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洪流中 沉淀百年 的植物与工艺之书 新艺术 大师莫里斯 皮亚尔-韦纳伊创作 集 植物装饰 艺术之大成 陶瓷、墙纸、梭织布、首饰工艺与金银细工 细数 15种装饰工艺的传统面目 鸢尾、百合、蒲公英、常春藤和雪花莲 唤醒 70种植物形态的大师手绘 在200多幅装饰设计案例中, 见证植物 从形态到纹饰的蜕变 , 领会装饰艺术家的通才与 返璞归真 百年前,工业运动已经兴起,但世界远没有现在流转得那么快。一位秉持着 手工 与 自然 信念的艺术家,在老师的工作室里苦学多年、也独立创作多年后,决定为手工艺撰写一本书,为以自然为归属的装饰艺术撰写一本总结性的著作。他希望有人能够记住在工业之前手工艺的面目,更希望他们一代一代之间传承的、对家与自然的信念在加速演变的世界中仍能为人的生活带来宁静和滋养。 他行走在乡间、在
享誉国际的陶瓷艺术家白明,经过长期的创作、研究、实践、教学,历时七年著就此书。所有工艺环节均拍摄自景德镇真实的传统制瓷现场,并注重显示关键技巧、手法和工具,兼具代表性和指导性。600余张艰辛收集、精心挑选的图片,不仅将这个千年古镇的神奇制瓷技术详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使这部作品具有田野调查般珍贵的史料价值。
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为远古彩陶、青铜时代、瓷器中国三部分。分别讲述了我国彩陶、青铜器、瓷器的发展历史和造型特点,介绍不同器物图案从发生到历代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着重介绍重点纹样的造型特点和文化风格。同时结合上百幅纹样图案摹本,作为本书图录部分亮点,供读者学习和临摹借鉴。
珐琅是古老的金属装饰技术之一,它通过将珐琅釉料烧熔到金属底胎表面,创造出丰富多彩和极富想象力的艺术作品。作者琳达达尔蒂,作为当代珐琅艺术领域的代表性艺术家,在书中分享了手工制作的激情与乐趣。 《珐琅艺术》从基础知识开始,带你了解每种类型的珐琅釉料,帮助你创立一个珐琅工作室并列举出制作过程中将会用到的工具和设备,以及珐琅制作的前期准备、烧制、清理、完成等各环节的详尽信息。接着会教你如何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多种技法当中,例如掐丝珐琅、内填珐琅和透光珐琅。同时你还将学习到更多的实验性的技法,比如在网格或金属丝上烧制珐琅,并通过运用铁屑、沙粒等创造出更为独特的表面肌理。创造性的尝试非常规的烧制方式,例如欠烧、过烧或乐烧工艺,以实现独特的效果。 另外,《珐琅艺术》详细展示了12个制作示范,都
自然界中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简单的材料实现复杂的系统和结构。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日益枯竭,设计师们越来越多地转向大自然以寻求灵感,创造出能够解决日常设计问题的奇妙方案。 仿生学的重要性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其目的是模仿生命的自然过程来制造材料和设计产品。在大众的印象中,最著名的仿生学例子莫过于牛蒡毛刺上的微型 钩子 ,它启发了尼龙搭扣的设计。然而,仿生学的应用远不止于此,从模仿鲨鱼表皮制造的高级泳衣,到受云杉球果启发设计的可编程木材,再到模拟红火蚁群行为开发的群体机器人,仿生学正在为人类带来无限的创新灵感。 本书作者是一位兼具生物学家和设计师背景的专业人士。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详细阐述了每一种自然现象及其人工应用,并对生物学和设计背后的故事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
《如何读中国瓷》介绍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陶瓷精品。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的艺术博物馆,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齐名的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陶瓷年代跨越五千年,在材质、器形、主题方面都有丰富的多样性。本书精选的藏品,兼顾了典型与稀见器物,使读者了解从新石器时代直到近代中国陶瓷工匠所取得的惊人成就,构成了中国陶瓷史发展的基本序列。馆藏陶瓷既有中国宋瓷精品,也有元青花,明清各地名窑的代表作品。精致的罐、碗、瓶、盘,优雅的禅宗祖师达摩像,瑰丽的四季花卉瓶,《如何读中国瓷》介绍这一亚洲文化中杰出的艺术传统,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如何读中国瓷》对器物的阐释旨在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作品本身的意义及其创制文化背景的鉴赏。
