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灵魂图样,大师技术与艺术的奇迹 梁思成实地测量并手绘的古建筑图,因其精准、明确,极富理性美感;也因当下数字时代 手绘 的稀缺,成为中国建筑史上不可复制的瑰宝。本书集齐梁先生精品手绘图,并从梁先生著作中编选相应解说,将每张手绘图中蕴含的古建筑技术、审美、历史故事等信息呈现在读者眼前。
在本书中,弗朗切斯科 卡雷里探索并拓展了基于 行走 的艺术形式,并着重审视了三个关键历史转折点:从达达主义到超现实主义,从字母主义到情境主义,从极简艺术到大地艺术。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卡雷里获得了一部关于漫游的艺术史,一片可以漂流航行的城市群岛。 行走 虽然不直接构成对空间的物理建构,但是该行为暗示了对相关地点及其意义的改造。人类在一个没有地图的空间中的实际存在,以及他们在穿越空间时产生的感知变化,构成了一种景观变化的形式。这种变化没有留下可见的痕迹,却在文化上改变了空间的意义,进而改变了空间本身。
1911 年5 月,年轻的勒 柯布西耶开始了他为期五个月的东方旅行,途经中东欧、巴尔干、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本书就是这次旅行的记录。全书贯穿着他对古典精神、东方(近东)艺术和生活之美的现场体验、情感激动和深邃思索。《东方游记》是柯布西耶的*本书,也是他逝世前要求再版的*后一本书。柯布西耶伟大的艺术征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后来凝结在他那些建筑作品中的古典灵魂、东方元素,对人、光、空间关系的感悟,以及他在建筑理念、功能、形式等方面不断前进与突破的创新精神,拒绝和因循守旧妥协的态度,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初的原点。
Walking into a Chinese garden,one cannot help but be enchanted by its uniqueoriental flavor;and walking in an atmosphere of tranquility and peace,one will discover something unlikely to be found in Western architecture-delicate and refined ,complex and contained in its quietude.In contrast with natural scenery,the beauty of Chinese gardens lie in their combining culture and art into one.How did the classic Chinese garden take shape and develop?How many prototypes are there in Chinese gardens,what similarities do they share and how do they differ form each other?What experences have been accumulaged throuth the years of garden buelding,and what theories have been formed?Let's walk into the Chinese Gardens and take a closer look. This book is published simultaneously in seven languages including Chinese,English,Japanese,Russian,French,German and Spanish.
《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列出了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其中很多观念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发展。书中不可避免地侧重于对一些较新的观念进行介绍,这些新颖的观点在未来的影响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图文并茂的方式使《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更像是一本建筑双年展的手册。相信读者会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鼓浪屿老别墅》是目前专门介绍鼓浪屿老别墅内容较全的著作,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用通俗生动、简明扼要的语言一一讲解鼓浪屿70余栋老别墅的前世今生,以及鼓浪屿建筑风格和装饰特色,并配精美实景图片。读者可“按书索墅”,深度了解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上一幢幢时光沉淀中的建筑瑰宝。
鄂南素有“千桥之乡”的美誉,其境内现存百年以上古桥数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文化现象的鄂南乡野古桥梁建筑,虽然没有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小桥华丽秀美,无法构筑小桥流水人家的闲情雅致,却有着更为实用的目的。这些弯曲的乡野小桥,常隐没于广阔的山林阡陌之中,让细细的流水绕村而过,在丘陵沟壑间与潺潺溪水共鸣,它们所提供的或许仅仅是给予路人行走的方便,抑或是古道山峦间商旅穿行的便捷,但它们粗犷质朴的外表下,却同样展现着自身独特的内涵与魅力。本书将鄂南桥梁古建筑置身于荆楚文化整体发展的大视野中,以实地走访的方式,重绘其乡土地域的文化图谱与脉络;对蕴含其中的因宜就势、生态制宜的营造观念;以及循乡土而拙朴、灵秀、内敛的艺术思维;及其地缘优势所独具的开放、多元,且兼容并包的人文创造价值,予以综合
该本套书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部分。本册为建筑卷。作者希利尔不是简单介绍那些有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讲述作品诞生的过程,其目标在于将艺术世界以生活化的姿态呈现给孩子们,唤起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热爱。本书让每个孩子能尽可能保留艺术的天赋,并在艺术的探寻中发展自身的灵性。这本书也是针对一般读者的艺术史入门书,能够让读者对艺术获得一种整体认知。
目前海内外共有近百座中山公园,分布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这些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辟建或更名的中山公园,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同名公园。 《厦门社科丛书:中山公园博览》共收入93个中山公园以及海外与中山先生有历史渊源的两个中山纪念馆(园)。书中分章逐一介绍各个公园,对每一个公园的历史沿革、公园现状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配有图片,是一本通俗性读物,具有知识性和可读性。本书可供世人缅怀先贤的历史功绩,也可供广大旅游观光者和园林爱好者阅读。
《园冶》是中国历史上部全面系统地总结和阐述造园法则与技艺的著作,属于中国园林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本书主要从哲学—美学和园林设计的视角来研究《园冶》。《园冶》的园林审美观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自然、如画和尚雅,它们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园林的主要美学特征。《园冶》总结出的造园基本原则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古代实践智慧的结晶。《园冶》从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因借体宜的生态保护观、建筑与环境相和谐的生态规划观、以朴素自然为美的生态审美观和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生态节用观五方面启发了当代环境美学的建构。
这是一本的马克笔环境艺术写生技法快速入门教程。本书的作者拥有数年的马克笔环境艺术写生和教学经验。本书从易教和易学的实际目的出发,深入浅出、语言简洁流畅、通俗易懂、边讲边练,利用丰富的范例对马克笔环境艺术写生的技法和技巧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述。 本书由4章构成,主要内容包括马克笔技法写生、写生胡同街巷、写生山区老屋、写生江南水乡。每章由写生要点、有关背景知识、作品赏析和思考与操作题组成,边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边示范图例,同时介绍写生技巧。通过学习读者可以轻松的掌握马克笔环境艺术写生的技法和技巧。书中提供的133幅丰富多样、具有艺术价值的马克笔环境艺术写生范图,对于启发读者灵感、勇于创新大有帮助。 适用范围: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和建筑内外环境表现效果图专业课教材;社会马克笔环境
中国的造园艺术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园林独特的空间艺术语言体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亲和关系,也反映了中国人对淡泊、宁静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本书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著名园林学家楼庆西撰写,叙述中国园林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评说皇家园林、江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等类型园林的特色及造园技巧,并结合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背景,讲述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Proceeding from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is book introduces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s an art form, its various styl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representative master calligraphers throughout Chinese history.
扬州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营造技艺和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扬州园林“兼具北方之雄与南方之秀”,经历两千余年兴衰,至今遗存众多。如世界遗产点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个园是中国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为晚清第1园。《扬州园林/符号江苏口袋本》从扬州园林佳构及传奇演变入手,讲述精彩的中国园林故事。
《局部的意味:紫禁城建筑局部解析》一本关于皇家建筑的休闲读物。一个古建筑工作者和一个摄影师漫步在紫禁城,他们将这组古老的皇家建筑比作一处林地,并不时的捡拾一朵朵落英。他们从一瓦、一柱、一门入手,将抽象论述,变为形象的闲谈。虽然是一本通俗读物,却不是街拾路捡的戏说,而是认真严谨的趣谈。在展示局部意味的字里行间,作者还融入了一些历史背景、建筑美学等宏观方面信息,力求使本书有一些小中有大、以小见大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