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水晶市场发展现状,旨为水晶爱好者提供集实用性与科普性的水晶常识。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水晶,了解水晶的概念、成因和文化等;第二部分是具体到每一个水晶细分品种的实用收藏指南,可以给水晶爱好者在收藏具体水晶时提供参考;第三部分是一些水晶杂谈,作者谈到了水晶行业和水晶生意的看法,供有兴趣从事这个行业的朋友们参考。本书的主要特色是贴近市场,能够提供可靠的水晶常识和海量高清艺术图片,知识性与观赏性并存。
本书以大幅精美彩图为特色。每一件国宝都以高清晰度的照片展示, 捕捉了其细节和精湛工艺。无论是玉器、陶瓷器、青铜器还是书法绘画, 每个国宝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美的工艺令人惊叹。这些彩图不仅展示了国宝的美丽外观, 还突出了其精细的纹饰和考究的细节, 使读者仿佛亲临国宝的身边, 沉浸在其绝美的艺术之中。本书的专业解说文字是其另一个独特之处。每件国宝都配有详细的解说, 涵盖了其历史背景、文化意义、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025古董拍卖年鉴.杂项》由欣弘编
中国玉器有将近万年的历史,因其温润的质感和玲珑剔透的造型而备受喜爱。“君子比德于玉”“冰清玉洁”“金玉良缘”等习语、成语,也说明了玉器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书以时间为序,分“玉生华夏”“玉成中国”“玉美神州”三部分,收录340余件(组)出土及传世玉器,利用丰富的高清细节图、器物拓片、线图等,系统讲述玉器从远古时期的神秘礼器一步步“走下神坛”,深入普通百姓生活,潜移默化地塑造中国人性格与价值取向的过程。后附扬之水等著名学者撰写的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中国玉文化内涵以及玉器工艺演变、艺术特色等,从不同角度展现玉器背后的故事。
玉,是中华文明特殊的标志物。玉文化具有原创性和不可替代性。故宫博物院拥有全世界最为完整、丰富的玉器收藏。本书按照时间线索,挑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精美、拥有代表性的玉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玉文化故事,以一部故宫玉器通史串联起一部生动的中华文明史,以“玉器”作为切入点,展示未曾间断、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作者在三十余年的博物馆工作中始终致力于玉器与玉文化的研究,通过“库房考古”的方式对故宫收藏的大量玉器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再研究”,体现了文博工作者的坚守与钻研精神。
《欧洲古董珠宝通典》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讲述欧洲古董珠宝的历史。每一章都先为读者简要概述该历史时期中,对珠宝的演变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军事、时尚、社交生活等;之后再详列每个历史阶段里不同珠宝款式的风格,让读者能够分门别类地系统学习欧洲古董珠宝的设计思路和发展脉络。
本书在系统梳理凌家滩历年发掘及相关调查材料的基础上,从聚落演变、饮食器用、玉石器制作、丧葬礼仪等方面,对凌家滩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解读,尤其是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凌家滩的玉石器制作工艺,对凌家滩文化的产生、发展、变迁及其与他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凌家滩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对凌家滩考古史的详细披露和解析,也有助于正确客观地认识凌家滩考古工作的完整历程。
玉,是中华文明特殊的标志物。玉文化具有原创性和不可替代性。故宫博物院拥有全世界最为完整、丰富的玉器收藏。本书按照时间线索,挑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精美、拥有代表性的玉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玉文化故事,以一部故宫玉器通史串联起一部生动的中华文明史,以“玉器”作为切入点,展示未曾间断、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作者在三十余年的博物馆工作中始终致力于玉器与玉文化的研究,通过“库房考古”的方式对故宫收藏的大量玉器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再研究”,体现了文博工作者的坚守与钻研精神。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5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书画卷,全书按照中国书画、素描、版画、水彩水粉、油画、雕塑、当代艺术等类别,精选了2024年度2400多幅书画艺术品的实物图片及其拍卖信息,包括拍品名称、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拍卖日期等信息。本书同时兼容了手机端数字阅读查询体验,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图片及内容,以及数万条2024年度书画拍卖数据图表,非常便于读者在手机上查询研究书画拍卖数据。本书在我社连续出版25年来,凭借科学简明的分类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艺术品的投资收藏价值和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厚重底蕴进行集中的记录展示,深受艺术品收藏人、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机构、各拍卖机构的喜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4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瓷器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3年度瓷器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3年数万条瓷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4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本书既是浙江省优质文物资源的集中展示和推广,又为读者提供了一份浙江人文旅游的可靠指南。全书体现了文物工作者走出书斋,面向大众,为文物研究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及浙江文旅事业所做的专业内的努力。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治近代文学的论文总结。全书以近代文学为对象,以文献为基础,立足学术史,内容包括学术反思、文献考辨、知人论世、艺术分析和文化观照等。日记研究诸 作,既提出情境文学史建构等视野闳阔、富有生机的议题,也为接受史研究如何更立体、有深度地展开提供切实的新思路;廓清旧说诸作,基于一手文献、益以细密考索,厘清了清人 的官年与实年等基础性问题,也对流行的道咸“宋诗派”等提法进行了溯源与解构;文献考辨诸作,对莫友芝早年诗集《影山草堂学吟稿》、词集《影山词》、所编纂的地方性诗歌总 集《黔诗纪略》以及莫庭芝等人编纂的《黔诗纪略后编》的文献情况、编纂流传过程,皆进行了详尽精到的考证。
本书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近十年来拍品中瓷器及古董珍玩、古典家具及工艺品部分精品内容的集锦,展示了中国相关类别的艺术品交易的基本情况。
本书通过文献整理、美学赏析和文化阐释等方法,将首饰的缘起、定名、门类、材料、款式、制作工艺、佩戴方式、装饰纹样,及相应的典章制度、附着其上的其他文化信息等逐一进行分析和考证,史论结合,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服饰与人的密切关联:首饰与人贴身相伴,是身份、技艺等等的重要象征,更直接反映了社会的精神面貌、哲学思想、审美标准和文化思潮。通过研究首饰这个物件,我们所要发现和研究的是人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中国古代首饰史》的撰写工作耗时四年,体例上以朝代为顺序,以中国古代首饰的五大门类“头饰”“耳饰”“臂饰”“颈(胸)饰”“手(足)饰”的发展历史为主要内容,以首饰的文化阐释为线索撰写而成,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首饰历史、文化、类型、题材、纹样、制作等等的综合性图书。 全书分为十二个章节,每一章的
本书精选沈从文文物研究文章33篇,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丝绸锦缎、织染刺绣、图案花边、服饰配饰等文物的鉴赏知识、加工工艺、历史典故、研究方法,展现沈从文笔下的古衣之美! 全书包含217张全彩文物图片,呈带我们欣赏江陵楚墓、长沙汉墓出土丝织品,鉴赏蜀锦、清花锦、织金锦、云锦,了解染缬与织绣的工艺,带我们分析《红楼梦》中的衣物、看遍战国到清朝的服饰特点…… 翻开本书,看懂古代人如何穿衣打扮!
