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介绍了上至远古,下至清末民初的中国绘画发展历程,将中国文化、哲学、个性、风俗融入其中,并提出中国画与西方画并立为人类艺术双峰的观点,是一本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美术史专著,被列入“大学丛书”。 全书分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四编,介绍24朝、1600余位画家及创作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各画派源流、特点等,包括但不限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宫廷画、文人画、佛画、界画、墨戏画等,介绍了美术史上“南北宗论”“吴浙之争”的重大争议,并对西域、古印度、西洋宗教画等外来画派对本土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介绍。
这本书探讨的主题即为艺术风格的转折与成型,有很多原因促进了艺术风格的根本性转化,比如意大利的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日益形成,美第奇家族的艺术赞助活动,更重要的是社会思潮的变化,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转为追求人性的解放,为艺术家带来了自由的创作环境。从总体上看,佛罗伦萨的艺术家吸收了古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引入一种平实的自然主义,在空间架构上运用了透视法,这些技法后来成为西方古典油画的基石。虽然与现代艺术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显得过于庞大而精美,但在当时却是时髦和新潮的艺术,因为这些艺术品具有写实的人物形象,人物亦有着丰富的感情,即使宗教题材,亦表现出世俗生活的情景。从绘画上看,佛罗伦萨的人们显然已经将一个黑暗的时代远远地抛在后面。 这本
浙江是中国曲艺重要的发源地与繁胜地之一。从南宋瓦舍勾栏书会才人的出现到新中国浙江曲艺创作演出的繁荣,浙江区域曲艺说唱不断,延绵千年,曲种样式繁多,曲艺书目、曲目及各类说唱艺人层出不穷。本书共三篇十章,就浙江区域文化对曲艺生成发展的影响及各时期浙江曲艺的发生、发展、繁荣,从曲种、书目、表演、唱腔、演出等方面作系统的梳理与论述,并力求全面勾勒浙江曲艺千年发展的面貌和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