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时代与改革”“社会与进步”“人生与思考”三部分推荐了作者收藏的百余种书,每篇推荐以大约五百字的文字和作者为图书画的藏书票两部分组成,并附有图书作者的签名题赠页照片。作者所推荐图书大部分为图书市场上曾经轰动一时的畅销书,无论是从所推荐图书的作者、选题还是装帧设计,时至今日仍然有值得称道之处。本书对于图书从业人员,抑或是普通读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全书文字精练,图片精美,书中附赠作者手绘精美藏书票贴纸。
南宋皇家瓷也就是南宋官窑。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时,建立修内司、郊坛下窑,生产宫廷专用御品,故称“南宋官窑”。它是由皇家自己投资,并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建立的制瓷窑场。开始于绍兴十三年,连续生产了一百三四十年的优质瓷,前后映辉,为中国奠下了制瓷王国的美名,千多年以来,被举世认为宋瓷是艺术性优选的时代。由于它产量有限,传世甚少,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瑰宝,闻名于世。《实证南宋官窑》就是关于南宋官窑瓷器以及窑址问题的初步探讨。
《西书东藏: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记述中国现代37位著名学者、作家、文化人曾经读过、收藏过的西文书,这些书后来都成为作者的收藏。在中国,对古籍的研究、书写自来多矣,而对近代以来境内流传的外文书的研究专著,这是第一部。作者选取的人物均是在1912年至1949年这一时段中有过重要经历的知识分子。打捞、整理一个人散佚久矣的藏书,等于揭开了笼罩其精神世界的幕布的一角。再循着藏书线索一步步稽考追索,钩沉佚文,得窥其心曲。在炮火战乱、赀财俗务、爱恨嗔痴之外,尚有一小片安静,可在书里觅得。翻开书页,读书人将为前辈学者治学之精勤所打动、所感染,亦当因此而有异代相知之感。
本书对这些佛塔的描述和介绍有所侧重,对中国佛塔的介绍,靠前已经有多不中文出版,且多以文字为主,本书则增录了佛塔图案的邮品和若干佛塔图片。对外国佛塔的的介绍。
如果要评价中国古代书画鉴藏目前造假第一大案,非项元汴案莫属。项元汴的造假,优选的破坏是集中在大量第一流真迹、名迹上伪造流传鉴藏印,而这些真迹、名迹大多数都是构建今天中国艺术史、鉴藏史的基石。正是通过对艺术史、鉴藏史的篡改,项元汴将作伪的触角伸向传世普品和买入伪作的改造、无中生有的伪造,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影响了晚明至今古书画鉴藏鉴定研究的标准。本书由“神龙本”《兰亭序》的移配和伪印切入,全面披露了项元汴的作伪思想、技术手段和成功案例;又以赵孟頫为例披露了前赴后继的大量伪鉴藏体系,分析古人作伪动机、作伪技术,纠正业已形成、固化的鉴藏鉴定真伪观。书中用到的图像处理、图像统计、图像逻辑、图像鉴定、概率分析、汇聚离散分析等手段,将古书画鉴定的科学性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南宋岁时节日器物研究》由陈晶著
本书首先对花丝镶嵌技艺及其产品进行历史溯源,厘清其概念和定义,并通过文献与文物资料进行考据论证。第二,从现有的生产方式去分析手工艺的构成关系,包含錾刻、蒙镶、珐琅、恰克图、花丝和镶嵌等具体技艺的表现形式、特色以及在当下的发展和变迁,分析手工艺的显性文化。第三,从工匠身份的转换、产品语义的现代表述与手工方式的现代价值等方面去解读与论证手工艺文化的内涵,论述技艺背后的隐性文化。第四,从手工艺文化的基础、路径、主旨和原则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手工艺人的思想本源,这是手工艺文化的根本,也是千百年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基因和种子。最后,从现有手工艺文化中寻找规律与探索本质,其目的是思考手工艺与人的关系以及手工艺的文化启示,以求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传承延续建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探索其发展