本书主要讲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视域下蒙古族服饰的历史逻辑、文化特质和独特内涵。全书共分为三章: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蒙古族服饰的起源与流变、蒙古族服饰的传统工艺美学,以及数百张蒙古族服饰文物图录。蒙古族服饰是以蒙古民族为主体,博采众长而形成的独特民族服饰。广义上的蒙古族服饰,由头饰、服饰、佩饰等不同部分组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由于蒙古民族部落众多,分布广泛,历史悠久,因此不同的部落族群有着不同的服饰标识和特征指向,每个蒙古部落的服饰特征代表着特定的族群内涵,是标识自身身份和族群文化的外化物什。本书整合了全国民族类博物馆馆藏的蒙古族服饰文物图片,一书在手,一眼千年,填补了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蒙古族服饰研究的学术空白。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4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该书也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玉器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3年度玉器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3年数万条玉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以及历年年鉴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3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本书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近十年来拍品中古籍善本、邮品钱币、佳酿臻茗、珠宝钟表卷部分精品内容的集锦,展示了同类艺术品交易的基本情况。
本书是一部知识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工具书,共收史前至近现代中国名画五百余幅,画家四百廿余家,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美术史的流变及纷呈的流派、多样的风格。全书的基本构成为一文一图(偶有一文多图),画家皆附小传。鉴赏文章由伍蠡甫、王伯敏、王朝闻、唐云、谢稚柳、邵洛羊、丁羲元、卢辅圣、林树中、周积寅、单国霖、单国强、王克文、徐建融等中国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撰写,鉴定与欣赏相结合,介绍作品的基本信息和历代相关评论,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书后附图文笔画索引和画家笔画索引,便于读者查考。
1935年—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在中英双方推动下,邀请了全世界范围1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40家参展方,共展示了3000余件中国文物艺术品,是当时规模优选的一次中国艺术展览。中国政府提供了1022件展品,其中故宫博物院735件。此次展览会是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展览,是一次重大文化事件,影响深远。长期以来,关于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的系统研究成果少见,本书作者在调查大量国内外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回顾并钩沉了展览会期间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全景式地再现了这次展览会历史盛况,并着眼于其时代背景和蕴含的政治意义。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首次将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编辑出版的《1935年—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目录》全本翻译,该目录收录了三千余件展品的图片和信息,内容包括展品名称、年代、简介、来源和收藏机
纵观42000年人类文明史,横跨世界七大洲,展示200余件无可比拟的文化遗产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智慧创造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文化瑰宝,它们承载着人类的信仰、威望和卓越工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的骄傲。从失传千年的古代珍宝到万众瞩目的现代杰作,本书精选200件以上的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它们如珍珠般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之中。书中那些珍贵的图片和精彩的故事,让这些瑰宝重又生动起来,向我们展露它们的美与技艺,以及或许已被历史掩盖的真正蕴意。
《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系列:晁楣》由中国当代艺术家、教育家谭平主编,中英文对照,著录内容有“艺术家简历”“版画捐赠作品”“家属访谈”“学生访谈”和“相关艺术评论”。全书收录了中国现当代著名版画家晁楣先生的代表作品《夏日》《麦收序曲》《杏园》《北方九月》《黎明前奏》《红装素裹》《长河行》《雪松》《早春》《乡水吟》《秋歌》《清风》《松谷》《云与影》《秋韵》《绿风》等16幅。原作由晁楣先生家属捐赠给国家,现藏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当属中国现当代版画艺术的精品力作。在成书过程中,通过采访晁楣先生的家属和学生,整理出有关晁楣先生版画艺术创作及思想的访谈,同时收录了相关艺术评论文章,内容丰富,记录翔实,对当代美术爱好者、研究者研习当代版画作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书是我社连续9年出版的拍卖行业年鉴,该书已是收藏拍卖行业很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翡翠卷。 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18年度翡翠艺术品的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18年万余条翡翠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2年出版的拍卖行业年鉴,该书是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翡翠珠宝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1年度成交的翡翠珠宝艺术品月1000幅图片,并记录每一个拍品 的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21年数万条翡翠珠宝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是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重要工具书。