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教材。过去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偏重于技巧训练,不注重思维训练,与专业设计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本书试图通过一种新的思路:具象到抽象、文字与形象、概念与形象的转换,形象的组合、形象的变化,发散思维与联想、灵感思维与超前思维等,用实例来说明形象思维的方法,训练设计思维能力。创意来自思维,思维也是要经过正确和大量的训练。教师使用这种教材教学比较容易操作,学生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以及形象思维的能力、创造形象的能力、审美能力也会有明显进步,这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全书收集了大量外经典设计作品,并加入了详细点评。 本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又可供设计人员作为艺术创作的参考。
崔唯编著的《流行色与设计》是一部系统介绍流行色的基本概念、演变历史、发展现状、趋势制定过程,特别是流行色具体应用方法的专业书籍。《流行色与设计》涉及了艺术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服装、纺织品、工业产品、室内环境、平面设计、商业展示、美容化妆等,是一部适合多行业、多专业了解与应用时尚色彩的重要指南。
本书*那些以成为色彩专家为目标的读者。 迄今为止所出版的有关色彩的书籍,几乎都不是从色彩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的。这些书籍中大量充斥着无用的知识,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作用的参考书更是屈指可数。此书就是考虑到以上诸多原因而构思创作的。 1、阅读此书,可以一边学习色彩原理一边练习色彩技能。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对色彩的感觉。 2、练习之后,本书可以作为色彩参考图表,在实际应用时灵活使用。也可成为考虑色彩搭配关系的专用图表。 3、作为检定各种色彩效果的专业教科书,本书的整体结构较合理,它同样适合于色彩原理的自学者。 本书可以让你感受到使用色彩的快乐和成为专家所拥有的充实心情。
《配色岁时记(四季的色彩作品)》由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编。如何将四季风景用颜色来表现呢?为此笔者决定写这样一本比较实用的配色岁时记。收录了有代表性的祭祀活动和与风景诗相称的基本色、基本形象和形象配色,让读者充分欣赏到配色中的季节形象。采用不同领域的、可改变面积比例的配色模式和多种配色样式、图案,具有实用性。广泛收集了包括店铺、商品包装、礼物、视觉广告、网页等平面设计以及餐桌搭配、插花等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相关配色主题。将四季中的重要主题以话题的形式,改变视角进行详细介绍。将日本人与季节感关联颇深的感性通过风雅的形式提炼出来,为成熟的现代生活提供配色方案。
本书的课题内容来自罗伊娜 里德 科斯塔罗的视觉构成教学体系,我们将其部分课题内容引入课程,是对其教学理论的实践。并将实践过程中的学生作品、制作过程、体会以及点评加以总结集合而成。 通过课程实践可对罗伊娜的教学理论方法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其中包含非常丰富的关于视觉构成的认识:首先,对抽象的视觉形式规律的概括提炼,并融入形象的课题练习中,通过手、眼、脑的协同来体会这些形式规律。其次,使课题由简到难,由单纯到复杂,使学生逐步习惯于用理性的方式分析形态,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一点对于设计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对一个形式的评价公停留在“挺好看的”、“不错”、“很美”、“很酷”……这便是能感觉到对象,进而成为可以进行描述与根据意图加以控制的对象。后,
本书作为一门产品设计(包括其他广义的三维设计)的基础训练课程,不以讲解某类产品的具体设计为目的,因为无数的设计师在创造着世界上的*事物而使具体的产品设计日新月异。本书的目的在于比较基础地探讨设计元素的构成,研究一个型的整体效果和其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及各元素形成的客观机理,对一个简单的型、元素进行定性、定量的构成分析,并通过提出较多的造型训练内容供初学设计者思考、实践,以避免今后产生浮浅、精糙的型。 本书主要从造型的基本法则出发,通过对大量实例的讲解,论述对于有特定功能的日用产品开发所应该考虑到的基本问题,开阔设计思路,让读者从中悟出一套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设计方法。 本书是作者几年教学思考的小结,所用图片多为作者设计方案及电脑三维草图,也有一些指导下学生完成的作业,另外为
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个生活在色彩世界的生灵,都会被色彩赐予我们力量所感动。尽管我们的识知会因各种原因有所不同,尽管我们对色彩的认知仍然处于很幼稚的阶段,但想要改变我们的生活空间,掌握千变万化的色彩规律,则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我们都在渴望从这一规律中不断获得更多的经验与灵感的方法。而色彩设计是以培养色彩感知为基础的。这种基础有时会成为提高我们对色彩认知的灵丹妙药。尤其每一位设计师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经常不断进行色彩设计的训练,培养和掌握对色彩的敏锐感觉能力,并且以这种感觉为基础去形成带有独特风格与特点的个性化色彩设计方法。