希腊艺术对西方艺术与文化的发展影响至深,考古学家、艺术史学家温克尔曼将希腊艺术称为完美艺术的典范。从古罗马精英阶层对希腊文物的渴求,到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艺术传统的再发掘,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古希腊的关注从未止息。本书精选来自全球各大博物馆的近200件古希腊文物,时间跨度上至史前时期,下到希腊化时期,涵盖社会与家庭、艺术与个人装饰、政治与战争、葬礼与仪式等不同主题,展现了20万年来希腊世界的文化发展与变迁。
《梅花知己——民国文人印章》由三十六篇文章组成,每篇记一位民国文人的印章逸闻故事。民国的文人,即便不是书画家,但雅好金石印章的也不少,通常不以刻印为业、更不以此艺为活,仅仅以刻印为娱乐消遣余事,或是有朋间的礼遇馈赠而言。他们的印作虽难称系统严谨,却也具有一定的才艺和创造水准;有的艺有所依、迹有所宗的作品,甚至让行家里手刮目相看。这些民国文人刻印、藏印、用印的故事显现出民国文人的生活情趣。
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聪明睿智的古人不仅将生活、生产经验总结为一本本珍贵的传世经典,更将形式多样的传世技艺和科学发明巧妙地融入各种器物之中。《奇妙的博物馆之旅·传世技艺》一书精选了博物馆中珍藏的几十件金银器、陶瓷、青铜器、玉器等,通过文字、手绘、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结合现代视角,深入剖析每件文物蕴藏的传世技艺和科学原理,全方位、多角度地揭示古人对于美、对于生活、对于创造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展示古人通过文物传达的创造理念和科学思想,引导读者感受探索精神和创造力,激发孩子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彩绘瓷是以彩斑或绘画方式装饰的瓷器。彩绘瓷始于宋代。元代景德镇窑改进了釉料配方,成功烧造了袖里红、青花釉里红和责化瓷等釉下彩瓷。明清彩绘瓷发展迅速,采用不同,色料、技法的彩绘瓷不断问世,构成了门类丰富、画风不同的彩绘瓷体系。本书多方面介绍彩绘瓷的相关知识,根据彩绘装饰与釉面的相应位置,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釉下彩与釉上彩相结合等几大类,每一类都配有典型的彩绘瓷器标本,使读者能充分了解到各种彩绘瓷的形制、纹饰、工艺特点。
本书精选鸡血玉中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进行展示、解读,以精美的图片为主,对鸡血玉雕件进行了多方位的展示,配以简洁、优美的解读文字,使读者既能欣赏到鸡血玉的材质美、意境美,感受到雕件的神韵美,又能领略玉石的文化美。
《苏庚春讲书画鉴定》是中国书画文物鉴定大家苏庚春先生集毕生书画鉴定经验之作,由其学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先生跟随学习书画鉴定多年辑录编排而成。本书收录了苏庚春论述古代至近现代中国有影响力的书画作品及书画鉴定随笔、论文几十篇。
《中国清代玻璃艺术》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玻璃发展史中最重要的部分——清代玻璃艺术的专题性论著。作者以一位玻璃实践者的身份,对海内外二十多家博物馆进行了走访,在研究了大量现存清代实物的情况下,对比同时期欧洲的玻璃实物及文献资料,客观地分析西方影响下中国清代玻璃的制作、成型工艺和装饰技术的发展及演变,以揭示西方实践对于中国清代玻璃艺术的实质影响以及其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之间的关联。 《中国清代玻璃艺术》由薛吕编著。
本书以纪念币钞为切入点讲述飞行史,精心挑选了50件航空主题纪念币或纪念钞,内容横跨20世纪至今,并讲述每件币钞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全书图文互补,考据详尽,以手账的形式呈现。作者王亚男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背景资料,为广大航空航天爱好者梳理了航空发展目前具有独特价值的纪念币钞,集历史、知识、史料、科普为一体。书中所选图片质量较高且比较罕见,极具收藏价值和艺术气息,尤为适合航空航天爱好者、青年爱好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