该书为一套首次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大漆艺术史、历代重要文献和漆器的图书。该书旨在梳理历代漆艺工艺鉴赏的流变与发展,用更宏大的世界史坐标去看中国的漆艺术发展,以考古史实为基础,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中国历代的漆艺水平以及同时期对海外地区的影响,力图更具创新性地还原一个影响世界的中国漆艺史。 全书以时间为序、工艺为纲,系统地展示了先秦至明清中国漆艺的工艺发展与艺术面貌。书中涉及的漆艺品种包括彩绘、素髹、雕漆、螺钿、金饰、建漆等,力求完整涵盖中国漆器史上两大高峰时期的工艺品种,除大范围收录国内的国宝级馆藏精品外,还将收录许多未出版过的海外馆藏漆器精品。
《观照》是一本探究中国家具设计未来的专著,作者洪卫先生对中国传统家具学习研究多年,他的家具设计,致敬传统,着眼未来,摒弃了传统家具的繁缛形式,极尽克制,大象无形,注重手造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衔接,去探讨中国家具的栖居哲学。 观照 可以说是古与今的观照,也可以说是人与物的观照。该书中的家具作品,融入了自然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无不相映成趣,处处皆在观照之中。 该书的设计以深咖色为主色调,与家具的木质颜色融为一体。哑光金色的书名映入眼帘,营造出东方语境的审美意趣。图文的编排节奏,纸张材质的变化,给读者以丰富的阅读体验。书中三部分的插页打破了阅读的节奏,让读者得到片刻的停顿与思考,引领读者去体会传统老家具的魅力,使传统与现代设计有了融合与呼应,这也是该书整体设计概念的表达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解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二战初期的欧洲装饰艺术,对其风格的演变、式样的创新、材料的加工、技艺的进步、用途和功能以及交易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全景式的解析。 作者列举了600余件经典装饰艺术品,同时对与这些装饰艺术品有关的金属工艺(金银器等)、木材工艺(家具等)、烧制工艺(陶器、瓷器、玻璃、珐琅等)、纺织工艺(织锦、刺绣、服装等)以及纸质工艺(装饰绘画)等都做了全面的说明。其中还诠释了收藏者的作用以及知名创作者、工作室与工厂等易被忽视的主题。
《瓷器 瓷泥制备、加工烧成与常见问题补救措施》从多个方面对瓷器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涵括了从瓷泥制备工序到成分构成到可加工性分析,再到不同装饰手法分析和施釉过程分析等内容。除此以外,拉坯成型和徒手成型等方法也被概括其中。作者还针对瓷器制作中特有的技术难点作出解析,讨论了瓷坯干燥和烧制的方法。在制作陶瓷器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大部分常见问题也通过专门的章节提供了建议及补救措施。
作者简介:然艺是除纸蔷薇外,绕线圈里另一个有影响力的手艺人,从事绕线行业已经5年,目前独立运营 然艺手作 工作室,公众号粉丝5000,千聊上已经积累数百节线上视频教程。 然艺的绕线风格与纸蔷薇非常不同,整体来看,他的风格更加硬朗,更加重视不同材质的组合,焊接技法、电子元件等不同元素都会被融入他的作品中。然艺是国内早做重工绕线教程的,重工绕线的风格强烈、主题性强,同时难度也高,需要很好的对细节的把控和创造力。《然艺的重工绕线教程》与《纸蔷薇的绕线首饰》,是绕线圈不同风格的演绎,互为补充,能够帮助手作人快速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减少寻找自身风格定位的弯路,同时这也是一本难度较高的 提升向 的教程书,焊接技巧、银材质的运用等,都是在绕线入门的基础上进行的提升。
加入陶瓷艺术家黛布 施瓦茨科夫的旅程,无论你的陶艺基础如何,都将帮助您成长为一名有实操技能的陶艺师。本书是一种自我引导式的探索,可以在其中选择感兴趣的技法和项目,超越基础的陶艺技法,学习如何更改和开发新的器型、制作和使用模具、用模板进行创作等。不论是蛋糕架、甜品船,还是花瓶、榨汁器,这些项目都既有趣又实用,还有艺术家访谈和艺术家画廊提供了众多额外的灵感。借鉴本书尽情释放你的创造力吧!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中国丝绸文物分析与设计素材再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的研究成果,是*人文社科项目 辽宋西夏金时期的丝绸技艺研究:以考古实物为中心 (17YJCZH006)的研究成果。本书主要以考古发现及传世的辽宋时期的丝绸文物为研究资料,精选精选其中108幅织物纹样绘成矢量图,并附上织物原图和简要纹样分析。通过对古代丝绸设计素材的提取、分类、重绘,来展现该时期丝绸纹样的题材类型、色彩搭配、艺术风格等,并探讨纹样特征与当时文化背景的关联。希望本书能丰富中国传统织物纹样宝库,并为今天的染织图案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陶瓷装饰技法 镶嵌、压印、模印、绘画》是一本讲解陶瓷装饰技法的专业著作,介绍了很多简单易学且实用的陶瓷装饰技法。本书各章节中附有大量详细记录装饰过程的摄影资料及手绘插图,让者可以简单明了地了解相关知识。 本书收录了几种与传统陶瓷装饰技法完全不同的型陶瓷装饰技法,包括以下几种:韩式嵌泥浆法、胶带遮挡法、橡胶图章压印法、线条装饰、图章压印、借助植物压印肌理、借助日常用品压印肌理、紫胶擦拭、借助贴纸创作装饰纹样、借助剪纸创作装饰纹样、借助刮擦技法创作装饰纹样等。
