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织物装饰》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系列丛书的第二本。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曾经将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灿烂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织物的华美精致也曾为世人所瞩目。由于古代织物的实物易于腐朽,难于保存,许多已经永远化作了千年历史中的风尘。现存的这些考古发掘文物资料与古代绘画、壁画上的图像资料,以及民间流散的织物藏品只是沧海一粟,即便如此,也使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古代织物辉煌之一斑。本书的编撰搜集各方资料,撷取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织物图案,按照印、染、织、绣几大工艺种类进行划分,并通过文字对中国传统织物装饰艺术做简明扼要的介绍,旨在以浅显普及的方式把中国传统织物艺术之美介绍给广大读者。
一套为众多青年艺术家展示艺术才华的画集,一个品位著名高等学府老师和同学好作品的全新的“读 画”世界,一种凭着某种想象去虚拟的图象世界,一份广大专业人士和美术爱好者上佳的“精神大餐”……
闫增林、赵新法主编的《山核桃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特色教材)》从山核桃工艺品的特点、准备、制作、后期处理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期学习者能够具备从山核桃工艺品选材到后包装销售的全面认识。 本教材秉承工艺美术专业“工作室化教学”的特点,将实操步骤作为介绍展示的重点,为配合生产性实训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书以剪纸的悠久历史、艺术价值以及剪纸的种类和形式开篇,详细地介绍了剪纸的材料与工具、剪纸构图基本符号和样图基础、剪纸基本技法、剪纸作品的制作方法,后通过剪纸作品欣赏来提高学员的剪纸技术水平。 本书语言简洁,实用性强,通篇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解剪纸的知识和技法,可参照图例随学随做。通过本书的学习,学员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剪纸的技能和技巧。本书适合作为剪纸技能培训的教材,也可供剪纸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由陈晶如主编,尚进参编,梁东晓主审。
中国是世界上*早制作并使用陶瓷的国家之一,集技术与艺术于一身的陶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朝以降,中国陶瓷技艺传至日本后即大放光彩,孕育了独特的日本陶瓷文化。 经过数千年的约定俗成,陶瓷业内形成了很多专门术语、专用名词等,统称为 陶瓷语言 ,简称 瓷语 。为了推进中日陶瓷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本书对中日瓷语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以中日双语对照形式,按历史发展的时间轴线,将有代表性的陶瓷与窑口、陶瓷术语等做了对照解释,既可作为陶瓷艺术爱好者和日语学习者的闲暇读物,也可为陶瓷艺术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白金版)》是一本专为艺术考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专业理论课考试获取高分而编写的备考用书。梳理重点必考知识点:摒除一般艺术类基础史论参考书目或指定教材复杂冗长的叙述,综合汇编所有考试教材重点的、必考的知识点。大化降低记忆强度:精简实用,字字要点,条目排列,让考生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需要的地方;花少的时间,得到高的分数。分层级标注重要考点:汇总各高校考试重点和核心要点,并以★做专门提示,让考生一眼就能发现核心考点所在;对于这些标注处,考生要优先并投入更多精力复习。按记忆线索归纳考点:归纳众多有联系的考点,让考生按照时间线索或逻辑线索在联系和比较中牢记考点,实现考前突击高效背诵。多图像辅助强化记忆:对于重要考点都辅以多张图片,艺术考生擅长的形象思维在备考时能够充
本书讲述了中国瓷器悠久的发展历史及瓷器大致的分类。作者有着深厚的学养和新旧交汇的文字功底,凸显出这本普及读物的一种朴素单纯。本书内容以正史为依据,重点突出,有论有据,文章中加注,有助于读者明确出处。语言平实中不乏生动。是了解这一工艺艺术的一本比较权威也比较有趣的读物。
汝窑位居 汝、官、哥、定、钧 中国五大名窑之首,有 汝窑为魁 的美誉。作为历史名窑,*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外考古、历史及古陶瓷界专家对汝窑十分关注,自然有关汝窑的考古、考证、历史方面的文章和专著也不少见。而以汝窑烧制一线匠人的身份,从科学、技艺、哲学、美学、设计学等方面论述汝窑的著述还较为鲜见。 作者是一个在汝窑瓷器烧制技艺传承一行摸爬滚打三十余年的匠人,他钻研技艺、研究文化,《汝窑随想》是他继《认识汝窑》之后的又一部汝窑文化专著。 在当今全国艺术陶瓷行业,能做会讲还会写的匠人为数不多,他算其中之一。 随想,顾名思义,似有随意轻松的格调,然此 随想 非彼 随想 ,这个随想是名为范随州的匠人以独特的视角,从文化、哲学、审美、设计、社会、心理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汝瓷烧制技艺的独特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