一个集托管人、解释者、教育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于一身的形象——从观念至联络、筹资、展览画册、诠释媒材,再至展览空间设计、与艺术家和债权人合作、组织私人观展,甚或是展览的存档和评估,这些复杂多元的工作环节都将在书中被提及。同时,也有来自各种致力改变策展实践、视觉艺术面貌和博物馆画廊面貌的相关教育者、研究者、学者、画廊经营者、策展人以及博物馆馆长提供的多
《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全面记录了安藤忠雄50年来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和人生的关键时刻。他著文总结了他在建筑中浓缩的思考,并在和 Lens 的对话中呈现了他对当下社会的看法,以及对年轻人的建议。 他以 挑战 和 自由 展开自己人生的讲述,以 住宅 原点 光与影 留白的空间 解读场所 旧物生新 和 培育 来分析自己对建筑和生活的看法。 他说, 人心是很难居住在这个数字时代的,我想建造的是那种能让人心居住、扎根的地方 安藤忠雄为本书手写了全部的小标题和说明文字,他与Lens深度协作完成了392页的书稿,并评价为: 这本书和一般的建筑书籍不一样,非常特别,非常有趣。
内容提要本书收录了上至新石器时代马家窑彩陶、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纹样,下至元、明、清时期及近现代瓷器、织物上的纹样,共80种、近200张中国经典纹样。这些纹样包括兽面纹、花卉纹、动物纹等具象纹样,还包括万字纹、几何纹等抽象纹样。书中对每一种纹样都进行了简单介绍,并讲解了其结构和应用。本书对每一张纹样图都进行了重新设计绘制,并拆分了单独纹样,提取了中国传统色谱的色值,以方便读者理解和使用。本书适合传统文化爱好者、美术从业者及设计师等阅读和参考。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盆景艺术始于六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盆景艺术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凭借园艺栽培,融和艺术创作,在一方小盆中塑造自然之美、抒发创作者的情怀、展现深远的意境,有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本书收录明清时代所收盆景艺术图谱100例,实际上是当时传播至欧洲的 外销画 :上半部以鸟类和花卉为题材;下半部以昆虫和果木为题材。今天,从这些盆景艺术外销画中,我们既可欣赏中国盆景艺术之美,感受中西绘画融合之味,也能窥见清代中国人的生活图景。 书中附赠的《画万年花甲》图卷,系由清代画家汪承霈绘制。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命汪氏绘此图。《画万年花甲》全卷共绘二十四种花木盆景,寓意 百花呈瑞,盛世升平 。
设计作为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与美的相关性是毋庸置疑的,由此,设计美学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学科。然而作者认为,设计美学的合理性要建立在它与美学知识体系的历史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之上。基于这种视角,作者对康德美学进行了重新分析,找寻从中延伸出的设计美学基本概念的可能性。同时,她还在日常生活美学的批判性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设计美学比日常生活美学更合理的地方。作者对设计美学有着深沉的寄望,认为它有可能重建美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深刻关联。
本书从服装设计及效果图手绘的基础入手,介绍了服装设计的整个流程,人体比例及结构,人物妆容和发型,常用的人物动态,服装的廓形,以及服装各部位与人体的关系等。重点讲解了使用彩铅、马克笔、水彩这三种*常用的手绘工具绘制服装设计效果图的基本技法。以详细的步骤讲解和丰富的案例展示了运用彩铅表现各种面料质感的方法,用马克笔表现不同风格时装的技巧,用水彩表现多变的时装款式的要点等。无论是刚开始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还是服装画爱好者,都能通过本书熟练掌握服装设计效果图手绘的技法。
1962年起,陈明达率助手赴山西应县考察佛宫寺释迦塔,在1930年代营造学社的考察基础上,做了更为准确、详细的测绘,并结合多年来对《营造法式》的研究,着手探讨古代建筑设计规律,从而阐明中国古代建筑从总平面布置到单体建筑的构造,都是按一定法式经过精密设计的,通过精密的测量和缜密的分析,是可以找到它的设计规律的。这部专著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
本书是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研手绘的全面剖析,以及对考研真题的评析与示范。手绘内容包括海报设计、插画、字体设计、LOGO设计、装饰画、设计素描、平面构成、包装设计、交互界面设计、吉祥物和快题设计。本书引导读者在前期基础学习阶段注重物体塑造和图形创意手法表现,接下来是马克笔着色和画面构图讲解,然后是各考试类型的剖析和真题示范。 本书是 厘米手绘 的教师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撰写而成的。书中作品绘画风格多样,可使读者直观熟知考试题型,力图帮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研学子取得好成绩。
《关于构图问题》是潘天寿1963 1964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的讲课记录稿。所讲的内容从画材的搭配安排,取舍组合、到构图中的宾主、虚实、疏密、对比、呼应、交叉、参差、三点关系、三
本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普及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史。在讲述过程中注重联系当下,让读者可以真正 站在历史看今天 ,在增长知识之余获得一些启发。本书在结构安排上以11个国家为 坐标 , 漫游式 梳理现代设计史,以便读者可以快速检索到相关知识,阅读后形成 块状 记忆。比如,谈到英国设计时就会联想到 工艺美术运动 ,谈到法国设计时就会联想到 新艺术运动 等。 本书图文并茂、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既注重历史考证的严谨性,又注重知识的趣味性,适合设计师、设计艺术类师生、设计艺术爱好者以及设计类考研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