构图是影响视觉的关键因素。《构图至上》共分8章,从摄影构图的一般规律开始,由浅入深地介绍了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详细讲述了构图的造型因素、构图元素、光线对构图的影响、利用电脑后期的二次构图等。按摄影的门类重点对风光摄影和小品摄影的构图做了细致讲解。全书的特色还在于重视对构图观察和拍摄实践方面的思维引导、训练和练习。全书内容凝聚了作者30多年来对摄影构图的理解和宝贵的拍摄经验,汇集了500余张精彩的摄影作品和范图,尤其是风光摄影作品有很高的技术和审美水准,这都给予读者高起点、有价值的视觉学习体验。 《构图至上》适合摄影爱好者、大中院校摄影系学生阅读学习,对初学者尤其有帮助。
怕配色理论枯燥冗长么?怕技巧方法不够实用么?本书保证让您学到实用而又系统的配色知识! 本书通过简明易懂的示例作品,逐条讲解了绝对不可背离的配色理论;将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修改前后的对比,分析了如何才能使配色更具效果和表现力;根据希望达到的不同表现效果和目的,展现了设计师必须要了解的配色技巧;介绍了在理论无法适用时应对的配色设计方法;讲解了基本的色彩知识和易用的PhotoShop技法;刊载了日本目前最活跃、最权威的设计师的主题性访谈。
敦煌艺术遗产,是4世纪到14世纪中国人民集体创作的宝贵结晶,它包括建筑、雕塑、壁画三种艺术形式,其中无不包含精美的图案。这些纹样是古代艺术家们从自然中提炼的,经过艺术加工而成,既承袭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其枝繁叶茂,栩栩如生的形态,与欧洲新艺术时期的装饰图形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书中收录的图案有:藻井(用于石窟建筑顶部的装饰图案)、人字披(中国建筑常见的屋顶形式)、龛楣(佛像上端的门楣装饰)、华盖(象征权利与宗教权威的顶棚)、背光(置于佛像身后的光环形装饰物)、边饰、服饰纹样等。
本书收录了自1950年至1989年以来近40年间350余件选自莫斯科设计博物馆的苏联设计作品。 从大头娃娃巧克力糖纸到奥运会吉祥物米莎熊,从四面体牛奶盒到伏特加酒瓶,从喷雾香水到发条剃须刀,从金属网兜、图拉缝纫机到咖啡研磨器、土星真空吸尘器,从鳄鱼根纳和大耳猴切布拉什卡到机械棋钟、遥控车,从真空管收音机到台式电话,从飞行手表到基辅微型相机,从社会意识海报到时尚电影杂志,展现了苏联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于以往常见的设计类图书,本书另辟蹊径,按照“民众”、“ ”和“世界”三大主题编排内容,是一场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展现苏联社会变迁的特殊感官之旅。
尽管数字化艺术设计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在数字化艺术设计理论上所做的研究和探索还显得不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数字化艺术设计已逐渐成为艺术设计行业中越来越重要和广泛的讨论话题,但这种讨论往往是囿于技术性的,更深层次的探讨也停留在欣赏和评价阶段,而缺乏对数字化艺术设计创作原理和思想的深入分析、归纳、整理、总结,更勿论全面和创造性的数字化艺术设计理论了。 “数字化”和“艺术设计”是似乎看来时髦却又带有专业色彩的词汇,无论单就哪一个来说,都是意义深刻、耐人寻味的。为了不致有高深莫测的感觉,本书故采用通俗平易的书名《数码艺术设计》。
靳埭强在设计生涯中发展起来的独特风格有着极为丰富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内涵。他将现代设计的法则、材料和技法语言与传统文化的神韵、意境有机结台起来使作品散发出浓郁的现代气息与东方风采。由此他获得国际设计界的极高赞誉。他的作品包罗万象,从液化气的广告到中国银行的行标,他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很巧妙地将其意图及神韵表达地精彩。这《靳埭强》即包括了他多年来的创作,有的我们颇为熟悉,因为他的设计已经深入人心;有的则是让你眼前一亮。
暂时没有内容
你是否曾经觉得配色是件不可琢磨的难事,需要诸多的经验累积才能得出适合而又富有魅力的配色?但其实,配色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本书中,日本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内田广由纪明确指出,所有的配色都可概括为九种选择,只要将这九种选择分成三个阶段来进行的话,我们就可以轻松获得完满的配色方案! 充满魅力的漂亮配色,也就是能让人产生好感的配色。说得更单纯点,研究配色的构成,只要整理相关要素就能知道该配色是否有亲切感,是否可以让人敞开心扉。最终决定配色好坏的就是是否让人产生好感。能让人产生好感的配色可以让人敞开心扉,传递需要传递的信息,相反,令人厌恶的配色会让人紧闭心门。本书作者将配色的九种选择分成三个阶段来进行,这样我们就可以轻松获得完满的配色方案!
本书是美国爱荷华大学荣休教授胡宏述总结从事近40年设计教育的经验编著而成的。数十年来,胡宏述先生沉浸于他的专业之中。他是一位杰出的教师,身兼设计家、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哲学家、工艺师和制造者。 本书主要构成是从26个设计论点发展出28个习作,通过很多习作,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设计概念,一步一步学习设计方面的最基本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了解几何上的一些关系。 本书可作为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学生接触艺术教育时参考使用。
本书的作用就是给与配色设计环节中所会遇到的问题所展开。很多人误以为色彩与个人的品位相关。请大家要注意更具有科学性。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配色与感觉无关,而是一门技术。既然是技术,那么每一个普通人都享有学习的权利和掌握这门技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