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图像卷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中国丝绸文物分析与设计素材再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的子课题 古代图像中的纹样信息提取与设计元素分析 研究成果。本书将古代图像分为历代绘画、寺观壁画、水陆画与唐卡、风俗绘本四个类型,在采集了大量纹样信息后,精选其中的181幅织物纹样绘成矢量图,并附上所采集的原图和简要的纹样分析。希望本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出土与传世古代丝绸实物之不足,丰富中国传统织物纹样宝库,为从事纺织品设计、艺术创作及艺术史研究的诸位提供参考资料。 丛书: 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 (共10册) 《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 装裱锦绫卷》978-7-308-17431-2, 定价188元 《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 少数民族卷》978-7-308-18263-8, 定价188元 《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 小件绣品卷》978-7-308-18
陶瓷和印刷有一个相同的特性 它们可以重复一个形状、形式或是图像,并且这些产品可以和其他图形、装饰方面的生产活动结合,沿用数百年。尽管陶瓷一开始是三维立体的而印刷多是在二维平面上操作的,现在这些对应关系也有了一些变化。在十九世纪早期,在杯盘上印刷图案还是一种 新媒介 的时候,用图像、照片和风景画进行装饰被看来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在二十一世纪媒介高速发展的今天,3D打印技术有效地推动了陶瓷和印刷的融合。 作者在简介中阐述了上述背景后,又详细叙述了陶瓷与印刷的历史和工业背景、色彩转移介质和墨水、单色印刷、平版印刷、浮雕、凹版印刷与石印、模具和丝网印刷、贴花、影印和数码打印、3D打印、影印感光剂等知识。比起介绍具体的操作手法,本书更侧重于对将印刷技术和陶瓷艺术进行融合的多种可能性进行系统性介绍
波士顿所在的美国新英格兰地区,自18世纪以来,从中国进口大量陶瓷,也连带催生收藏陶瓷器的众家族。波士顿美术馆是海外收藏中国文物的重镇。本书由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东方部吴同选编、撰叙,精选馆藏汉至元代的陶瓷精品,展现了波士顿美术馆的中国陶瓷收藏的全貌。馆藏陶瓷既有中国宋瓷精品,也有元青花,明清各地名窑的代表作品,基本能构成中国陶瓷史发展的序列。本书所收列的器物,都是能代表中国传统美的陶瓷,其79 件入选作品,涵盖中国4500 年的陶瓷历史,从史前时代到18 世纪,包括两件刚自拍卖行获得,实为不可或缺的宋瓷。这代表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波士顿美术馆不懈努力的成果,亦见证了二百年来波士顿输入中国陶瓷的盛况。
几何可以作为认知世界的力量,是科学的缩影,足以唤醒读者以渺小之躯逐渐看到宇宙和天地万物中的秩序和规律。因此本书即希望将读者对几何的认识从课本或公式拉回自然界,书中以自然为起点,通过剖析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几何秩序与规律,带领读者一起感受自然的精髓及几何语言所蕴含的科学智慧。
《邢绣》是一部全面介绍中国传统刺绣技艺邢绣的精品著作。作者邵晓琤通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深入挖掘并总结了邢绣的技法和精髓,将这门古老艺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本书不仅介绍了邢绣的基本技法,还精选出三十多种特色针法,展现了邢绣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邢绣》详细记录了作者亲绣的十多幅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邢绣技艺的高超,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这些实际作品的展示,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邢绣的美学特征和技巧要求,进而激发对传统刺绣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邢绣》还深入探讨了邢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情况。书中对邢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进行了阐述,呼吁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这项传统艺术的保护工作中来,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